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果樹-桔柑

 
項目符號 常綠果樹
項目符號 木瓜
項目符號 印度棗
項目符號 百香果
項目符號 枇杷
項目符號 柑桔
項目符號 香蕉
項目符號 荔枝
項目符號 草莓
項目符號 番石榴
項目符號 椰子
項目符號 楊桃
項目符號 鳳梨
項目符號 蓮霧
項目符號 龍眼
項目符號 檬果
項目符號 釋迦
項目符號 落葉果樹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幼苗猝倒病
白粉病
立枯病
地衣
赤衣病
果實青、綠黴病
油斑病
芽葉疫病
南美立枯病
流膠病
炭疽病
缺硼
缺錳
缺鎂
黑星病
黑點病
煤煙病
蒂腐病
腐敗病
裾腐病
潰瘍病
瘡痂病
線蟲病
褐腐病
藻斑病
鱗砧病
根腐病
破葉病
根腐線蟲
黃龍病

白粉病(Citrus powdery mildew)

病原菌:Acrosporium tingitaninum (Carter) Subram (syn.Oidium tingitaninum Carter.)

前言:
  
柑橘白粉病於1915年首次由Carter在美國報導感染在柑橘品種Tangerine,並將其病原菌學名定為Oidium tingitaninum Carter,隨後柑橘白粉病在世界其他各地爪哇(1928)、印度(1929)、錫蘭(1925)、越南(1964)、菲律賓(1964)等地陸續被報導。臺灣柑橘栽培由來已久,過去並無正式的紀錄,孫氏1964年曾於埔里等地採集獲得病原菌但未曾發表,近年來柑橘白粉病在三〜四月的春稍期零星出現在柑橘園或於六〜七月的夏稍期在高海拔山區果園造成為害,但是發生並不普遍。

病徵:
  
柑橘白粉病僅感染新稍期之新葉、嫩枝或幼果上,被害葉片及嫩枝上初期出現分散的小斑點,菌絲擴張後形成不規則塊斑,後期佈滿整葉狀若撒佈一層白粉,葉片上下表面皆可被感染。被害之葉片或枝條在藥劑防治或環境逆轉下病斑受到抑止,組織轉變成黑褐色,造成葉部畸形或扭曲,嚴重時造成大量落葉。病原菌感染幼果的表皮層嚴重時造成落果,輕度枝稍感染使果實成長產生成木栓化的塊狀疤痕,影響果實的品質。

病原菌:

(一)

名稱及分類地位

 

學名:Oidium tingitaninum Carter
分類地位:
 Class: Hyphomycetes(絲孢菌綱)
  Order: Moniliales(叢梗孢目)
   Family: Moniliaceas(叢梗孢科)
    Genus: Oidium(粉孢屬)

(二) 分布
  美國、印度、錫蘭、越南、菲律賓、臺灣及中國大陸。
(三) 寄主範圍
  目前所知,柑橘白粉病菌僅感染在柑橘類果樹(Citrus spp.),於發病地區達觀的桶柑果園內栽植臺灣省常見的柑橘品種,經調查結果得知,以椪柑、柳橙最為感病,桶柑、茂谷柑、海梨柑及葡萄柚次之,柚類之白柚及文旦柚最為抗病。
(四) 形態
  病原菌菌絲表生於葉片或嫩枝,成熟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褐色,2〜3膈膜,大小32.5-50×5-7µm,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撱圓形〜桶形,大小為42.5〜22.5×20〜12.5µm,單胞鏈生;分生孢子發芽管單邊側生,發芽管無二叉分歧,經過簡短之生長後隨即產生吸器。本病病原菌的有性世代尚未發現。
(五) 診斷技術
  柑橘白粉病的病徵典型而且明顯,病原菌表生,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孢子的形態極易辨別,可以採取病部之病原菌直接鏡檢,作正確病害診斷。
(六) 生活史
  柑橘白粉病至今尚未發現有性世代的子囊孢子,病原菌應以菌絲殘存於病葉或病枝條上越冬,適當的季節釋放分生胞子經空氣傳播,感染幼葉及幼果。

發生生態:
  
本病能為害多數柑橘栽培品種,僅柚類的白柚及文旦柚較為抗病。分生孢子適合低溫生長,15〜20℃時孢子發芽率最高,低溫10℃及高溫30℃時孢子發芽呈現抑制性,適合孢子發芽的相對濕度為85-100%,而以95%RH發芽率最高。因此,低溫及高濕的季節適合本病發生。柑橘白粉病僅發生於新葉及幼果,就臺灣省的氣候環境低溫高濕出現於3-4月間,此時為柑橘的春稍期,部分柑橘栽培區普遍可見發病;在高海拔的柑橘園,由於夏季雨水較多,溼度高,造成夏梢上雨後白粉病的嚴重發生,達觀摩天嶺的桶柑是夏稍發病的範例。

防治方法:

(一) 於冬季整枝修剪時儘量剪除罹病枝條,並將之燒燬或掩埋,以減少園內感染源。
(二) 發病時酌量撒佈防治藥劑,目前柑橘白粉病尚無推廣藥劑,室內藥劑篩選證實平客座及三泰芬等殺菌劑能有效控制分生孢子發芽,可以先作小區測試後試用。

參考文獻:

1. 孫守恭。2001。臺灣果樹病害。第三版。世維出版社,台中。pp.145-147。
2. 楊美麗、童伯開。1990。柑橘白粉病之研究。植病會刊 9(4):177 (摘要)。
3.  Carter, C.N. 1915. A powdery mildew on citrus. Phytopathology 5:193-196.
4. Narasimhan, V., Subramanian, K. S., Shanmugam, N, and Jeyarajan, H. 1984. Efficacy of certain fungicides in the control of powdery mildew of mandarin. Pesticides 18:61-62.
5.

Petch, T. 1915. Citrus mildew. Phytopathology 5:350-352.

(作者:童伯開)


罹患白粉病之柑橘葉片
(安寶貞提供)

罹患白粉病
(安寶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