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果樹-桔柑

 
項目符號 常綠果樹
項目符號 木瓜
項目符號 印度棗
項目符號 百香果
項目符號 枇杷
項目符號 柑桔
項目符號 香蕉
項目符號 荔枝
項目符號 草莓
項目符號 番石榴
項目符號 椰子
項目符號 楊桃
項目符號 鳳梨
項目符號 蓮霧
項目符號 龍眼
項目符號 檬果
項目符號 釋迦
項目符號 落葉果樹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幼苗猝倒病
白粉病
立枯病
地衣
赤衣病
果實青、綠黴病
油斑病
芽葉疫病
南美立枯病
流膠病
炭疽病
缺硼
缺錳
缺鎂
黑星病
黑點病
煤煙病
蒂腐病
腐敗病
裾腐病
潰瘍病
瘡痂病
線蟲病
褐腐病
藻斑病
鱗砧病
根腐病

裾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 foot rot & gummosis)

病原菌: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 (P.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
 P. palmivora (Butler) Butler
 P. citrophthora (R. E..Simith & E, H, Smith) Leonian
 P. citricola Sawada,
 P. cinnamomi. Rands

  疫病菌之菌絲無色、透明、無隔膜,成不規則之樹枝狀;菌絲分枝處成直角,且往往無主幹與支幹之分;菌絲於老熟時或處於營養缺乏等惡劣環境時,會形成隔膜。菌絲頂端生長胞囊梗 (Sporangiophores),其上著生胞囊 (Sporangia)。成熟胞囊在遇到水分時,會間接發芽,釋放游走子(Zoospores)。每一胞囊釋放之游走子數目大約為30-50個不等。大部份疫病菌會形成大小不同之厚壁或薄壁的球形厚膜胞子 (Chlamydospores)。有的疫病菌亦會產生形態不一之菌絲膨脹體(Hyphal swellings)。疫病菌在固態培養基上,生長形成白色菌落,或有氣中菌絲,或無;在馬鈴薯培養基 (Potato dextrose agar),不同種之疫病菌形成之菌落形態不盡相同。除部份種之疫病菌為同絲型 (Homothallic),如 P. citricola等,大部分重要之裾腐病菌為異絲型 (Heterothallic),在寄主組織中或單獨行人工培養時,並不行有性生殖,不產生有性繁殖器官- 卵胞子(Oospores);需要不同配對型 (Mating type) A1 A2菌株對峙培養,才會產生卵胞子。本省柑桔疫病菌之菌絲生長條件,依種類之不同,最適溫約在 24-32℃之間,最高溫度為 32-37℃,最低溫約 8-12℃。在酸鹼值 pH 4.0-8.8 之範圍內均可以生長,較適合之酸鹼值為 pH 5.5-7.0

病徵:
  根腐病與幼苗疫病:柑橘根部被疫病菌危害時,稱為根腐病。細根、支根及主根均可被害。受害之根系表皮脫落、腐敗,生育停頓,被害之粗根褐變、流膠,而沾黏土壤顆粒。病害輕微時,地上部無明顯病徵;嚴重時,出現葉片黃化、落葉,生育停頓,全株萎凋、死亡。幼苗較感病,常出現整區幼苗黃化枯萎,而在連續降雨後,整畦柑苗可能急速萎凋枯死。
  裾腐病與流膠病:裾腐病一般指靠近地面45公分以下之樹幹基部組織被疫病菌感染、受害;而流膠病指流膠現象發生在其他主幹、枝條。外觀病徵多於天氣轉涼時(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出現,罹病植株之樹幹基部凹陷縱裂,滲出褐色透明膠液,被害處上方之枝葉黃萎、落葉,嚴重時全株枯死。將罹病樹皮切開或剝離,可見組織軟化褐變,但褐化現象至維管束為止,不會侵入心材。病勢進展一般縱向蔓延較橫向蔓延為快。
  
*備註:根腐病之病徵與立枯病、其他土壤病害、線蟲病害、營養缺乏引起之病徵相似,或有複合感染情形發生,診斷較為不易。而裾腐病、流膠病亦易與其他真菌、肥傷、水患誘至者相混淆。因此,欲斷定柑橘是否罹患根腐病與裾腐病,最好經由組織分離程序,或進行誘釣檢定,以判別與鑑定病因。

發病生態及時期:
  適溫高濕(2025℃,相對濕度90%以上時)之環境適合發病。根腐病在土壤濕渡過高時發生嚴重,尤其是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或土壤硬盤較淺之地區。在颱風過後如遇連續降雨,嚴重時可造成苗圃全畦幼苗於短期內全數枯萎死亡。而斑星天牛危害或穗/砧癒合不良,或嫁接點過低時,裾腐病之發生較頻繁。一般柑橘栽培品種可能罹患根腐病與裾腐病,尤其是未經嫁接之高壓苗與株心胚苗。砧木品種中,枳殼、酸橙、紅文旦較抗病,酸橘、廣東檸檬為中感性(附表)。
  除P. cinnamomi外(柑橘菌株不危害其他作物),其他四種危害柑橘之疫病菌為多犯性,寄主範圍廣泛。平常病原菌靠菌絲或厚膜胞子存活於柑橘(或其他作物)根系、土壤或植物殘體中,等降雨或灌溉、澆水致土壤濕度飽和時,病菌形成胞囊及游走子。游走子可在水中游泳,感染相鄰之健康根系,並藉風雨吹送、或昆蟲、小動物等攜帶至樹幹基部,侵入感染,誘發病害。而生存於根部疫病菌亦為裾腐病、果實疫病之主要感染源。

防治方法:

一、 播種用之種子需採自樹上之健康果實,掉落地面之果實不可使用,更不可自罹患褐腐病之果實採種。播種前,應將隨瑕疵之罹病種子去除,種子並經10%漂白水消毒三分鐘。
二、 溫室育苗,心須使用無菌之土壤、培養介質及器材;重複使用材質時,需經消毒或滅菌處理。盆栽幼苗不宜直接放置地面。放置幼苗之檯架或水泥板宜架高,離地面至少三十公分以四,以避免疫病菌自土壤中飛濺出來。地面與檯架上可以噴佈稀薄硫酸銅液,以消滅病菌。
三、 最好不要陸地育苗,否則應選擇處女地或前期作物未罹患疫病之土地使用,土壤並應經診斷確定未被疫病菌或其他根部病源菌污染,普則土壤應經土壤消毒劑(如溴化甲烷)薰蒸處理後方可使用。由於苗期柑坩之經濟價值較高,且絕對不可受疫病菌感染,因而,陸地育苗,最好選擇通氣性良好之砂質壤土,有簡易之防雨設施與良好之排水管道,切忌窪地育苗,此外,並應使用清潔之地下水或自來水灌溉。
四、 苗誓與苗床之柑桔幼苗必須完全健康,一經發現感染疫病,便必須銷毀或挖掘深穴予以掩埋,不可移構於本田。罹病構株、果實不可棄置於地面,尤其不可拋棄於溝渠內。
五、 果園應保持排水良好,可以將灌溉次數增加,但將每次灌溉之時間縮短,以避免果園土壤長期淹水;此外,切忌使用帶有疫病菌之水源灌溉(見診斷方法)。
六、 避免使用感病品種為砧木(如粗皮檸檬),並避免直接栽培感病品種之實生苗或高壓苗(柳橙、椪柑、桶柑、葡萄柚、檸檬等)。
七、 嫁接之部位宜離開地面630公分以上,以避免土壤中疫病飛濺到接穗部位,誘發裾腐病。尤忌在根部培土,將砧穗癒合部位埋在土表下。
八、 柑園施行草生栽培,或於雨季來臨時於地面鋪設稻草,以避免病原菌從土壤中飛濺出來。但鋪設稻草不宜太靠近樹幹,以避免游走子駐足而侵入樹幹,此法並可降低果實褐腐病之發生。
九、 裾腐病藥劑治療:切除患部及其周圍之少部份健康組織,以(a)80%益穗一份混合生石灰20份,或(b)濃厚波爾多液,加水調成糊狀,塗抹在傷口上,藥液乾燥後再塗上一層柏油或油漆,以保護傷口。並可使用抗病砧木(如枳殼、紅文旦等)行根接。
十、 預防星天牛在樹幹基部蛀食與產卵,誘發裾腐病。

表:芸香科植物根系對柑桔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P. palmivora) 之抗性檢定*
(方法請參考柑桔蟲害部份)


柑桔裾腐病
(安寶貞,1988 ,農藥世界54期第40頁

Phytophthora parasitica之孢囊
(安寶貞提供)

柑桔根腐病
(安寶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