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蔬菜-馬鈴薯

 
項目符號 葉菜類
項目符號 根莖菜類
項目符號 大蒜
項目符號 牛蒡
項目符號 甘藷
項目符號 芋頭
項目符號 洋蔥
項目符號 胡蘿蔔
項目符號 馬鈴薯
項目符號 茭白筍
項目符號
項目符號 蘆筍
項目符號 蘿蔔
項目符號 果菜類
項目符號 花菜類
項目符號 食用菇類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二點葉蹣
切根蟲
南黃薊馬
韭潛蠅
桃蚜
斜紋夜蛾
甜菜夜蛾
番茄斑潛蠅

二點葉蹣 (two-spotted spider mite)

學名: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55頁。台中。229頁。)

生態習性:
  二點葉蹣俗稱青蜘蛛,成、若蹣聚集葉片為害,受害葉片初產生小的黃色斑點,繼之呈紅褐色,並相合而擴展至整個葉片,導致葉片枯萎而落葉。本蹣一般於乾燥、溫暖之氣候環境下發生較嚴重。二點葉蹣可取食多種作物及草,在馬鈴薯田蔓延通常由風攜帶自上風處開始發生,然後往下風處蔓延。二點葉蹣在田間常受捕食性天敵控制,但大葉種馬鈴薯在生長期間,若常用有機磷劑防治害蟲,則很容易在生長中期遭受二點葉蹣危害。使原本生長旺盛的植株,從新生葉變小與增厚狀,同時呈現淡褐色乃至鐵銹色斑痕,而使被害葉片逐漸枯死。當二點葉蹣密度高時,通常施用一次殺蹣劑即足以獲得防治。噴水灌溉提高環境濕度亦可減少二點葉蹣危害。

形態:

卵:

球形,初產卵之殼尚軟,略呈混濁之灰白色,卵殼隨即硬化,光澤晶瑩,漸呈半透明狀,卵內胚胎發育近完熟時,可呈兩紅色眼點,卵色漸經黃色而轉橙紅色。

幼蹣:

足三對,初孵化時體呈淡紅色,取食後隨即轉變為綠色,漸由淡綠色而至深綠色。體背兩側各具一深色斑點。

前若蹣:

具四對足,體背兩側各具一深色斑點。較幼蹣體大,此期無法區分性別。

後若蹣:

具四對足,體背兩側各具一深色斑點。軀體較前若蹣為大,此期個體與成蹣相近似,僅在大小及生殖器上可區分。雌雄個體能加以分辨,雌性個體呈橢圓形;雄性個體呈盾形,前寬而後窄。

靜止期:

包括若蛹、後蛹及終蛹三靜止期。其中若蛹靜止期乃自三對足之幼蹣轉變為四對足之前若蹣之時期。各靜止期之初期皆呈綠色,隨即逐漸轉變為黃綠色。前二對足向前伸,末端向下彎曲;後一(或二)對足則向後直伸。脫皮時,外皮自前中胴體部與後胴體部之間橫裂,先後退蛻前半身,然後身體向前蠕動,使後半身脫出。

成蹣期:

初脫出之雌性成蹣體呈淡綠色,體背左右兩側各具一大形深色斑點。體色有逐漸加深現象,可由綠色變為墨綠色,至死亡時變為黑色。初蛻出時身體較小,後隨身體逐漸壯大,大小可達初期的1.5倍,但至產卵後期,身體又趨瘦小。

(林鳳琪、陳文華。1995 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415頁。葉瑩編。)

危害特徵:
  初期成白色小斑點,嚴重時葉片褐化枯萎。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55頁。台中。229頁。)

防治方法:

藥劑名稱

每公頃
使用量

稀釋倍數()

施藥方法

注意事項

2.8%賽洛寧乳劑

(lambda-

Cyhalothrin)

0.6-1.2公升

 

葉蹣發生時開始施藥,以後每隔14天要連續施藥3-4次,最後1-2次的施藥,改換不同性質的藥劑效果較佳。

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

2.8%畢芬寧乳劑

(Bifenthrin)

0.6-0.8公升

2,000

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

 

*畢芬寧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

1.不接受擴大作物範圍申請。

2.標示加註致腫瘤等注意事項。(屬致癌性C)

3.標示加註禁用於豆苗及河床地西瓜,且水域禁用。

 

(盧耀村、洪士程。1999。根莖類-馬鈴薯。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69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密度高時有結網現象 二點葉蹣成蟲
(劉達修、羅幹成,1995,台灣花卉彩色害蹣圖說第16頁) (劉達修、羅幹成,1995,台灣花卉害蹣彩色圖說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