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攀緣草本植物,分枝繁茂,全株被柔毛; 莖:莖多分枝,細長,柔弱,有稜,卷鬚不分叉; 葉:單葉,互生,心形或近圓形,長5-8公分,寬4-7公分,5-7深裂,裂片卵形 或倒卵形,柄長2-5公分; 花:雌雄同株異花,單一,腋生,具細長梗;花冠黃色,5裂,裂片卵狀橢圓 形,柱頭3枚;雄花鐘形,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雄蕊3枚; 果實:漿果成熟果皮為橙黃色,3裂瓣,橢圓形,表面具肋條狀突起;果長 3~8 公分,果寬 2~4 公分 種子:假種皮呈深紅色,扁橢圓形,表面具皺紋。
栽培方式
短角苦瓜具有早生、早熟、多雌花、生長期長等優良特性。短角苦瓜性喜溫暖,對栽培土質不要求,但忌連作,植株不耐水浸泡,以肥沃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對短角苦瓜生長皆理想,但日照不足易徒長,開花不良。生育或開花期間每 1-2 個月,可少量施用氮磷鉀追肥一次。苗高 15 公分時進行摘心,可促使多分枝增加開花。 幼苗之生長適溫為20-25℃,開花結果期則以25-30℃且日照充足之結果率較高,果實之發育亦較為迅速,在溫度稍低及短日照之情況下,第一朵花會提早著生,即代表短角苦瓜結果的節位會降低。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到低海拔山區,另外基隆嶼、龜山島、綠島、蘭嶼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林緣、溪流邊、河濱、市區公園和海岸等光線充足濕的明亮環境活動,飛行活潑快速,停棲時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除訪花吸蜜吸水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尤其是鳥類的。本種前後翅腹面和背面的斑紋非常特別,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薑科的月桃、臺灣月桃、薑黃和野薑花等,雌蝶尋找長於較明亮處之寄主,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或植株的莖上,卵呈暗紅褐色覆碗狀,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小幼蟲於寄主表面將葉片反摺成蟲巢,大幼蟲將葉片對摺成蟲巢。終齡幼蟲會至葉背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佈滿於葉背,防止水份入侵。
因為具有寬闊各鰭、多彩花色與細緻斑點,加上體型嬌小精緻,因此被稱為彩虹魚;主要搭配小型脂鯉混養,並多出現於水草造景缸。成熟雄性具體型、體色與誇張鰭式等相對優勢。
分布區域
分佈於新幾內亞南部、澳洲北部與阿魯群\島(Aru Is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