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高10-35公尺,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縱裂而剝落狀。枝條水平輪生,平展如綠傘,枝條末端有明顯葉痕。互生大型的倒卵形革質葉片,葉長12-22公分,葉寬8-15公分。葉先圓鈍或有短尖凸。葉色翠綠或橄欖綠,冬季低溫與強日照下葉色會變紅。穗狀花序自葉腋伸出,花序長15-20公分,雄花生長於花序末端,兩性花生長於花序基部。白色花微小且沒有花瓣,具有芳香可以吸引昆蟲授粉。果實是略扁的橢圓形,有木栓質的果皮使果實可以漂浮於水上藉洋流傳播。開花期春至夏季,結果期夏至秋季。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環境,因為樹枝平展,需要預留較大的空間讓枝條伸展。根系強旺,有很強的抓地力。耐旱、耐鹽鹼,是優質的濱海樹種,也適合都市環境種植。露地栽培者不必特意澆水,春至秋季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側枝如果過度長伸,可以進行截短修剪。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全島低到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出現在常綠闊葉林的林床和溪澗處活動,飛行靈敏活潑,停棲 時翅膀平攤,並常躲在葉片下,藉以躲避天敵攻擊。喜訪花吸蜜吸水。埔里星弄蝶是本屬六種中,分布最廣數量相 對較容易觀察到的種類,辨識上並不容易,本種前翅CuA1室白斑較其他種類顯得格外狹長。
生活史
本種為一世代蝶種,冬季期以幼蟲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爵床科的臺灣馬藍、蘭嵌馬藍、曲莖馬藍 和長穗馬藍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子上,卵呈扁球形,具微突之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不同齡期的幼蟲, 會製作不同形式的蟲巢,幼蟲取食緩慢。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深褐色。
本種是台灣三種鷦鶯中體型最大者。雌雄鳥同型,但冬夏體色略有差異。非繁殖羽身體背面為黃褐色,除腰和尾上覆羽外,有許多黑色縱斑。翼覆羽褐色,飛羽外緣深栗褐色,尾羽栗褐色。顏面褐色,雜有赤褐色斑點,眉斑不明顯,眼周赤褐色。喉、胸黃褐色,散布不規則黑斑,腹中央白色。繁殖羽身體背面暗褐色,各羽有欖色羽緣,眼周黑褐色,腹面一致為淡黃褐色。其餘同非繁殖羽。喙在非繁殖期赤褐色,繁殖期黑色。跗蹠及趾肉色。
棲地與習性
喜棲息於開闊山坡地的草叢中,或開墾農地如茶園等濃密灌木,不到陰暗的森林內層活動。春、夏兩季常攀緣於高草莖上,不停鳴唱。不善飛,通常僅作短距離飛行,飛行時因拖著長尾,顯得笨重吃力,呈不規則的波浪路線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