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枝與葉片、花梗等部位有細毛。枝條長伸後傾斜或倒伏,以攀掛於支持物上的方式生長。嫩枝柔軟,老枝木質化堅硬。互生卵形或長卵形葉片,葉長10~20公分,葉寬5~8公分,葉色淺綠,葉背粉綠。聚繖花序自葉腋伸出,漏斗形花粉紅色,花徑可達10公分。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且溫暖環境,樹牽牛的生長樣貌會因為風土環境與人為修剪控制產生不同型態。如果陽光強烈,水分適量供給,並酌加修剪,則會成為灌木型。如果水分充足又放任生長,則會像九重葛一樣長出長伸的枝條搭掛在棚架上。如果要當作蔓藤栽培,盆栽要換大型盆器,地面栽培土壤要肥沃深厚。生長迅速,所以要定期修剪凌亂的枝條。葉片爾有甲蟲或毛蟲吃食,可使用藥劑防範。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外島金門亦有分佈,在本島的棲地主要是西部丘陵地,近年來開發因素逐漸縮小 ,本種生存值得關切。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灌叢和竹林等處活動,飛行緩慢,會訪花吸蜜。在臺灣類似的種類 為臺灣麝鳳蝶,該種後翅桃紅色弦月紋較粗,本種後翅桃紅色弦月紋較細,所以在辨識不難區別。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冬季常以蛹態休眠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僅有馬兜鈴科的臺灣馬兜鈴,雌蝶將 卵聚產於寄主的葉片或附近其他物體上,卵為橙紅色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外形有肉棘狀突起,臭角為 橙紅色。蛹為縊蛹,外形具突稜及板狀突起有保護作用。
害蟲學名:Pinnaspis aspidistrae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盾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腎蕨
作物學名:Nephrolepis cordifolia
作物科別:蓧蕨科
南美產小型脂鯉,泳動行進間多保持挺直之體幹;吻端尖銳,體側具一由吻端延伸至尾柄處及尾鰭下緣的黑色縱帶,成熟雄性個體尾鰭部位偶有紅色斑點
分布區域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巴西、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與蓋亞那境內之淡水環境
頭部黑藍色,臉頰白色,後頸有白斑,上背和肩橄欖綠色,腰鉛灰色,尾上覆羽暗灰藍色,尾羽黑色、羽緣藍色,兩根中央尾羽藍色,外側兩對尾羽的外側白色。翼黑褐色,飛羽外側羽毛的羽緣灰藍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具兩條白色翼帶。身體腹面黃色,下頦、喉部至腹部中央有一條黑色縱帶,尾下覆羽靠身體的一半黑色,外部白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鉛灰色。雌雄鳥外形相似,但雌鳥腹部的中央黑帶比較窄也比較短。亞成鳥似雌鳥,但顏色較黯淡。
棲地與習性
分布於中、高海拔的闊葉樹林中。可見單獨或成對在枝葉間覓食,也可見成小群活動,會利用森林、庭園或耕作區,並常與紅頭長尾山雀、冠羽鳳鶥、煤山雀和台灣戴菊等形成混合鳥群一起活動。冬季有降遷現象,有時甚至會到低海拔平原度冬,春季才漸漸移棲至高山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