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纏繞性蔓藤,全株被細毛; 葉:三出複葉,互生,小葉為卵形或橢圓形,長5-7公分,寬2-3公分,先端漸 尖形,基部圓形,全緣; 花:總狀花序,腋生;苞片闊卵形;花萼鐘形,5裂;花3-5朵,紫色或淺紫色 蝶形花,旗瓣較翼瓣長,翼瓣鐮狀倒卵形,龍骨瓣內曲;兩體雄蕊,雌蕊 子房具多數胚珠,花柱內曲; 果實:莢果線形,扁平,表面光滑,長漸尖形,背腹縫均隆起;種子褐色,具 斑紋。
栽培方式
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但以疏鬆肥沃、富含腐植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排水務求良好。全日照或半日照均理想,日照充足生育開花較旺盛,栽培處每天能有 6 小時以上的直射日照更佳;亦極耐陰,可忍受遮蔭 80% 以上的陰暗環境,惟蔭蔽狀況下開花較少,花徑較小,花色亦較淡。耐旱性強,野生族群最長可忍受 3-4 個月的乾季,但人工栽培時土壤常保濕潤,生育開花較良好。如同一般豆科植物,成株根部有根瘤菌共生,可幫助固定空氣中的氮素,自行合成氮肥,故花期時少量施用磷、鉀肥即可開花旺盛;幼苗期根部的固氮共生系統尚未建立,需施予較多的氮肥促進營養生長,避免葉片黃化或生長緩慢;若自然生長已呈繁茂,就不需再刻意施肥。若分枝疏少或不均,可藉摘心促使多生側枝,但過早摘心不易萌發側枝,最好待枝條開始呈蔓性後再進行第一次摘心。耐寒性差,氣溫低於20℃度時生長明顯遲緩,溫度15℃ 度以下生長逐漸停滯並轉劣,溫度-3 ℃度以下全株莖葉枯死,但翌年春暖後能從基部重新萌發。栽培處通風務求良好,悶熱多濕時易滋生病蟲害;常見病害有褐斑病、立枯病等,常見蟲害有紅蜘蛛、瓢蟲等。生性強健粗放,喜高溫,耐熱、耐旱、耐陰、耐瘠,生育適合溫度 20-30℃度。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離、外島的澎湖、小琉球、東沙島和金門也有分佈。成蟲的棲地選擇非 常多樣,差不多涵蓋所有環境,喜於開闊明亮的環境活動,成蟲飛行快速敏捷,會訪花吸蜜,雄蝶常至於濕地吸水 。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遷粉蝶,本種腹面具波狀細紋,遷粉蝶沒有,在辨識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豆科的望江南、毛決明、澎湖決明、異柄決 明、阿勃勒和黃槐,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植物葉片上,卵呈白色梭狀,側邊有十數條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 終齡幼蟲呈綠色,體側有藍黑色瘤突,於寄主植物葉片下化蛹,蛹為縊蛹,蛹外觀為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