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百合屬於"亞洲型百合",花朵數多,聚集在花莖頂,花向四面開放,不具香味,主要色系以黃色、橘色為主,花瓣有的會有褐色斑點,花藥深褐色,若怕沾染衣物,通常會把花藥剪除。一般姬百合應用在切花較多,一枝花莖上可有5-6朵花,有時花苞比指頭還小可以先摘除以免浪費養分。花朵陸續開放,可同時有四面不同的花綻放,切花花期可達10-14天。少數在花市會販賣種球或是盆栽,約在春季平地冷涼時可買回家欣賞,但到了夏天通常仍無法越夏,來年必須再買進口的種球。
栽培方式
宜選擇土質疏鬆、通氣性及排水性良好之土壤,土壤酸鹼值在6-7之間,強酸或強鹼性土壤均需種植前加以改良。為避免土壤傳播病害及根群為害,最好能施行土壤消毒,可以用蒸氣消毒或化學藥劑燻蒸消毒等方法,使栽培土壤不含病原菌。施有機肥料,百合需肥量並不大,化學肥料不可施太多,否則有發生鹽害的可能,易使植株變矮。冬天光照不足時可能會發生落蕾落花現象,溫度條件最適夜溫是10~15℃,日溫25℃以下。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離島基隆嶼、龜山島、綠島、澎湖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海岸林和都市綠地活動,飛行活潑輕快,常群聚於溪床吸水,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腐果和樹液等。本種算是常見的普遍種,但偶爾會出現黃色型個體,目前成因不明。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桑科榕屬的大葉雀榕、天仙果、澀葉榕、辟荔、正榕、珍珠蓮、白肉榕、山豬枷、菲律賓榕和大冇榕,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新芽或嫩葉上,卵呈黃色近球形上有微凸的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是褐色狀似枯葉。
體長約14cm,雌雄鳥的羽色類似。雄鳥的喙鉛灰色,虹膜黃白色,頭上黑色、雜有褐色羽毛及白色斑點,背、腰及尾上覆羽為褐色、雜有黑色橫線及蟲蠹斑,喉及頸側乳白色,胸為淡黃褐色、有黑色橫斑,下胸、腹部及尾下腹羽為黃白色、雜有淡橙褐色斑,肩羽及翼部乳黃色、有黑色橫斑,腳鉛灰色。雌鳥的羽色與雄鳥類似,但臉、喉、前頸為黑色,背部為紅褐色,尾下覆羽橙褐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台灣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平地及丘陵地,常出現於樹林底層、蔗田或草叢中,喜歡較乾燥的棲地,大多單獨或成對活動。不甚懼人,會與人保持適當距離,但若人過於接近,則會突然飛起,飛行一小段距離後便竄入濃密草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