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住民族農產業主題館
  • 登入

      會員登入

      驗證碼
      登入會員
    • 加入會員|忘記密碼
  • 訂閱主題館
  • 主題列表
  • 導覽
  • 入口網

閱讀記錄

  • 原鄉焦點
    • 最新消息
    • 活動訊息
  • 認識原民作物
    • 禾穀類
    • 豆菽類
    • 根莖類
    • 野菜類
    • 油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
    • 纖維料作物
  • 原民作物保種
    • 保種的意義
    • 保種的現況
    • 保種的方式
  • 原民作物栽培管理
    • 雜草防治策略
  • 原味市集
    • 花蓮地區
  • 原野廚房
    • 禾穀類料理
    • 豆菽類料理
    • 野菜類料理
    • 香辛類料理
    • 纖維類料理
  • 分享及互動區
    • 原來如此Q&A
:::

首頁 / 認識原民作物 / 野菜類 / 豆瓣菜

我要收藏
推薦詞彙
友善列印
我要發問
系統問題
調整字級:
     

豆瓣菜

日期: 2016-12-08

豆瓣菜豆瓣菜
學名:Nasturtium officinale R. Br.
英名:Watercress
別名:西洋菜、水茼蒿、水田芥、水蔊菜、水芥、無心芥、廣東芥菜、gular(阿美族語)
分類地位: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水芥菜屬(Nasturtium)
原產地:歐洲
栽培歷史及來源:豆瓣菜於日據時代引進台灣,主要栽培地區僅限於北、中及東部。
生育特性:豆瓣菜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根莖,行匍匐生長,末端常直立生長。豆瓣菜生長快速,性喜冷涼環境、全日照,病蟲害少,需水性強,植株基部需湛水或土壤完全潮濕才能正常生長,通常5-10公分的水深最適合豆瓣菜的生長。豆瓣菜的葉色深綠,偶爾帶有紫褐色塊斑,然而在冬季低溫或夏季高溫時, 莖色會變紫褐色,且葉片轉為暗紫紅色,生長亦明顯減緩。
栽培地區:豆瓣菜除了野生於水中、水溝邊、沼澤地或水田中之外,也有零星少量栽培,主要栽培地區為花東地區、宜蘭縣員山、大同、 台北市外雙溪、新北市東北角區域、台中市山區等,由於種植面積小,市販量少,目前為小宗之蔬菜。
利用:豆瓣菜在整個生長季節都可採集嫩莖葉食用,除炒食、汆燙、煮湯外,也可生食,作為沙拉、三明治等。

相關照片

豆瓣菜-市場販賣情形

豆瓣菜-市場販賣情形


本篇文章評價: (19人評價)
本篇文章意見 | rss RSS訂閱
b663622 發表於107/05/13
good
ling 發表於106/04/10
good
more...
回到頁面最上方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