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枝直且長伸,藉以傾倒於支持物上的方式攀爬。木質化老枝質地脆,容易折斷。對生羽狀複葉,批針形小葉,小葉數量可超過10枚,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身波浪狀。小葉長3-6公分、寬2-3公分。圓錐花序自莖端開出,桃紅色或粉紅色花喇叭形,花冠5裂略歪斜,喉部有毛。花後結扁夾形果實,內有具翼的種子。
栽培方式
需要全日照,土壤略乾就要澆水,以免產生生理性落葉。剛買回來的盆栽因為施用過矮化劑,所以看起來不像蔓藤植物,栽培一段時間後,矮化劑分解失去效用,植株便開始抽長,一開始必須加以綁繫支撐,放任傾垂亦可。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晨昏時段活動,也會在陰天時出來活動,飛行活潑快速,停棲時翅膀合攏,常躲在葉片下,藉以躲避天敵攻擊。除訪花吸蜜吸水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尤其是鳥類的。橙翅傘弄蝶的後翅腹面,翅脈佈滿鮮艷的橙色鱗片,狀似雨傘骨架,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冬季期以三或四齡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僅知寄主植物為黃褥花科的猿尾藤,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成熟葉上,卵呈半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不同齡期的幼蟲,會製作不同形式的蟲巢。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防止水份入侵。
體呈圓筒狀或棒狀,口裂明顯,下顎稍為突出,具鼻管;幼魚階段具外鰓,個體體側具窗格狀或棋盤狀之深淺不一橫帶;背鰭硬棘數為12-15,臀鰭軟條數12-14
分布區域
非洲幾內亞、尼日與奈及利亞境內
體長約9cm。雌雄鳥異型。雄鳥頭部及背面為帶藍色光澤的近黑綠色,頦白色。喉至上胸橙紅色,下胸、腹部及尾下覆羽為淡黃褐色,胸腹中央有一道藍色縱帶,胸側藍灰色。雌鳥頭及背面橄欖綠色,略帶藍色,肩部尤其明顯,腰及尾上覆羽淡黃色。腹面米黃色,脇較黃且略帶藍色,尾下覆羽白色。眼黑褐色。喙短而直,成鳥黑色,幼鳥為橙色。腳黑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中海拔闊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偏好樹木高大、樹種多樣化的原始森林,在樹林頂層活動覓食,偶爾會降至中層。喜向陽開闊的坡面,少見於陰暗潮濕處。成對或數隻的小群共同活動,活潑好動,停棲時仍不斷搖頭晃腦,在一處通常不會停留太久。快速飛行於森林頂層,且能移動頗長的距離,在空中有不規則轉折,會突然降落。喜食桑寄生科植物(Mistletoes)的果實,消化後會產生含有種子但很黏的糞便,將該糞便排出或擦拭於高樹的枝幹上,無形中幫桑寄生傳播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