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麻
日期: 2016-12-08

學名:Corchorus capsularis L.(圓果種)纖維用黃麻
Corchorus olitorius L.(長果種)食用黃麻
英名:jute
別名:絡麻、縈麻、麻薏、綠麻、muwa(阿美族語)
分類地位:田麻科(Tiliaceae)黃麻屬(Corchorus)
原產地:非洲、印度緬甸等地區
栽培歷史及來源:台灣黃麻的栽培起源,據傳是康熙年間,由大陸移民引進而開始種植。最初用途是在紡織布與繩索,栽培面積不多。在日治時期因應稻米和糖等作物的運銷需求,需要大量麻布袋包裝,於是鼓勵農民種植,全台栽培面積逐年增加。近年由泰國引進葉用黃麻長果種新品系於台灣種植。
生育特性:黃麻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高溫多濕環境,低溫短日促使提早開花而影響生長。
栽培地區:葉用黃麻(長果種)的栽培地區主要為中部的雲林及南投一帶。
利用:黃麻是十分廉價的植物纖維,用途甚廣。其纖維擁有黃金和絲綢般的光澤,所以常被稱為「金色纖維」,而且因為其強度高、延展性低、防水性好,適合大批量農產品的包裝,早期農村多用來做成紡織織布或麻布袋。黃麻的嫩葉則可涼拌或加入地瓜和吻仔魚煮湯,即為一般熟知的「麻薏湯」,煮湯前先行揉搓葉子直至產生黏稠狀後下鍋,可去除苦澀味。
相關照片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