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病病徵因品種(系)不同也略有差異,典型病徵為葉片受感染後,首先形成針尖大小的退色小點,以後病斑逐漸擴大,病斑顏色也逐漸加深,成為近圓形淡褐或黑褐色斑塊,多數病斑並會互相融合成為不規則形大病斑。在某些品種上病斑外緣具有黃暈,但有些則沒有,病斑內則經常可見黑褐色的同心輪紋,上面著生黑色小點,是病菌的子實體。病菌經常從葉尖或葉緣侵入感染,使葉片由葉尖向下或由葉緣往內乾枯;也經常感染分生芽基部,導致葉片基部腐敗。國蘭不同品種(系)對本病的感受性差異極大,初步調查顯示,寒蘭及春蘭最感病,報歲蘭系的「金華山」、「大明」、「石門」等栽培種則較抗病。
防治方法:
(1).避免過度噴灌,以減少水滴在葉片上殘留。
(2).清除病葉,以降低感染源。
(3).化學防治:可參考使用25.9%得克利乳劑3000倍、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6000倍、25%撲克拉乳劑2000倍、60%銅合腐絕可濕性粉劑500倍、25%普克利乳劑2000倍、24.9%待克利乳劑3000倍等藥劑任選一種輪流施用防治之。施藥時應該添加展著劑以確保藥效,且每7天施用一次,連續2~3次。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0%
我喜歡:23%
很實用:9%
夠新奇:2%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巫婷(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1/10/25
謝謝分享。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5/23
GOOD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1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1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01
不錯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01
真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6/07
很好

may(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6/05
知道

wendy(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6/04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