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庭為了怕開啟照明大量消耗電力,或是擔心持續照明讓水質迅速變黃;不但容易滋生附著性藻類,同時還可能會增加換水的次數,造成管理上的負擔。因此照明僅多在晚餐前開啟,然後隨著家庭成員陸續休息,燈光照明也早早關閉。但其實這種純粹依據飼養者作息開關的光照管理,有時反倒是引起缸中藻類大量滋生,甚至水質產生惡變的主要原因。
或是許多飼養者可能過於節省,特別是對於那些具有高色溫或高照度的低壓鈉燈管或金屬鹵素燈(HQI),只要照明燈具可以正常啟動,沒有閃爍或其他毛病,就認為照明設備是正常的。孰不知照明燈具亦有壽命,因此一旦使用超過時數,雖然燈具依舊啟動發光,然而或有改變的色溫與照度比例分布,卻往往是導致缸水因滋生大量微細藻類而變色的元兇。
其實正確的照明控制,應該同時考量飼養者與飼養生物的作息時間,然後再藉由光照與遮蔽的交替搭配,營造出一如白晝與黑夜的感覺。如果所使用的是低壓鈉燈管與鹵素燈具的照明系統,建議最開啟時能先以低瓦數的燈管為主,然後再於30-60分鐘後,啟動具有高色溫與照度表現的金屬鹵素燈。而在關閉時,則應該顛倒過來,先關閉金屬鹵素燈,讓整體照明的感覺,就像黃昏般柔和,然後再於關閉後的30-60分鐘,切斷緩衝照明,讓魚隻能逐漸進入穩定的睡眠狀態。
經常會與照明控制產生衝突的,大概就是日常管理中的投餵操作,因此不論是開啟或關閉照明,瞬間大幅度的光線改變,往往會對魚隻造成明顯的緊迫;而若是在這種環境下勉強投餵,往往會讓餌料因為無法被個體充分攝取,因而產生過多的殘餌,並導致水質的污染。因此建議若要投餵,最好能等到照明開啟後的20-60分鐘,或是在切斷照明前的一小時,完成日常投餵工作。只不過這種照明與投餵間的搭配,往往有時必須搭配魚隻的特殊習性,因為部分如鰍科或異型(pleco)等魚種,喜好在微光環境下覓食,因此若是環境存在過強光照,反倒會讓個體瑟縮在沉木下方或陰暗處,懼於現身攝食。
如果飼養者對於每天必須開啟關閉的照明控制感到厭煩,或是經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忘了開啟或關閉,建議最好能以定時器加以控制,訓練魚隻具有正常的晝夜作息與活動韻律。此外,照明設備亦應該與二氧化碳擴散系統相互搭配,乳此才能妥善發揮效果,並避免在無光照環境下依舊將二氧化碳持續輸往飼養環境,造成其中魚隻或生物出現浮頭缺氧等窘狀。
圖說: 除了多數水生植物外,部份與微細藻類共生的無脊椎動物,也需要高品質的穩定照明。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1%
我喜歡:32%
很實用:5%
夠新奇:0%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芬達(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9/08/19
好文章

蘇東坡(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9/08/18
Good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25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25
GOOD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25
好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25
棒

廖*福(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4
好

陳*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4
真好

陳*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4
讚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29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29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16
不錯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16
真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15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