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數出現於飼養水槽中的小型加拉辛科魚種,例如常見的紅蓮燈、綠蓮燈(False Neon, Paracheirodon simulans)或是日光燈,還包括了體型較為側扁的扯鰭類,以及近年來由東南亞國家繁殖,大量供應市場的紅鼻剪刀(Rummy-Nose tetras, Hemigrammus rhodostomus)與鉛筆魚(Nannostomus spp.)。
其實在國內中南部的觀賞魚場,也有針對特定種類進行繁殖,但在進行繁殖之前,除須針對隨種類不同而或有差異的繁殖行為進行了解,此外,如何正確地辨認個體的性別,以及決定適當的繁殖性比(sexual ratio),皆是在繁殖過程中相當重要的前置作業。
仔細觀察活動於水族箱中的加拉辛科魚類,牠們或許像紅蓮燈或日光燈般,具有相當良好的群游行為,但有些種類卻如同驕傲孤僻的鉛筆魚般,僅喜歡獨來獨往的穿梭於水草叢中。但不論但成群活動或單獨出現,偶爾皆可以見到數條魚隻相互追逐,如同嬉戲般地在水草叢或苔蘚(moss)周圍來回盤旋。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相互追逐的小集團中,總有一隻體型稍大,同時腹部圓潤飽滿的個體,被幾隻體色較顯濃厚,且體型流線修長的個體不斷圍繞著。
其實這在水族箱中不時見到的追逐行為,便是個體在進行繁殖前的追尾行動,而如果飼養者仔細觀察,還不難發現存在於個體間不同的外型特徵,而這正是在區分小型加拉辛科魚種性別時,最主要且重要的參考依據。
除了體型上的差距外,雄性個體多半具有較為寬闊的鰭型,格外是成扇狀的背鰭與臀鰭,而這種獨特的性徵表現,在諸如紅衣夢幻鰭 (Red Phantom Tetra, Megalamphodus sweglesi)與血心等扯鰭類,或俗稱為珍珠燈的魏斯曼燈(Poecilocharax weitzmani),表現最為明顯。而在部份資料中,則顯示對於這些中小型加拉辛科,飼養者在進行個體性別判定時,可以依據臀鰭型態或臀鰭基底的長度比例進行區分,雄性個體多具有呈現三角狀臀鰭,且在末端多呈勾狀;相對的雌魚的線條則較為平順,同時魚鰭基底較長。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1%
我喜歡:32%
很實用:5%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廖*福(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18
好

陳*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18
真好

陳*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18
讚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28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28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13
不錯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13
真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5/23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