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病 (Sclerotinia rot)
病原菌:Slerotinia scleraotiorum
病原菌:Slerotinia scleraotiorum
病原生態:
病原菌以菌核或菌絲在植株殘體存活。春、秋兩季多雨潮濕時,菌核發芽成為子囊盤,釋出子囊孢子為初次感染源,經氣流傳播而感染老葉。在植株生長期主要界病株與健株的接觸傳播,菌核常混雜在種子間,做長距離傳播。在適溫(19~24℃)、高濕、排水不良和偏施氮肥之環境,有利於本病之發生。
病徵:
幼苗和成株在莖基部產生淺褐色凹陷腐爛病徵。輕者發育不良、矮化、減產。重者莖桿夭折、植株枯死。當葉片受感染,葉部組織出水、腐爛呈黑褐色之黏濕狀。高濕時,患部出現白色菌絲,在莖部或髓部產生米粒大之黑色菌核,在葉部則產生細小之菌核。
防治方法:
一、注意田間排水,拔除並燒毀病株。
二、貯藏運輸期間,不可在產品上澆水,盡量保持乾燥控制在相對濕
度92%以下,可減少危害。
(資料來源 : 農家要覽農作三)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2%
我喜歡:38%
很實用:16%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po(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1/06/26
讚

Ann(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9/05/29
感謝

老牛(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Good

皮諾可(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1/13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