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直立草本,株高30-100公分;莖直立,綠色或紅色,多分枝, 具細稜及尖銳細刺;單葉,互生,全緣,菱狀卵形或長橢圓形,長 3-12公分,寬1-5.5公分,先端具細刺,基部楔形,柄長1-8公分;圓 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可達30公分;花被綠色,5片,雌花多集中 於下側,而雄花則位於上方;雄蕊5枚,花絲與花被片略等長;胞果 矩圓形,成熟後橫向裂開,上半部像帽子般脫落;種子黑褐色,近球 形,具光澤。
栽培方式
刺莧菜生性強健,喜溫暖,低溫生長緩慢,耐乾旱與貧瘠,對土壤要求不高。強光和半日照都能適應。因此給予適當光線及排水良好之土壤,再加上適當施肥,應可生長旺盛。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全島低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森林邊緣或溪流附近活動,飛行快速敏捷,停棲時翅膀平攤,並常躲在葉片下,藉以躲避天敵攻擊。除訪花吸蜜吸水外,也喜歡吸食各種動物的排遺。臺灣瑟弄蝶的後翅背面,具7枚呈弧形的黑色斑點,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冬季期以幼蟲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樟科的樟樹、錫蘭肉桂、假長葉楠、大葉楠、豬腳楠、臺灣檫樹、黃肉樹和山胡椒等,近年來發現人工栽種的陰香,牠們也會利用取食,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子或枝條上,卵呈扁球形,其上覆有來自雌蟲腹部末端之橙黃色軟毛,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不同齡期的幼蟲,會製作不同形式的蟲巢,高溫期大蟲巢邊緣,具有幼蟲咬出通風用之缺口,低溫期蟲巢成密閉狀。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防止水份入侵。
多鰭魚中屬大型之種類,體呈圓柱狀或棒狀,尾部則為茅尾;體側具斜向深色寬帶。胸鰭基部具有類似肢狀構造,具鼻管,幼魚具外鰓;背鰭硬棘數11-14,臀鰭軟條數14-18,脊椎骨數53-57
分布區域
非洲境內之尼羅河,查德盆地,尼日河,沃爾特河,班達馬河,科莫埃河及韋梅河等相關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