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多年生蔓性草本,卷鬚單一; 葉:單葉,互生,闊卵形,長3-7公分,寬3-4公分,先端短突尖,基部深凹心 形,3-5裂,齒牙狀鋸齒緣,兩面密被剛毛,5-7出脈,柄長1-2公分。 花;花單性,腋生,雌雄同株異花;雌花單一,花梗長2.5-3公分,子房下位, 花冠黃色,鐘形,5裂;雄花6-7朵排呈總狀花序,雄蕊3枚。 果:漿果幼時具白色斑點,成熟時黑色,橢圓狀,下垂。 種子:種子扁卵形,具白毛。
栽培方式
花期頗長,可維持數個月。墨西哥研究認為垂果瓜為葫蘆科家族的野生種,其富含對人體有益的蛋白質,故在當地有以補充人體胺基酸為目的的垂果瓜栽培。種子發芽後可設立支架讓垂果瓜攀附,但避免於鄰近區種植其他植物或作物,以免垂果瓜捲鬚攀附於其上造成該作物生長不良。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基隆嶼、龜山島、小琉球、澎湖、金門、馬祖、綠島和蘭嶼也有分佈。成蟲的棲地選擇非常多樣,差不多涵蓋所有環境,喜歡陽光充足的場所活動,成蟲飛行活潑,會訪花吸蜜,雄蝶常群聚於濕地吸水。在臺灣的黃蝶屬共有七種,只有本種在前翅腹面的中室,具有三枚黑褐色細紋,不過部份有個體差異,再加上季節型的變化,在辨識上必須有經驗者,才能準確辨別。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豆科,不管是野外生長或人工栽植的,都可被其利用,雌蝶將卵聚產於寄主植物的新芽或葉片下,卵呈白色梭狀,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為深綠色,於寄主植物的枝條上集體化蛹,偶有單獨化蛹,蛹為縊蛹,蛹外觀有褐、綠色兩型,兩側扁平,頭頂有一尖狀突起。
害蟲學名: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盾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森氏紅淡比
作物學名:Cleyera japonica morii
作物科別: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