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兩金屬於常綠小灌木,株高為90~150公分,最特別的觀賞重點是紅色如珠垂吊成群的果實,在日本同屬植物中,有結實幾粒的稱為「十兩」,果子多一點的"Ardisia crispa"稱為「百兩」,而結實纍纍的"Ardisia crenata"真可稱之為「萬兩」,萬兩金在夏季時開著密滿小白花,冬季就會結滿如珊瑚般的圓潤果子,在台灣雖也叫"硃砂根",但花市多半還是採用其吉祥花卉諧音,是年節重要盆花,經常用高級陶瓷盆來栽種販售,價格不低,但觀賞期可達2~3個月,又有"珠寶滿盈,黃金萬兩"的意涵,所以深受歡迎。
栽培方式
萬兩金喜好較高溼度環境,經常需施予葉片噴水,可保持美觀並且幫助生長,介質不可太乾,要用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植土多者生長佳,不可積水。夏天開花,冬天結果,觀果期可到春末,觀賞期結束後,可以施用長效性肥料供應生長所需。夏季開花期若是在室內佈置者,應移出到庭園或陽台上擺放,讓昆蟲採花授粉可以提高結果率,果實發育後期可讓盆栽接受冬季的暖陽,對果實顯色極有幫助。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馬祖據說也曾有記錄,但後續數年的調查未能證實,尚待確認。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的邊緣活動,飛行快速敏捷,雄蝶常出現於寄主附近作領域占有,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及死屍、腐果和樹液等。雌蝶外觀有白、黃帶兩型,主要區別在背面貫穿前、後翅的帶狀斑紋,黃帶型雌蝶在野外較為罕見。在臺灣類似的種類是武鎧蛺蝶,其雄蝶腹面底色具綠色調,雌蝶腹面底色具銀白色光澤,在辨識上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不休眠的幼蟲形態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只有大麻科的石朴、沙朴和沙楠子樹,雌蝶將卵數十至上百顆聚產於寄主葉片下,卵呈白色球形上有微凸的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翠綠色有黃色斑紋和條紋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也是翠綠色為主上有黃白色條紋,狀似綠葉。
體幹明顯延長呈繩狀,體表光滑且為灰綠至橄欖綠色,腹部則為褐黃或粉橘色;具鼻管,胸鰭基部具明顯黑斑。背鰭硬棘數7-13,棘間距離較一般多鰭魚明顯,臀鰭軟條數9-14; 脊椎骨數110-113.
分布區域
主要分佈於喀麥隆境內的沿海河川區域
喙黑色,粗、厚且大,上喙到接近喙尖處才變窄。全身黑色,背面有紫色及藍色光澤,腹面無光澤。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全島有闊葉樹的地區,通常成小群活動。性機警,有人接近即會大聲發出警告叫聲,或集體飛走。常出現在垃圾場中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