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多年生蔓性草本,卷鬚單一; 葉:單葉,互生,闊卵形,長3-7公分,寬3-4公分,先端短突尖,基部深凹心 形,3-5裂,齒牙狀鋸齒緣,兩面密被剛毛,5-7出脈,柄長1-2公分。 花;花單性,腋生,雌雄同株異花;雌花單一,花梗長2.5-3公分,子房下位, 花冠黃色,鐘形,5裂;雄花6-7朵排呈總狀花序,雄蕊3枚。 果:漿果幼時具白色斑點,成熟時黑色,橢圓狀,下垂。 種子:種子扁卵形,具白毛。
栽培方式
花期頗長,可維持數個月。墨西哥研究認為垂果瓜為葫蘆科家族的野生種,其富含對人體有益的蛋白質,故在當地有以補充人體胺基酸為目的的垂果瓜栽培。種子發芽後可設立支架讓垂果瓜攀附,但避免於鄰近區種植其他植物或作物,以免垂果瓜捲鬚攀附於其上造成該作物生長不良。
本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澎湖、蘭嶼、綠島、馬祖和金門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海岸林、灌叢、荒地和都市林等處活動,飛行快速敏捷,雄蝶常飛至山頂附近作領域占有,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腐果和樹液等。由於喜歡較乾燥環境,在北部較少見,只有部份地點有觀察記錄,臺灣產近似種中,本種後翅腹面底色較淺,外側的斑紋列中,有明顯黑色斑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區別。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大戟科的細葉饅頭果、裡白饅頭果、菲律賓饅頭果和錫蘭饅頭果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上,卵呈黃色球形,具六角形凹陷並布滿細刺,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身上布滿棘刺,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是褐色具強烈金屬光澤,狀似枯葉。
害蟲學名:Paracoccus marginatu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咸豐草
作物學名: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
作物科別:菊科
體呈側扁,惟頭部與吻端多略向前延伸;體呈紅褐色至深褐色,隨個體成長而逐漸暗沉,幼魚體側有7-8條銀色橫帶,隨成長而消失。
分布區域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北起琉球群島,南至澳洲;台灣以西南海域較多,亦有養殖培育供作食用。
雌雄鳥同色。額、頭上至背咖啡褐色,眼先和眉線濃咖啡色,眼圈白色,肩、腰、尾上覆羽和翼覆羽橙黃褐色。初級飛羽外瓣灰白色,內瓣暗褐色;次級飛羽外瓣橙黃色,內瓣暗褐色;尾羽褐色,外瓣橙黃色。腮、喉、胸灰白色,有褐色縱紋,腹灰褐色,下腹和尾下覆羽淡土黃色。喙黑褐色,跗蹠褐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高山海拔 2,000 至 3,500 m 林下的濃密箭竹叢或灌木叢中,多單獨或成小群活動,不甚怕人,可近距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