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常綠草本,成株為亞灌木狀,株高可逹90~150公分左右。莖四稜,枝直立或屈斜,節腫大,嫩枝綠色,成熟枝呈深褐色,葉色深綠為長圓狀卵形、卵狀披針形葉,對生。葉全緣(邊緣平整)尾端尖,葉基楔形。花期長,中南部可全年開花。粉紅色的穗狀花序,頂生,開放在枝端頂端,苞片十字對生,花色粉紅、玫瑰色之外,也有白花變種。
栽培方式
串心花耐陰性佳,可栽培在半日照至陰暗處。喜好潮濕的環境,應給予大量的水份或保持介質濕潤的狀態有利於生長。在暖季生長的季節,植株應予時時修剪,對於生長過密的枝條給以疏剪之外,可以控制株高,透過修剪還能促使植株新芽的發生,每枝新芽成熟後都可以開花;修剪後施肥可促進新枝的成熟,有利於開花。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另外金門和馬祖島也有分佈但不同亞種。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外緣 處活動,飛行緩慢,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腐果和樹液等。臺灣產同屬十四種中,只有本 種後翅腹面外緣外側線中段減退,這也是中文名稱的由來,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休眠幼蟲越冬。廣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朴樹科、榆科、薔薇科、八仙花科、 清風藤科、鼠李和蕁麻科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末端,卵呈綠色球形,具六角形凹陷並布滿細刺,幼蟲齡期共 分為五齡,終齡幼蟲身上有四對長棘刺,於寄主葉片下化蛹,蛹為懸蛹,外觀是黃褐或紅褐色,似捲曲的枯葉。
害蟲學名:Phenacoccus solenopsi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波斯菊
作物學名:Coreopsis tinctoria
作物科別:菊科
體縱扁而頭部寬闊,兩眼位置偏向上位;體多呈灰黑色至深灰色,全身與各鰭則密布白色圓點。背鰭硬棘數2,軟條數7-8;臀鰭硬棘數1,軟條數4-5。
分布區域
南美洲委內瑞拉境內之奧利諾科河水系
體長約32cm。雄鳥頭、背部及上胸灰色,翼深灰色帶有褐色羽緣。腰及尾上覆羽有橫紋。尾灰黑色,羽軸綴有白斑,末端白色。下胸、腹部白色具多道灰黑色橫帶。尾下覆羽白色有明顯黑橫斑。灰色型雌鳥似雄鳥,但頸側及胸側略帶棕色,背部及翼的褐色較重。赤色型雌鳥頭部及背面全為暗紅褐色,有許多細黑橫斑。眼暗褐色或黃色,具黃色眼圈。喙黑色,下喙基部及嘴裂黃色。腳橙黃色。
棲地與習性
偏好山坡地的森林邊緣、疏林地帶或遭到開發的森林過渡地帶,常停棲於明顯的樹頂或電線上鳴叫。飛行迅捷,有擬態為鷹隼的作用,可嚇走巢中在孵卵的它種鳥類,以遂行其托卵目的。停棲於枝頭或電線上時常將雙翼下垂,形成俗稱「落翅」的特殊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