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高1~2公尺。橢圓形葉對生,葉長5~15公分、葉寬2~4公分,葉面深綠色、葉被紫紅色。葉兩面光亮,葉緣有疏鋸齒。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總狀,自葉腋伸出,長1~2公分。雌花序短且花僅3~5朵。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或半日照溫暖環境,高溫多溼時生長迅速。介質使用疏鬆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或培養土皆可。一般不需要修剪,如果作為綠籬則隨時修剪太長的枝條。汁液有毒,修剪要注意防範汁液滴入眼中或沾染於皮膚上。肥料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澎湖群島、蘭嶼、綠島、金門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 綠闊葉林、常綠闊葉灌叢、海岸林和都市綠地等處活動,飛行緩慢,會訪花吸蜜。因取食多種野生和人為栽植的芸 香科植物,是非常普遍的蝴蝶之一。本種雌蝶分紅斑、白帶兩型,兩型外觀差異非常大,紅斑型被認為是擬態紅珠 鳳蝶。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較冷的地區以蛹態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芸香科的柑橘、黎 檬、柚、甜橙、飛龍掌血、食茱萸、烏柑仔和過山香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新芽或葉片上,卵為黃色球形,幼蟲 齡期共分為五齡,臭角為橙紅色。蛹為縊蛹,有綠、褐色兩型,常於寄主葉、枝、幹上或附近其他場所化蛹。
雄鳥頭頂中央橙黃色,頭側黑色向前在額部會合。眼睛周圍黑色,外圍至前額及後上方白色,頸側及後頸鼠灰色。背橄欖綠色,腰黃色,翼上覆羽黑色,羽緣黃綠色,末端白色,形成兩條白色翼帶。飛羽和尾羽黑褐色,外緣黃綠色。喉和上胸污白色,腹以下黃色。雌鳥頭頂黃色,其餘部位與雄鳥相似。喙黑色,跗蹠及趾黃褐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中、高海拔的針葉林與針、闊葉混合林上層,雖在針、闊葉混合林中,對樹種的選擇嚴格,僅在針葉樹如鐵杉、冷杉等樹上活動,一般都在針葉樹的中、上層,且喜於外緣活動。生性活潑好動,常成小群不停的在枝葉間跳躍啄食小型昆蟲,亦常見其原地鼓翼在枝梢間飛啄覓食。除繁殖期外聚集成小群,亦會與其它小型山雀科鳥類混群活動,冬季會聚集成數十隻的大群,部分降遷至中海拔山區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