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菊是世界上著名的甜味劑,所含有的甜菊素(stevioside)比蔗糖甜300倍,熱量僅爲蔗糖的1/300,少量食用即具有飽足感,適合節食者或糖尿病患者食用,加熱後甜味也不會改變。台灣曾有甜菊會致癌的報導,事實上甜菊在日本及南美利用非常普遍,應該是不錯的代糖。甜菊雖是少見不具有香味的香草植物,但卻能欣賞小花以及作為花草茶配方中天然甜味來源。
栽培方式
為多年生草本,高約50公分,葉及莖上有粗毛,小花白色,僅有管狀花。甜菊在冬季短日的環境下容易開花,但甜菊多為使用葉片,若為避免開花,最好冬季要補充夜晚人工日照,可避免進入生殖生長狀態,但若枝條長度超過50公分就算在長日條件下也容易開花,高度太高就應加以採收或修剪以回復營養生長,一旦開花就算是重新修剪,長出來的新芽也容易開花,開花後植株就走向老化死亡。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綠島和馬祖也有記錄。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的林內和林緣等處活動, 飛行活潑快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樹液和腐果等。本種後翅腹面眼紋分裂,近似種中只有長紋黛眼蝶相同,但 該種腹面靠近翅基,有一連貫前、後翅的白色條紋,不是波紋黛眼蝶的數條波紋,在辨識上容易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幼蟲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五節芒、開卡蘆和李氏禾等,雌 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背,卵呈黃白色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外觀顏色變異頗大,由綠色、半綠半褐到紅 褐色等非常多樣,終齡幼蟲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有綠和褐色兩型。
體型與Corydoras屬中多數種類相似,惟本種身型相對較短且體高明顯,另呈白色且明顯延長之背鰭前緣高聳醒目,體側縱向之平行紋路或有中斷,但與近似種類相較多顯稀疏;胸鰭無顏色與花紋,尾鰭則具黑白相間之環紋
分布區域
南美洲巴西境內之普魯斯河(Rio Purus)流域
雌雄鳥同色,繁殖羽頭、頸、喉及上胸飾羽及背上簑羽橙黃色,其餘皆為白色。喙橘黃色。眼先黃綠色或淡藍色,繁殖期的部分個體喙基至眼先呈紅色或鮮紅色。腳、趾黑色。眼黃色。非繁殖羽全身為白色,眼先黃色。
棲地與習性
牛背鷺對於棲地的偏好與大部分鷺科不同,比較喜歡較為乾燥及開闊的地區,如平地至海拔2,100公尺以下的水田、旱田、沼澤、草原、農場、牧場及垃圾場及高速公路邊坡草皮等都是牠們喜愛的生活環境。使用紅樹林、蘆葦及灌叢區棲息及繁殖。清晨及黃昏時段,成群的牛背鷺會往返於夜棲地及活動區之間,往往會飛過市區。 喜群居又常常棲於牛背上,因此得名「牛背鷺」。牛背鷺以在乾燥地面行走為主,經常尾隨牛隻或耕耘機四周以啄食被驚起的昆蟲,利用這種方式可以不太費力的獲得更多的食物。在覓食中使用包括快走、小跑步、站立捕捉飛蟲、凝神檢視、頸部擺動、慢步走動、跳躍及飛起啄食飛蟲等技巧。喜群聚夜棲,常見於山坡地的相思林、龍眼樹、農家圍籬防風的竹林、河口海邊的紅樹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