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花卉,莖直立,肉質,圓柱形,上部分枝,下部的節常膨大,表面有短柔毛,常呈紫紅色,多汁,過去小朋友喜歡拿鳳仙的花還當指甲油,可搽出紫紅的顏色。鳳仙花乾燥全棵稱"透骨草",具有藥性。成熟的果實,一經碰觸就會彈出種子來,又稱為"急性子"。鳳仙和非洲鳳仙花都是鳳仙花科的植物,不同的是非洲鳳仙的植株比較低矮,而且花朵是開在表面的,鳳仙花則是開在葉腋,較不顯著。
栽培方式
鳳仙花喜愛溫暖的氣候,春夏秋皆可栽培,日照要夠,否則易徒長且開花顏色黯淡。果實成熟很容易蹦開,種子自然灑落,自生力很強,落地即能生長,庭園內種植可年年生長,甚至像野花般生命力及繁殖力都很強。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本島桃園以北之低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的林床和林緣等區域活動,飛行活潑敏捷, 會訪花吸蜜,雌、雄蝶均會至濕地吸水,雄蝶並具明顯的領域性。臺灣地區的族群被處理為北部和中南部兩個亞種,北 部體型稍大,寄主植物也差異。在臺灣沒有與本種近似的種類,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幼生期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僅有紫金牛科的大明橘,取食部位為葉片,雌 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植物的枝、葉或附近的枯葉等雜物上,卵呈粉紅色球狀,幼蟲齡期共分為四齡,終齡幼蟲黃綠色,上具 深綠色小斑紋,於寄主植物的葉片上化蛹,蛹為縊蛹,外觀為淺綠色,上有藍綠色縱線紋。
雌雄鳥同型。背面為暗橄欖褐色,白色眉斑甚為醒目,腹面腮、喉近黃褐色,胸部欖灰褐色,腹部中央近白色,尾下覆羽赤褐色。翼短小,僅及尾羽基部。喙黑色,跗蹠及趾褐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中海拔闊葉林底層,經常隱匿於接近地面的灌叢密枝陰暗處,生性極為隱密。常可於近距離聽到響亮的聲音發自葉叢後方,但不輕易露臉,當人走近時大多僅停止鳴唱而不逃離,偶因鄰近鳥隻侵入其領域,為驅逐入侵者會短暫跳出,隨即再沒入密叢。爭吵或興奮時,白色眉斑會明顯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