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高可達5公尺以上,葉散生,枝條細長,柔軟下垂,株形似垂柳,花為穗狀,花紅色,全開時,極似一紅色瓶刷子,造型特殊。栽種多年後才能開花,主花期是1~4月,花紅色,花瓣5枚、已萎縮,雄蕊多數、離生、細長、紅色,約2公分,形似瓶刷子,花期時可見滿樹上就像掛著紅色瓶刷般,非常引人注意。
栽培方式
紅瓶刷子樹喜愛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10℃低溫及35℃高溫,一般生長適溫為25℃,對水份要求不嚴,可略為耐旱,喜酸性土壤,能耐貧瘠, 但在濕潤的環境下生長較佳,全日照或半日照皆可。一般紅瓶刷子樹是以喬木型態栽培,作為公園或校園的優型樹,少數可種於大型盆栽內觀賞。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的邊緣活動,飛行緩慢狀似跳躍,喜歡訪 花吸蜜。本種後翅背面的眼紋大小、數量富變異。本屬臺灣產有十三種,最相似者是白漪波眼蝶和狹翅波眼蝶,本 種垂直分佈海拔最低,後翅外緣呈圓弧,翅面底色主要為淺褐色,在區分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幼生期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芒和竹葉草等,雌蝶會將卵 單產於寄主植物上,也會產在寄主附近的雜物上,卵呈白色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小蟲為淺褐色,後轉為褐 色,終齡幼蟲於植物莖葉或石塊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為褐色具有暗褐色斑紋。
體長約31至37cm。全身大致為醒目的黑白兩色。頭白色,頭頂灰色,眼紅色、有黑色過眼線。蠟膜黃色。背面、翼及尾淡灰色,初級飛羽上面灰色、下面黑色,翼上小覆羽黑色、翼下覆羽白色。腹面白色。飛行時雙翼黑白對比明顯。 幼鳥頭頂、頸側及上胸有淡黃褐色縱紋,背面褐色,有許多白斑,眼深褐色。喙黑色。腳黃色,爪黑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較乾燥炎熱地區的草原,停棲於草原上的樹上,搜索地面的小動物為食。在生態棲位上,類似冬季的紅隼,但可佔據夏季臺灣平原上沒有猛禽的生態空缺。於晨昏活動,尤其黃昏非常活躍,白天炎熱時大多停棲於樹上或電線桿上休息。臺灣的西部族群的夜棲樹種以木麻黃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