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發問 查主題 翻圖鑑 搜影音 進階搜尋 ::: 首頁農博萬象百年農業發展史大事紀 大事紀 當前分頁:選擇其他分頁 大事紀 珍貴老照片 農業故事 重要農業育成品種 排序方式: 以月份排 以年份排 顯示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5 月 1912 年 鳳山支廳牛疫蔓延猖獗。 1955 年 農復會航測調查隊完成空攝照片判釋與樣區調查訓練工作。 1973 年 經濟部邀集有關機構成立遙測工作小組,決定先由農業發展委員會聘請美國專家米勒博士於民國63年8月中旬來臺,舉辦遙測技術訓練班為期8週,臺灣省林務局遴派工作同仁7員參訓。 2004 年 農委會對有機農戶田間及市售產品進行全面抽驗,另研議加重驗證單位及生產農戶責任之機制,規劃設計共同驗證標章。 2007 年 農委會發表「農地銀行」之建置與推動計畫,並宣布7月中旬正式啟用營運。 2011 年 參加2011年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大湖地區農會「草莓淡酒」奪得金質獎。 5 月 1 日 1942 年 頒佈府令第92號〈農地作付統制規則〉。 1944 年 廢止「木材檢查規則」與「臺灣總督府林產物檢查所規程」。 1953 年 臺灣省17縣市公告實施耕者有其田耕地徵收放領清冊,為期30天,俾供民眾更正錯誤。 1960 年 臺灣省政府宣佈:為因應人口增加,決定採取提高單位產量,擴充稻作面積,開4海埔新生地,利用邊際土地,以增產糧食 。 1963 年 臺灣省實施耕者有其田10年成果展覽會,在臺北市開幕。 1975 年 行政院通過<農會信用部管理辦法>。 2012 年 臺灣花卉產業團隊參加2012 荷蘭花博,打造101煙火花卉秀。 2014 年 自5月份起生鮮賣場之豬肉應標示冷藏或解凍肉。 2019 年 5 月1 日起調降農友常用化學肥料價格每公噸500 元(即每包40 公斤降價20 元),主要係因應108 年部分作物遭逢暖冬氣候影響及病蟲為害,導致農友收益不如預期,以減輕農友農業生產負擔。 2021 年 蔡英文總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陳吉仲主任委員前往臺南視察牛結節疹防疫情形,蔡總統聽取目前防疫現況報告後,除肯定農委會的努力,嘉許第一線動物防疫人員於半個月內即從國外取得疫苗,完成大規模注射,展現高效率,並期勉大家共同為保護國內養牛產業努力。 2021 年 1~2 日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簡稱水保局)舉辦「水保60永續幸福——水土保持60周年感恩祭」,感謝過去60 年水土保持相關人士為維護臺灣山坡地環境的努力付出,並透過體驗活動讓民眾認識水土保持及環境永續的概念。 5 月 2 日 1956 年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通過「臺灣省改進各地水利會區域調整方案」。 1959 年 美洛氏基金會以美金44,940元補助省農業試驗所,研究熱帶稻產低落原因。 2015 年 馬總統參訪現代版「諾亞方舟」-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高度肯定其努力成果與貢獻。 2019 年 5月2日在加拿大渥太華召開「第13 屆臺加農業合作會議」,討論水產品系統性查核等9 項市場進入議題、天敵昆蟲應用及商品化技術國際合作等3項技術合作議題,獲致多項共識。另我方代表團在會前先赴多倫多參觀「2019 加拿大國際食品展(SIAL CANADA)」,並於會後參訪渥太華研發中心瞭解加國天敵昆蟲研究概況,並參觀天敵昆蟲之分類學實驗室。 2019 年 5 月2 日至8 月1 日辦理夏季國產芒果、木瓜、紅龍果及荔枝等鮮果實輸日韓檢疫處理查證作業,以提升國產鮮果實之國際競爭力。 5 月 3 日 1929 年 新竹州「大溪漁業組合」召開創立總會。 2017 年 發布廢止「犬貓輸入檢疫作業辦法」,並於同月5日公告修正「動物及動物產品輸入檢疫條件」第4點及附件1之24「犬貓輸入之檢疫條件」,在有效管控檢疫風險前提下,調整放寬犬、貓輸入檢疫措施,包括:從狂犬病疫區輸入的犬貓隔離檢疫天數由21天縮短為7天、導盲犬等工作犬免隔離、我國犬貓出國後3個月內回國免隔離等。 2018 年 5 月3 日水土保持局與臺中市政府合辦「107 年度災害防救演習及土石流防災專員頒獎暨授旗儀式」,蔡英文總統親臨現場將自主防災任務旗幟授予土石流防災專員,期勉防災專員同心協力,堅定防災信念,共同守護家園。 2019 年 5月3日與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由臺糖公司將其自營有機園區94.1 公頃及16 棟溫室與45 位青農合作,相關產品則由臺糖公司供應給學校午餐食材等通路,穩定青農產銷經營。 2019 年 5月3日農委會研擬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減量方法學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通知審議通過,該專案執行目標為透過栽植及撫育林木,增加碳儲存量,並換取減量額度,對象為面積大於0.5 公頃之造林計畫,相關註冊流程及文件可至該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臺下載。 2019 年 5月3日舉辦「水保生活化•好好玩水保」2019 水土保持月啟動記者會,本次展攤活動現場分為「主舞臺區」、「北中南東亮點貼心服務區」及「行動宣導車體驗區」,全臺共規劃100 場以上活動,期將環境永續的意義及對土地的尊重理念傳遞給民眾。 5 月 4 日 1969 年 高雄農業改良場育成新稻種「高雄秈二號」。 1996 年 臺北縣政府提出「農業白皮書」,倡導休閒型農業。 2016 年 派員參加於秘魯舉辦之「 APEC 糧食安全政策夥伴會議」,並報告我國落實 APEC 糧食安全北京宣言之農業政策及措施,以及「 APEC 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糧食損失多年期計畫」之執行進展與成果。 2020 年 於「近三年曾發生非洲豬瘟之國家(地區)一覽表」新增印度,該國經機場入境 旅客之託運及手提行李均應接受X 光機檢查,阻絕非洲豬瘟疫病藉由旅客攜帶肉 品傳入我國。 2021 年 4~6 日農委會林務局舉辦「瀕危野生動物保育行動研討會」,針對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及極度瀕危的紅皮書動物,包括臺灣黑熊、石虎、東方草鴞、歐亞水獺動物等,與學者專家、各保育團隊及政府機關進行經驗分享,並採線上直播,讓民眾瞭解我國各瀕危物種現況、保育行動成果與未來展望。 5 月 5 日 1943 年 根據〈臺灣水產統制令〉第二條之規定,公告核准成立「南日本漁業統制會」。 2017 年 訂定發布「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及「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凡經本會審認通過之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所登錄稽核有案之農友,即可認定為友善耕作農友,共享輔導資源;並以對地補貼方式給予農友生態獎勵給付及收益減損補貼,以公共資源支持農業生產轉型友善環境。 5 月 6 日 1899 年 臺灣總督府以府令第36號,頒佈〈臺灣獸疫豫防規則施行細則〉,規定辨務署長若接獲通報或覺察有外來獸疫之虞時,必須通報地方長官並公開告示,也應派遣檢疫委員於必要口岸查驗進口獸類。如遇獸疫滋蔓,除嚴行監督屠獸場和獸類市場,並隔離病獸於特定處所,若須屠宰病獸且焚棄埋卻時,亦須掘土八尺並灑石灰,遠離飲用水河流道,且立木標警示,禁止人畜往來。 1967 年 全臺信用合作社與農會信用部的存款保證準備金提高至法定最高準備率,存款保證準備率比照實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最高法定準備率為12%,定期存款保證準備率為8%。 1975 年 經濟部訂臺灣農業發展區域計劃,以區域整體營運方式達到降低生產成本與提高農民收益目的。 1978 年 臺灣省政府公佈<臺灣省糧食區辦理食用鹽供銷辦法>。 2014 年 陸資投資國內糧商業 農委會從嚴審查。 2016 年 我國阿里山森林鐵路與瑞士馬特洪哥塔鐵道及其所屬的高納葛拉特鐵道締結為姊妹鐵路(第 3 條),並在行政院張院長善政見證下簽署合作意向書,象徵阿里山森林鐵路邁進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後續將結合雙方資源推動相關合作交流事宜,共同保存登山鐵路的普世價值,並帶動周遭地區觀光產業及國內旅遊消費。 2020 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輔導新北市農民李昌峻先生取得全國首張農產品初級 加工場登記證,正式宣告農產加工邁入新紀元,未來全國預計將納管500 家以上 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加工量每年可達7 萬5,000 公噸,年產值預估增加約20 億 元,有助於穩定農產品產銷、提升農業競爭力及農民收益,帶動農業轉型。 2020 年 訂定發布「實際從事漁業勞動之漁民生活補貼規範」,提供漁民生活補貼1 萬 元,自5 月11 日起∼ 6 月30 日止,實際從事漁業勞動而加入漁會之甲類會員, 符合107 年度個人農業以外綜合所得未達50 萬元,及未請領其他性質相同之補 貼者,均可向所屬區漁會提出申請。 2021 年 行政院會通過「食農教育法」草案, 蘇貞昌院長表示,食農教育是農業政策的根基,讓孩子從學校教育開始,孩子不僅吃得到健康的餐點,也教育孩子認識食材及惜食的觀念,本次立法賦予推動食農教育的經費及法源依據,有助健全食農教育系統。5 月6 日已送請立法院審議。 5 月 7 日 1926 年 「新竹林業販賣購買利用組合」成立,並於1927年5月12日召開創立總會。 1951 年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公佈實施<臺灣省農會稽查各級農會規則>,以加強督導工作。 1973 年 臺灣省政府為配合中央加強農業建設政策,農林廳決定新成立農產運銷科。 2013 年 臺北召開第 1 次臺日漁業委員會會議,針對「確認雙方委員並介紹委員會其他成員」、「確認臺日漁業協議簽署後雙方相應修改國內法令進度」、「協議適用海域之作業秩序」及「其他雙方關切海域」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換。 2015 年 金門縣1牛場於定期主動監測樣本初步檢測結果疑有A型口蹄疫病毒核酸反應,基於超前部署精神,即刻暫停該縣偶蹄類動物及其生鮮產品銷臺 2018 年 5 月7 日辦理「食農教育科技研發計畫成果發表會」,本計畫運用大數據及資料科學技術,進行農產品消費者行為分析研究,在農產品消費行為、零售價格預測、颱風影響預測、資料敘事打造農業故事、食農教育教學平臺建置等,已展現成果,有利施政決策參考及食農教育推動。 2020 年 訂定發布「農民生活補貼作業規範」,提供農民生活補貼1 萬元,以降低新冠 肺炎疫情對農民生計之衝擊。自5 月11 日起∼ 6 月30 日止,農保被保險人以及 實際耕作者(包括參與農糧政策、農民職業災害保險或經改良場確認之實耕農 民),符合107 年度個人農業以外綜合所得未達50 萬元,及未請領其他性質相同 之補貼者,均可持身分證向基層農會申請。 2021 年 7 日起水保局為配合農村好物標章認證作業,辦理業者生產場域抽查,邀請食品安全稽查專家擔任訪廠委員,訪視輔導各地區業者,協助檢視生產場域可能發生的風險,並協助業者符合我國食品良好衛生規範相關規定。 5 月 8 日 1996 年 屏東縣鹽埔鄉農會擠兌2天,共登記提領總額達10億元,已無現金可支付。 2012 年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視察烏山頭水庫並參加八田與一追思會。 2014 年 農委會啟動流浪犬管理政策公民審議會議 招募公民參與。 2019 年 5月8日訂定發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審核外展農務服務計畫書作業要點」,明定農(漁)會等農民團體、農林漁牧有關之合作社或非營利組織,得依要點規定向農委會申請核定外展農務服務計畫書後,再向勞動部申請聘僱外籍移工辦理外展農務工作,以補充性原則充實人力,改善農業缺工情形。 2019 年 5月8日會銜經濟部訂定發布「特定水土保持區一定規模以上之地貌改變認定辦法」,供地方政府據以辦理水土保持法第19 條第3 項「一定規模以上之地貌改變」之認定。 2019 年 5月10日與日本荒井商事株式會社在南州集貨場舉辦外銷香蕉共同合作簽約儀式記者會,透過裕毛屋與余致榮農友以契作契銷方式辦理外銷,108 年預計外銷500 公噸,並將逐年拓展外銷數量。 2021 年 水保局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跨域合作舉辦110 年水土保持月啟動記者會暨博覽活動,邀請各縣市政府、農委會試驗機關、跨合作機關(科博館、慈濟)及農村社區等,以聯展的方式宣告水土保持月正式啟動,並公布全臺超過50 場水土保持大型宣導活動時間地點,現場民眾參與踴躍。 5 月 9 日 1909 年 「瑠公圳」改修工事,舉行落成式。 1955 年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通過<臺灣省實施耕者有其田保護自耕農辦法>。 1974 年 臺灣省政府德基水庫隼水區整體規劃小組,在臺灣銀行總行舉行成立大會,由臺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主持。 5 月 10 日 1910 年 頒佈〈臺灣製糖及纖維工場胎權規則〉。 1928 年 「嘉義畜產組合」舉辦創立總會。 1939 年 以律令第5號頒佈〈臺灣米穀移出管理令〉,並於16日以府令第5號公佈〈臺灣米穀移出管理令施行規則〉。總督府收購原四大米穀出口商之經營權,自此成為統籌米穀出口的唯一機關。 1979 年 行政院決定各級農會改選延期,現任任期延至下屆選出時為止。 2011 年 召開全國糧食安全會議,獲致14項關鍵策略及相應措施55項。 2019 年 5 月10 至5 月15 日由農委會及外交部共同補助臺灣蘭花產銷花展協會在巴拉圭辦理臺灣蘭花展,並請臺糖公司於展覽期間召開產業說明會,介紹我國蘭花產業發展經驗,同時尋求投資合作機會,除協助巴拉圭發展蘭花產業外,亦促進臺巴兩國之農業合作。 5 月 11 日 1964 年 臺米75,000公噸輸往日本,省糧食局與日方代表完成簽約手續。 1999 年 為落實推動豬瘟及口蹄疫撲滅計畫,農委會防檢局召開研商「口蹄疫預防注射免疫適期及疫情通報獎懲要點」會議,並依據會議結論修正獎勵豬瘟及口蹄疫預防注射、疫情通報及檢舉疫情要點。 2015 年 農委會與亞太糧肥及亞太農業研究機構聯盟在臺合辦「合理化施肥訓練班」。 2015 年 亞洲生產力組織在臺舉辦「農產品暨食品電子行銷訓練班」。 5 月 12 日 1916 年 全國水產大會於基隆召開。 1924 年 殖?局主辦之「農事試驗協議會議」於總督府召開。 1953 年 配合實施耕者有其田,出售公營事業估價工作完成。 1972 年 中美兩國簽訂加強農業技術合作條約。 1972 年 中、美簽訂「促進水資源、土地利用及各項灌溉農業之技術合約」。 1973 年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為加速農業機械化,決定在臺灣省各地設立農機專業使用隊179隊,以解決農村勞力缺乏問題。 2016 年 由我駐印尼代表處張代表良任與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艾立富代表( H.E. Arief Fadillah )在臺北共同簽署「臺印尼農業合作協定」,雙方農業部門於簽署後即進行首屆農業合作諮商會議,未來雙方將建立常態性對話機制,以強化雙邊農業科技合作、產業交流及市場准入等。 2016 年 協助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舉辦「伴侶動物產學研聯盟成立大會」,該聯盟為農科院成立的第 5 個產學研聯盟,期藉由業界與學研機構交流平臺的建立,因應市場需求投入研發能量,以加速推動伴侶動物食藥品及周邊商品事業化、產業化,進而邁入國際化。 2017 年 組團參加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臺灣形象展」,本次針對印尼市場特性及需求,精選國內農業機械、農業設施、微生物添加劑及禽肉加工(清真)食品產業等4家優秀廠商參展,有效提升臺灣農業在東協國家的能見度與知名度。 2020 年 5 月12 日及26 日分別以「包艙」(類包機)模式進行我國花卉、蔬果品項輸銷日 本首航,此農產品保證艙位運輸機制在疫情嚴峻時期,無疑為農產業注入一劑 強心針,並且突破農產品於國際航空運輸品項相對弱勢地位,為我國農產品外 銷開拓新里程碑。 2021 年 舉辦「110 年產銷履歷樂悠遊績優單位頒獎典禮暨主廚媒合會」,表揚產銷履歷樂悠遊20 大績優單位,邀請知名餐廳主廚共襄盛舉,並媒合餐廳主廚與產銷履歷樂悠遊績優單位之食材供應商機,讓國人認識產銷履歷好食材,持續支持農民生產在地優質的產銷履歷農產品。 5 月 13 日 1953 年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撥助臺灣省政府新臺幣1,000萬元,以協助實施耕者有其田工作。 1975 年 我簽約向南非採購玉米。 2011 年 參加「2011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推出「台灣休閒農業館」。 5 月 14 日 1928 年 舉辦「新化糖業試驗所」創立25週年紀念大會。 1929 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召開全島畜產技術員會議。 1935 年 為推倡本島和南支南洋兩地間的貿易進展,特設置「臺灣總督府熱帶產業調查會」,由總督與總務長官,分別擔任會長、副會長之職。 2018 年 5 月14 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臺灣新農食運動」網路購物活動,計有國內10 家農業電商平臺業者及超過2,500位農友參與,推出超過6,000 項國產優質農產品,供消費者上網購買,將有助引導農友進入電子商務銷售渠道,帶動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2019 年 5 月14 日至6 月14 日舉辦「臺灣新農食運動-24H 新鮮購」活動,本次精選10 大電商平臺業者及近4,000 位農友們共同合作,號召消費者透過網路購買優質新鮮國產農產品,同時推出各項優惠活動,並請美食及營養專家不定期以直播或貼文方式,介紹當季農產品的美味料理方式及營養價值,以推廣臺灣優質農產品。 2021 年 水保局在屏東縣辦理110 年災害防救演習,由農委會陳添壽副主任委員擔任帶隊官,水保局李鎮洋局長共同參與,演習設定屏東縣發生地震後,隨後發生颱風及豪大雨等災害,演練自主防災社區運作、土石流警戒發布撤離等情境。 2021 年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我駐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與史國農業部以視訊方式舉辦「2021年臺史(史瓦帝尼)水產養殖線上訓練課程」,史方共有18 位漁業養殖及農業推廣官員參加。透過兩國養殖產業發展現況簡報及專家意見交流,瞭解史國吳郭魚養殖發展問題,協助史方提升吳郭魚養殖專業能力,深化雙方合作夥伴關係。 5 月 15 日 1904 年 「臺南製糖會社」召開創立總會。 1996 年 內政部決議命令屏東縣農會與鹽埔農會於6月10日前完成合併並成立信用部,而中央銀行承諾在合併後給予屏東縣農會低利轉融通資金22億元。 2013 年 農委會:即日起中止與菲律賓一切農漁業合作與交流。 5 月 16 日 1903 年 「臺北農事試驗場」遷移至臺北廳大加蚋堡頂內埔庄。同日,「臨時臺灣糖務局」臺南支局亦於臺南廳大目降,設置「大目降甘蔗試作場」。 1911 年 總督府以訓令第90號,頒佈〈民政部殖產局附屬林業試驗場規程〉,於臺北廳設立林業試驗場,並於嘉義廳與阿緱廳設置兩分場,專掌國內外有用植物之調查與移植、造林及森林保護利用的試驗與調查,以及種苗改良與配付。 1912 年 頒佈府令第43號〈臺灣造林用種苗下付及賣拂規則〉。 2016 年 與外交部、法務部及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共同赴印尼協商臺、印尼漁業合作備忘錄( MOU )及海事交流通報機制,並參加同月 18 日至 19 日於印尼峇里島召開之「建立打擊非法捕魚區域協定會議」,以利我國未來與印尼簽署 MOU 及推動相關合作項目。 2019 年 5月16日舉辦「農村蛻變.企業連攜」記者會,透過農村社區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同合作,自同月22 日起在全臺各通路門市銷售運用農村社區優質農產品研發之鮮食新品項,並媒合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好物獲選產品在「全家行動購」電商平臺上架,協助推廣農村在地農產品;另透過拍攝微電影於各大媒體及全家門市播放,將各式農村意象傳遞給消費者。 2019 年 5月16日至5月18日帶領6家臺灣農企業共同組團參加在印度新德里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之「2019年印度臺灣形象展」(TAIWAN EXPO 2019 in India),協助我國農產業進入印度龐大農業市場。 5 月 17 日 1925 年 「臺南農業倉庫」舉辦開業式。 2013 年 實施全國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並推動二階段獎勵措施,以積極獎勵地方政府列管之傳統市場活禽屠宰攤商轉型販售合格禽肉及鼓勵活禽送進屠宰場屠宰。 2018 年 5 月17 日協助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邀請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6 國駐臺大使及記者參訪農業試驗所,該所分享歷年重要研發成果、地理資訊之農業應用、菇類栽培研究,以及創新農業設施技術等,積極推動臺灣農業新南向政策。 5 月 18 日 1941 年 臺灣總督府發佈府令第111號〈茶輸移出統制規則〉。 1972 年 行政院通過「臺灣地區農會信用部改進方針」。 1973 年 臺灣省政府決定貸款濱海農牧綜合養豬專業區1億6,900餘萬元。 2011 年 舉辦「2011國家生態電影節 有影秀台灣」全臺巡迴展映活動,觀賞人數超過60,000人次。 2011 年 首映《農情搖滾-爺奶總動員》紀錄片。 2017 年 本會水土保持局與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簽署「水土保持示範區合作協議」,共同規劃設置全國首例水土保持示範區,除採「實質合作、成果互惠」方式推動外,也邀請園區廠商善盡企業責任,共同推動永續環境營造,並結合在地社區活動,宣導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共存共榮理念。 5 月 19 日 1907 年 日本「農商務省水產局」為求各地水產業發展實況得以互通聲息,計劃開辦臺灣總督府、韓國統監府、關東都督府之間的互相通信,並行文照會來臺,已獲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之承諾允可。 1938 年 「臺灣山林會」成立十五週年紀念大會,並於「臺北市公會堂」舉辦「林業資源展覽會」。 1941 年 「南邦林業株式會社」成立,資本金共計三百萬圓,於臺北舉辦創立總會。 1956 年 臺灣省政府成立促進農業推廣教育輔導委員會,要以科學方法鼓勵農民生產。 1973 年 經濟部公佈<大養豬場管理辦法>。 2016 年 舉辦「中華民國政府與吐瓦魯國政府間漁業合作協定簽署儀式」及「中華民國政府與諾魯共和國政府間漁業合作協定簽署儀式」,分別由陳主任委員志清與吐瓦魯天然資源部部長皮塔( Mr. Elisala Pita )以及沙副主任委員志一與諾魯外貿部次長阿洛誼( Mr. Michael Aroi )代表簽署,宣示共同打擊 IUU 漁業的決心。 2017 年 公告指定臺灣地區家畜(肉品)市場豬隻,辦理相關承銷人每日採購頭數上限之調節措施(限制豬隻採購總量),期間自106年5月22日至106年5月29日止;並協商台糖公司增加毛豬3,000頭與增加5月15日為休市日,以因應端午節豬肉消費需求,穩定國內豬價。 5 月 20 日 1941 年 屏東「萬丹熱帶園藝試驗所」開始著手研究,如何將鳳梨塊莖所含之澱粉,透過工業化程序進行加工。 1947 年 省農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開會。 1951 年 省糧食局辦低利農貸。 2019 年 5月20日農委會及所屬各相關機關成立0517 豪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展開各項緊急應變相關事宜;對於豪雨所造成之農業災情,農委會依法公告辦理108 年0517 豪雨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 2021 年 農委會陳吉仲主任委員邀集全國農業行政首長召開視訊會議,針對相關農業場域之防疫管理、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升級之農產業相關輔導措施等議題進行討論。陳主任委員指示,就受到疫情警戒升級衝擊的農畜水產品,各業管單位應儘速提出因應措施,並呼籲各地方政府共同督導相關農業場域做好三級警戒的防疫工作,務求農畜水產品從生產到通路端不斷鏈,穩定市場交易秩序,更不要影響到農民的收益。 5 月 21 日 1978 年 政府訂定一項國內農民與外商契約生產農產品的處理要點,規定外商一律透過農會或出口商與農民辦理訂約。 2012 年 農委會陳副主委南下關心豪雨災情,啟動災害稻穀收購機制。 2021 年 訂定「疫情期間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申請及現勘作業防疫指引」,彈性調整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作業程序。彈性調整內容包含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之受理申請延長為3 0日; 受理方式增列得以郵寄、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方式申請;採分批勘查、分批撥款方式辦理救助金之撥放,俾受災農民儘早領取救助金。 2021 年 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之最新防疫資訊修訂「畜(禽)肉品批發市場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安全指引」,採行必要之安全衛生防護措施,保護畜(禽)肉品批發市場等相關人員安全及健康,並確保畜禽肉品供應鏈穩定。各市場應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並訂定緊急應變計畫,避免市場拍賣交易、屠宰業務及辦公室營運受疫情影響而有中斷之虞。 5 月 22 日 1922 年 1921年以律令第10號頒佈之「臺灣水利組合令」,於此日開始正式施行。 2003 年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技術委員會委員審查通過,認定我國為「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區」。 2013 年 中華民國農會揭牌 農會發展史上重大里程碑。 2016 年 行政院林院長全訪視臺南市麻豆區文旦柚及高雄市大樹區玉荷包產區,因受氣候異常致果樹結果率低及產量減少之災損情形,院長表示應加速推動農業保險以保障農民,並加強農業科技與設施。 2019 年 5月22日舉辦生物多樣性論壇,邀請參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4 屆締約方大會(COP14)學者專家共同參與,並展現我國多年來對生物多樣性的努力成果;同日舉辦《上課了!生物多樣性五:愛知目標全球行動》新書發表,介紹國際間邁向愛知目標的實際行動與臺灣9 個保育行動案例。 2020 年 公告「十足目虹彩病毒之指定輸入應施檢疫物及檢疫措施」,自5 月29 日起指定 輸臺之克氏原蝲蛄(俗稱美國螯蝦、克氏螯蝦、小龍蝦)、四脊滑螯蝦(俗稱澳洲 淡水龍蝦)、日本沼蝦、泰國長臂大蝦(俗稱泰國蝦)及白蝦應進行DIV1 檢測, 以強化邊境檢疫管制,即時防範疫病入侵。 2020 年 立法院三讀通過「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未滿65 歲且未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 給付之農民健康保險被保險人,倘按月提繳一定金額,政府則對應提繳相同金 額,共同存於農民退休儲金個人專戶,滿65 歲起可開始按月請領退休儲金,期 增進農民老年經濟安全,提升農民退休生活保障水準。 5 月 23 日 1943 年 制定〈農業團體法〉。 1947 年 臺灣省專賣局改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 2013 年 即日起朵麗蝶蘭可用蝴蝶蘭名義在大陸申請品種權。 2016 年 日本檢疫官川畑秋一及児島泰人分別抵臺,並駐臺中豐原、臺南楠西、玉井及高雄小港蒸熱場辦理輸日芒果、荔枝、白肉種紅龍果及木瓜鮮果實檢疫作業,以提升國產鮮果實之國際競爭力。 2017 年 補助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與國立宜蘭大學共同舉辦「小農從事有機農業的契機與挑戰」國際研討會,會中邀請日本、韓國及我國等7個國家,以及國內有機農業經營相關專家學者、農友等人員參與,共同針對亞太各國有機農業技術、產業發展現況及最佳範例等經驗進行分享與交流,並安排實地參訪,展現我國有機農業推動成果,並創造跨國產業及技術合作機會。 2018 年 5 月23 日至24 日於國立中興大學舉辦「106 年度水土保持成果發表會」,分別以「水土保持」、「農村再生」、「坡地防災」及「科技產業」為主題發表分享,有助建構完善智慧防災體系及建立智慧創新農村新價值。 5 月 24 日 1943 年 臺南州決議成立「農業水利試驗所」。 2011 年 舉辦「建國百年神農獎頒獎表揚活動」,表彰及肯定得獎者在農業領域卓越的成就。 2011 年 補助臺灣蘭花產銷協會組團前往英國參加英國皇家園藝學會「雀兒喜花展」(Chelsea展),獲得大會頒發金牌獎。 2012 年 臺灣花卉龍掌乾坤稱霸英倫,外銷產業表現亮眼。 2018 年 5 月24 日公告「臺灣產物屏東內陸地區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為107 年度農業委員會補助養殖業者投保之養殖漁業天然災害保險商品。 2018 年 5 月24 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認定金門縣為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 2019 年 5月24日公告訂定「自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五月二十四日起,金門地區除公告事項二之豬肉加工產品外,豬隻與其屠體、內臟、生鮮及加工產品禁止輸往臺灣本島及其他離島」,以因應同月21 日在金沙鎮獅山海灘發現海漂豬隻且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案;後經防疫訪視周邊半徑3 公里範圍內養豬場,並執行移動管制及採樣監測,豬場豬隻健康情形良好,已排除感染非洲豬瘟之風險,於同月31 日廢止前揭管制措施。 2021 年 函知設有信用部之農漁會,延長農業天然災害貸款申請期間,由受災證明書核發之翌日起15 日內,調整為35日內(即延長20 日)。 2021 年 24~28 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簡稱OIE)第88 屆年會以視訊召開,我國OIE常任代表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杜文珍局長率相關同仁與會。本屆年會重要事項包括認定會員之動物疫病非疫國(地區)風險狀態、修訂「陸生動物衛生法典」等技術性決議案及舉行新任執行長等代表選舉。會中我國表達支持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列入表列應通報疾病。 5 月 25 日 1946 年 行政長官公署通令嚴禁糧食輸出。 2017 年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正式認定臺灣本島、澎湖及馬祖為施打疫苗的口蹄疫非疫區,本會將持續與各界聯手強化我國防檢疫措施,逐步朝向成為不施打疫苗的口蹄疫非疫國目標邁進,並協助我國動物及動物產品開拓海外市場。 2018 年 5 月25 日輔導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簡稱土策中心)舉辦「臺灣土地政策論壇暨50 週年慶祝」系列活動,邀請國內外土地改革與農業發展相關機構代表、新南向國家高階官員、駐臺使節團及專家學者參加,探討臺灣後土地改革時期的土地政策變革,展現土策中心在協助訓練各國地政與農政官員、推動相關政策改革與發展的豐碩成果。 2021 年 公告「優良農產品驗證機構經營驗證業務應保存資料之項目方式及期間」,明定優良農產品驗證機構執行驗證業務應保存之資料,中央主管機關得隨時查核,驗證機構不得規避、妨礙、拒絕或提供不實資料。 5 月 26 日 2011 年 組團參加「Aquarama 2011新加坡國際觀賞魚展」。 2019 年 5 月26 日至5 月31 日赴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第87 屆年會,與OIE 科學委員會代表討論我國口蹄疫非疫區認定案,並藉此參與各項重要議題,與其他會員國交流及建立合作關係;同月28 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專家Dr. Andriy Rosztalnyy 及OIE 專家Dr. Budimir Plavsic 共同報告「非洲豬瘟全球控制策略的挑戰」,其建議一般性預防及控制 2021 年 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確認我國為實施H A C C P 之國家,並將我國屠宰場HACCP衛生管理制度公告於其網頁,我國牛、豬、羊、家禽之肉品及內臟符合日本食品衛生法第11 條第1 項及第11條之2第1項規定,使我國產HACCP 豬肉、牛肉、羊肉、禽肉之加熱肉品,於110年6月1 日日本輸入肉品新制實施時,仍可以輸往日本。 5 月 27 日 1903 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製茶試驗場」於桃仔園廳正式成立,專職管理製茶試驗之業務。 2014 年 「自由經濟示範區-農業加值」政策展現效益 我國農業大步邁入新紀元。 5 月 28 日 2018 年 5 月28 日公告孔雀綠(Malachite green)為動物用禁藥,禁止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但專供飼養於水族缸(箱)內觀賞魚疾病治療使用者,不在此限,並自公告日生效。 2019 年 5月28日辦理「臺灣第一碗最強碗粿爭霸賽」上市發表記者會,輔導全國總冠軍富山碗粿與全家便利商店聯名推出「富山冠軍碗粿」,並於同月29 日起在全臺近3,200 家全家便利商店門市銷售,藉由競賽活動帶動後端消費市場,提供國人多元且方便即食之主食類米製產品。 5 月 29 日 1938 年 公佈府令第59號〈水產獎勵規則〉。 1968 年 行政院經合會通過設立「臺灣養豬科學研究中心」計劃。 1968 年 經合會通過設立「臺灣養豬科學研究中心」計劃。 1968 年 財政部公佈「臺灣地區菸酒零售管理辦法」。 5 月 30 日 1905 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於臺中廳設置「附屬葉製樟腦林作業所」,專管葉製樟腦的製造與試驗,以及樹苗之養成、造林和保護管理。 1916 年 「臺北製糖會社」與「臺灣製糖會社」正式宣告合併。 1975 年 省建設廳決定取消現行農田水利會組織,由政府設置農田水利管理處。 2013 年 公告正取 100 位青年農民名單,將進行「吉時從農、青春逐夢- 102 年青年農民專案輔導實施計畫」陪伴式的專案輔導,以穩定其從農初期的經營,增強其永續經營的基礎。 2018 年 5 月30 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700057291 號令制定公布「有機農業促進法」,並自公布後一年施行。 2019 年 5月30日北韓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發生非洲豬瘟案例,因北韓與南韓比鄰,南韓防疫情勢嚴峻,為超前部署,我國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啟動應變機制,將南韓列入高風險地區,並自同月31 日零時起,在桃園機場針對南韓來臺班機進行手提行李百分之百X 光機全面檢查。 2021 年 我國獲日韓同意授權辦理國產荔枝、芒果、木瓜、紅龍果、文旦及棗等鮮果實輸日韓檢疫處理作業,截至5月底經檢疫合格輸日荔枝34,008 公斤,芒果2,200 公斤及輸韓芒果69,525公斤。 5 月 31 日 1973 年 行政院公佈,李崇道任農復會主任委員。 1973 年 行政院宣佈經合會改組為經濟設計委員會,張繼正為主委,郭婉容、孫震任副主委,另任命徐賢修、李崇道分任國科會、農復會主委。 2016 年 首次結合社會企業(誠品、天下、麗嬰房)及公益團體(彰化愛鄰協會、臺東一粒麥子)辦理行動圖書車暨水土保持教具展演活動,向學校師生推廣水土保持教育,使國土保育永續觀念向下扎根。 2016 年 因應 104 年年初禽流感疫情衝擊我國水禽產業,尤以養鵝產業為最,本會前洽請財政部同意機動減半鵝肉進口關稅半年(自 104 年 11 月 25 日起至 105 年 5 月 24 日止);目前疫情雖已趨緩,然種鵝復育工作尚未完成,以及鵝肉供應仍有大量缺口,經再協調財政部同意持續調降關稅至 105 年 12 月 31 日止,以提高進口鵝肉誘因,充分供應國內消費需求。 網站單元 農業主題館 農業知識家 農業知識庫 圖鑑知識 植物圖鑑 蝴蝶圖鑑 農業害蟲圖鑑 觀賞魚圖鑑 圖書影音 農業圖書 影音專區 農博萬象 農學報導 農業小百科 都市農耕專區 百年農業發展史 學習推薦 相關網站 農漁生產地圖 農業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