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草本,株高30-80公分;莖直立,上部少分枝;二回羽狀複 葉,對生;下部葉及中部葉具長柄,全裂,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 長0.1-0.6公分,寬0.05-0.2公分,全緣;上部葉無柄或下沿成翅狀 柄,線形;頭狀花序頂生或排列成繖房狀,徑2-4公分;舌狀花上半 部黃色,基部深棕色或紫色,舌片倒卵形,長0.8-1.5公分;管狀花紅 褐色;瘦果褐色,長圓形或紡錘形,長0.2-0.3公分,具疣狀突起,頂 端具2細芒。
栽培方式
波斯菊生性喜好日照且高溫的環境,栽培時宜選擇排水及通風良好處,對土壤要求不高,具耐鹽特性。可於栽培土壤中拌入有機肥當基肥。若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容易徒長頃倒且造成花梗彎曲、開花不良。土壤宜乾不宜過濕,若澆水過量亦造成生長勢變弱。在開花後可將植株的上半部剪除,施用追肥,可幫助植株生長。開花期持續補充磷鉀肥,可使其花開不斷。
本種在臺灣地區目前僅在離島蘭嶼有分佈。成蟲喜歡於海岸林較明亮的樹冠和林緣處活動,飛行活潑敏捷,會訪花吸蜜, 雄蝶會到溼地吸水,季節型明顯,高溫期個體腹面斑紋鮮明,雌蝶低溫期個體翅背面藍、白色斑紋擴大,在產地與本種 近似的是青珈波灰蝶,其雄蝶背面呈淺藍色,本種雄蝶背面呈紫色,腹面和雌蝶非常相似,在辨識上並不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豆科的水黃皮和白木蘇,取食花或花苞,雌蝶將卵單 產於寄主植物的花苞間隙並以膠狀物質封合,卵呈扁平狀,幼蟲齡期共分為四齡,終齡幼蟲淺綠或橄欖色,於寄主附近的落 葉堆化蛹,蛹為縊蛹,外觀為黃褐色,上有暗褐色斑點。
幼魚頭部有不規則縱紋,成魚則消失,惟成魚面頰部具細緻花紋;體色多以橘黃至褐紅為主,體背側線上方有一個明顯的小白點,吻端則具一藍色斜紋。
分布區域
西北太平洋,由日本南部至香港,臺灣周邊海域亦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