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2019農委會年報
P. 57

      ( 四 ) 推動農業創新技術 面對全球的極端氣候與農產品 需求的改變,為使農業朝提升精準性 (Precision) 及 韌 性(Resilience) 方 向,透過農業科技投入加速產業創新發 展,2019 年持續運用分子標誌進行抗逆 境品系選育,育成新品種並進行生產技 術的改良,以豐富維護糧食安全體系, 將有助於穩定產量強化農業應變韌性, 育成新品種計有 14 項,育種相關研發成 果技術移轉共 111 件,技轉金額達新臺 幣 2,293 萬元。 為平穩產銷供應價格,提高農業栽 培規劃精準性,運用遙測與現地調查技 術估測作物栽培面積,已完成 30 項重要 農作物種植面積調查及鄉鎮全鄉農作物 種植面積資料更新,提供田間作物生產 面積監測資訊,供作產銷資訊決策參考。 另透過研析作物生長模式,配合大糧倉 計畫以大豆、玉米、落花生、紅豆等省 Annual Report 2019 Council of Agriculture, Executive Yuan 水作物,進行適地適種耕作制度研究及 新品系區域試驗,以利適栽區推廣種植, 建立兼產能及環境保育與產業永續發展 之生產模式,協助提升國內大宗雜糧作 物糧食自給率,以確保糧食安全。在減 少糧食損耗部分,則透過智能化倉儲防 蟲管理技術,可有效降低害蟲導致之稻 穀損失 2%,未來如全面推動稻穀貯藏 於低溫倉約 30 萬公噸,每公噸約 2 萬 3,000 元,減少的損失預估 1 億 3,200 萬元以上。 ( 五 ) 推動大糧倉計畫 我國主要雜糧作物包括大豆、落花 生、甘藷、食用玉米、薏苡等,2019 年 雜糧種植面積約 7 萬 7,000 公頃,產值 約 133 億元,產量約 50 萬公噸,農戶 數近 3 萬戶,產地集中於彰化、雲林、 嘉義、臺南、高雄及屏東等地區。 輔導建置雜糧(花生)區域理集貨 中心,落實品質分級            大豆種子生產 55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