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矮肥短的鳳梨新品種-台農23號介紹
文章來源:農業試驗所 2018/03/14
鳳梨(Ananas comosus L. Merr.)為鳳梨科(Bromeliaceae)、鳳梨屬(Ananas)多年生草本果樹,英文稱為Pineapple,別名有波羅或旺來。原產地在熱帶美洲,目前主要經濟栽培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其中亞洲是鳳梨最大產區。依據國際糧農組織2013年統計資料顯示,臺灣的鳳梨產量在全球年產量排名位居第16位,鮮果實出口量則為第24名,且鮮食鳳梨亦為臺灣目前極為重要的外銷水果品項之一。
據105年農業統計年報顯示,國內經濟栽培產地自臺中市、南投縣往南至屏東縣,東至臺東縣及花蓮縣等地。年度新植面積合計為10,974公頃,屏東縣居冠,占總栽培面積30.2%,臺南市次之,占13.9%,高雄市居第三位,占13.6%,嘉義縣居第4位,占12.7%,南投縣居第5位,占11.8%。同年收穫面積為10,379公頃,年產量53萬公噸,年產值達新臺幣121億元;同年之鮮果實外銷量29,075公噸,外銷值1,262,542千元。顯示臺灣鳳梨不論在年產量、產值、外銷量及外銷值等,目前均居果樹品項之冠。
鳳梨「台農23號」係於民國83年以台農19號為母本,台農21號為父本進行雜交,民國85年10月起移至果園定植。每次移植前先將葉緣有剌之種苗淘汰。83年之雜交組合所得實生苗,在果園培育至開花結果後,於民國87年開始初選,複選工作陸續於民國91/93年期,93/95年期等進行。並於民國95年起,以C83-5-4品系於嘉義試驗分所進行品系比較試驗,民國97-102年在屏東、臺南、嘉義及臺東等地進行區域試驗,於107年1月31日通過審查。
鳳梨台農23號植株平均株高52.4cm,果實短圓筒形,果目扁平。平均果重1.2Kg,平均小果(果目)數104個,花腔(芽眼)淺。果實發育後期之果皮呈現綠色,成熟時轉為橙黃色。果肉顏色黃至橙黃色(圖1),纖維細緻,糖度高平均為18.2ºBrix,酸度亦略高平均為0.70%,糖酸比26。
此品種優點如下:
1.果實屬糖度及酸度均高品種,以春末至秋季收穫果實品質亦佳,且果實敲擊聲以鼓聲果的比例較高,在夏季多雨季節生產時肉聲果比例較台農17號鳳梨更低。
2.植株低矮、管理方便,有利於規劃進行機械省工作業;在春季植株自然抽穗率較低,採行延遲自然花芽分化措施處理後,可便於生產秋冬季果實。
3.平均果重1.2Kg(無冠芽),果實短圓筒形(圖2、圖3),成熟時果皮黃稍帶橙紅色。果皮薄,花腔(芽眼)淺,適合日本市場每箱10粒裝的外銷需求。
鳳梨‘台農23號’栽植適期為秋春兩季,秋植在前一年10-11月種植,春植在3-5月種植,催花日期若為10月至翌年7月份,可採收4-11月間果實。果園需選擇排水良好,土壤pH值4.5-6.0間,栽培密度若採畦距90cm,行距50cm,株距33-30cm,每分地約可種植4千至4千4百株。
鳳梨台農23號鳳梨具備果肉黃色、肉質柔軟、糖度高且耐儲藏等特性,可取代台農17號在夏、秋季之國內外市場需求。在外銷的拓展上,因本品種在夏、秋季仍能提供品質不錯的鮮食用果,若能納入外銷供果園生產品種之中,加之適當輔導農民栽植,將有益於鳳梨外銷產業之穩定。
聯絡資訊:
單位(或姓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官青杉副研究員
電話:05-2753133 電子郵件:kuansan@dns.caes.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