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端上國宴的榮耀-斑鳩釋迦產銷班與班長吳文耀創造佳績
刊登日:97/01/03

台東卑南年年出釋迦果王
成立於1993年的「斑鳩釋迦產銷班」,當初是為了免於行口的中間剝削,而在農會的輔導下成立產銷班,進行統一集貨共同運銷。成立之初僅有12名班員,目前擴充至36名班員,以生產軟枝釋迦、鳳梨釋迦、大目種釋迦為主,每年6月至翌年2月乃軟枝及大目種釋迦的盛產期,鳳梨釋迦則延至11月至隔年4月,根據產銷班班長吳文耀的統計,「斑鳩釋迦產銷班」年產值多達二千萬元以上,因為品質好,行銷手法多元靈活,常利用各種促銷活動辦理展售,並以宅配方式配送,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因而帶來釋迦產業的榮景。目前台灣外銷市場中的釋迦及國內大賣場所販售的釋迦,大多來自這裡。 吳文耀略顯驕傲的說,「斑鳩釋迦產銷班」所生產的釋迦果型真的很大、外型又美、甜度又高,每年的釋迦果王都出自這裡,2006年班員種出58兩的碩果,十分驚人,這些都是「斑鳩釋迦產銷班」廣受歡迎的主因。研發冰品解決風災後的損失
「斑鳩釋迦產銷班」不僅生產釋迦,2000年亦研發出美味的釋迦冰品。根據斑鳩釋迦冰品的廠長陳進憲表示,每逢遇上東台灣特有的焚風時,整個村子的釋迦全在一天之內軟熟,農民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其出售,甚至來不及送給親朋好友享用,便面臨軟爛的命運,不但浪費,而且損失慘重,於是產銷班便集思廣益,共同研發出美味的釋迦冰品,及時將軟熟的釋迦做有效的加工處理,一來可以冷凍貯存,二來增加產品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大大減少了釋迦農戶的損失。 為了有效生產冰品,在班長吳文耀的帶動下,「斑鳩釋迦產銷班」的班員們合資了二百多萬元,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的專家們輔導下,並爭取行政院農委會的經費補助,設置了斑鳩冰品部並興建冰工廠,由班員及其家屬合力製作釋迦冰品,如今冰品已成產銷班員們的共同副業,也成為「斑鳩釋迦產銷班」最受歡迎的副產品。之所以廣受喜愛,是因為產銷班的果農們堅持用料實在,不但採取人工剔除釋迦籽,還購買初鹿牧場每天清晨現擠的第一道鮮乳,來製作香醇的冰棒,為當地釋迦產業打開另一扇窗。 自從研發出釋迦冰棒、釋迦冰淇淋之後,「斑鳩釋迦產銷班」逐步購買其他水果,製成口味多元的冰品,包括杏仁冰棒、仙楂烏梅冰棒、鳳尾洛神冰棒、百香果冰棒、桂圓糯米冰棒、芋頭冰棒、紅豆冰棒、花生冰棒等等美味,大受國人喜愛,甚至曾經被國宴選用為點心,在台北圓山大飯店提供中外貴賓享用,亦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選為「寶島珍品」之一,同時被指定代表我國參加日本舉辦的國際農產美食展,釋迦冰品因此聲名大噪。 如今每逢星期假日,總有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湧進斑鳩冰品部,只為品嚐釋迦冰棒、冰淇淋的美味。在果農們用心努力經營下,冰品部已創造出不錯的銷售量,一年的營業額也突破500萬元,讓產銷班的班員們得到實質的補貼與回饋。釋迦乃遠渡重洋的番荔枝
釋迦又稱為「番荔枝」,原產於熱帶美洲,因為果型像釋迦牟尼佛的佛頭,所以又稱為「釋迦」。據悉,台灣的釋迦於16世紀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員引進台灣,在台南平安地區種植,之所以稱為「番荔枝」,乃因其果形外貌頗似「荔枝」,而且是從「番邦」引進,因此有此稱號,由於其果實風味頗佳,氣味清新,甜度又高,因而深受消費者喜愛。 雖然台灣種植釋迦已有四百年的歷史,但廣為消費市場所接受且認識,只有四十年的時間。直到1966年台東才有人開始將釋迦當作經濟作物來種植,最早是十股及太麻里的農民拿土釋迦來試種,發覺風味不錯,就運到高雄試賣,並當場請消費者免費試吃,之後便打開市場。當時種出來的土釋迦一粒平均10兩重,比現在平均一粒40兩的大目種釋迦足足小了四倍。 台東釋迦真正產量是在1976年之後,1966年至1976年乃瓦倫西亞柑橘的全盛期,後來因黃龍病而枯枝敗葉,卑南鄉美農村亦然,於是農民大量轉作釋迦、桃子,由於當地土質屬礫質土,長年氣溫維持在攝氏15度至30度之間,乃釋迦的理想生長環境,不像台灣南部天氣太熱容易熟果,反觀台東太麻里、東河、鹿野這塊區域之間,釋迦的掛樹期可長達110天至120天,果型自然比其他地方大,市場接受度益加提高,當時批發價每公斤可達120元,獲利頗豐。因枝條突變而有新品種
從土釋迦到其他品種的研發,其實多屬偶然。例如1976年因枝條突變而篩選出軟枝釋迦,平均一粒增加到13兩,甚至一台斤,許多農民便改種軟枝釋迦,期間雖然有黃金釋迦、紫色釋迦等等出現,但軟枝釋迦仍較具競爭力,直至今日仍然是台東釋迦園的主角,如今可與之媲美的,乃1996年開始推廣的鳳梨釋迦及2000開始推廣的大目種釋迦。 鳳梨釋迦平均一粒重約20兩,並非台灣土生土長的釋迦,而是出自以色列的植物學家所研發,後由美國佛羅里達引進,因為果肉帶有濃濃的鳳梨香味而大受市場歡迎,並取名為鳳梨釋迦,其售價於1998年達到高峰,批發價一公斤達150元,成為最受喜愛的釋迦品種。 大目種為目前最新的品種,其碩果平均可達一粒40兩,十分驚人,年節送禮十分搶手。這個品種於1997年從土釋迦的枝條突變中篩選出來,經過果實播種,培養出實生苗,才普遍育種栽培,2000開始大量生產,很快便廣為果農所接受,目前太麻里的釋迦果農幾乎都種大目種,不過它有個缺點,亦即不能放太熟,否則果肉吃起來會水水的不夠Q。 經過農民精心研發調節產期的剪枝及人工授粉技術之後,目前消費者幾乎一年之中有10個月可以吃到釋迦,在冷藏保鮮技術提升之後,亦成功外銷香港、新加坡、印尼、加拿大等地,為台灣的釋迦成功開拓海外市場。優質台灣釋迦創造外銷優勢
由於台東的釋迦不但甜度高,果型也比中國福建、廣東、海南島各地所種植的釋迦還要大,頗具國際競爭力,因此,台東區農改場及地方農會於2003合作推出釋迦外銷,這個創舉亦由「斑鳩釋迦產銷班」率先響應,首次出貨三公噸,銷往新加坡及加拿大,成功創造佳績,即使經過長時間的船運,在抵達加拿大時,因當地氣溫與冷藏櫃溫度差不多,讓釋迦保持極佳的風味,毫無保鮮問題,同時得可拉長展售時間,獲得不錯的銷售成績,為台灣的釋迦外銷打了一劑強心針。 雖然在國內受到市場規模的侷限,卻讓台東釋迦走出外銷的通路,以品質而論,台東釋迦確實難逢敵手,競爭力非常強。吳文耀表示,因為釋迦不耐儲存,所以過去一直視外銷市場為畏途,如今瓶頸得以克服,例如鳳梨釋迦在冬天常溫下可以儲存七天,冷藏可達15至20天,想要銷往更遙遠的世界各國已不是夢。 此外,「斑鳩釋迦產銷班」目前已與朝陽、亞洲、屏東科技等大學訂定教學合作計畫,希望透過學界的研究輔助,在開發產品、行銷、包裝、通路各方面得到長遠的規劃,並透過產學合作將地方產銷班建構成為示範教育基地,豐富各地中小學生的戶外教學,直接對基礎教育有所貢獻。釋迦園裡黑裡來黑裡去
和所有的農產品一樣,種植釋迦也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斑鳩釋迦產銷班」的班長吳文耀表示,從小他就跟著父親在果園裡打雜,當時種了鳳梨、瓦倫西亞柑橘、桃子,不過他真正投入釋迦種植是在1989年,當時釋迦已經廣受歡迎,價錢達到高峰,他和其他果園主人一樣,每天三點半就起床,四點就摸黑來到果園開始進行一般釋迦的授粉工作,之後進行採果、分裝、運銷,下午稍事休息之後,傍晚五點到晚上九點又要摸黑進行鳳梨釋迦的授粉工作,這麼辛苦的工作往往經過一場焚風、颱風、東北季風,便落果一地,損失慘重;如果遇上乾旱,果粒就無法長大,甚至乾枯,遇上大雨則果實潰爛,亦無法進行授粉工作;此外,不幸遇上蟲害也會損失慘重,尤以果蠅、介殼蟲受害最重,幾乎滿園遭殃。 即使多次遇上難題,吳文耀仍然不失信心,在產銷班成立之後,他推出共同運銷,帶動班員投入人工授粉的工作,並研發釋迦冰品,因此於1999年獲頒神農獎,為當地釋迦產業注入十足的信心與力量。年年榮獲釋迦果王殊榮
目前,「斑鳩釋迦產銷班」仍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釋迦產銷班,產銷班的公約制定完整,罰則訂定清楚,並有專屬的集貨場及集會場所,每天早上集貨之後,嚴格實施一致化的分級篩選,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讓所有釋迦都在集貨場完成共選、共同計價的共同運銷程序,確實發揮產銷的功能,為台東地區農會所屬的產銷班中的佼佼者。 「斑鳩釋迦產銷班」的努力成果不僅在銷售上製造佳績,亦年年在卑南鄉釋迦果王選拔中拔得頭籌,這項選拔分為軟枝傳統釋迦、大目種、鳳梨釋迦三個品種,評分項目分為外觀、重量、色澤三部份,「斑鳩釋迦產銷班」年年都種出無人匹敵的大釋迦,例如2006年的鳳梨釋迦果王重達2240公克,若非多年的努力,絕無可能有這麼豐碩的成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1%
我喜歡:49%
很實用:9%
夠新奇:0%
普普啦:1%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呂*馨(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8/06/14
釋迦好吃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0/28
棒

瑋(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6/10/28
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2/04
很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3/09
good

美麗夜(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97/11/10
釋迦冰品沒吃過,有空要嘗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