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水稻白葉枯病發生適期, 臺南區農改場籲注意病害防治
刊登日:103/09/03

水稻白葉枯病的病原細菌可由水孔或傷口侵入,常在葉片邊緣形成波浪狀病斑,隨著葉脈往下蔓延,在葉脈兩側形成黃化病斑;另有一種病徵表現在葉片上,病斑初呈暗綠色水浸狀小斑,很快在葉脈間擴展為暗綠色至黃褐色的細條斑,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形黃褐色至枯白病斑,對光看可見許多半透明條斑。露水未乾時,細菌會溢泌在葉緣水孔形成菌泥,隨人員走動或雨水而傳播。在第二期作高溫環境下,偶而會發生白葉枯病急速萎凋型病徵,更值得注意。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提醒注意合理化施肥,避免偏施氮肥以強健植株增加抗病性外,避免清晨露水未乾前行走於已發病之稻株間也是相當重要的,施肥或噴藥工作建議儘可能於下午進行。白葉枯病之防治藥劑可選用下列之一進行防治: 14 %嘉賜克枯爛可濕性粉劑 1500 倍 ( 安全採收期 14 天 ) 、 33 %克枯三賽唑可濕性粉劑 1000 倍 ( 安全採收期 35 天 ) 、 10 %克枯爛可濕性粉劑 1000 倍 ( 安全採收期 15 天 ) 、 10 %鏈四環黴素可溶性粉劑 1000 倍,每 7 到 10 天施藥一次,連續三次,並持續留意發病情況。亦可提前施用 6 %撲殺熱粒劑,誘導水稻產生抗病性, 撒藥時,稻田內應保持 3 ~ 5 公分水深,維持 4 ~ 5 天。 若有防治上的問題可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人員聯絡。
(聯絡人:林國詞、吳雅芳、鄭安秀 06-5912901 轉 305 、 310 、 301
嘉義分場 05-3751574 )
|
|
白葉枯病沿葉緣發展成波浪狀灰白色條斑 |
白葉枯病發生嚴重 |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0%
我喜歡:10%
很實用:20%
夠新奇:10%
普普啦:1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9/03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