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推廣有機栽培技術 提升農友病蟲草害及肥培管理能力
刊登日:102/07/29
為提升農友對有機栽培的病蟲草害及肥培管理應用能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7月23日至 25日辦理農民學院進階選修訓練-有機病蟲草害及肥培管理應用班,學員表示獲益良多,為期3天的訓練在綜合座談會圓滿結結束。
東部擁有好山好水,加上受到自然地理環境的阻隔,造就許多封閉的栽培環境,因此發展有機農業具備優良環境條件。截至今年102年7月,花蓮、宜蘭有機驗證面積1492.08公頃,佔全國有機面積26.09%,有機農戶有532位,佔全國有機農戶19.63%。為國內推動有機農業最成功的地區。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透過農民學院積極推廣有機栽培技術研究成果,提升農友有機栽培管理能力。本次參訓學員有30位,均為專業農民,平均年齡50.3歲,來自花蓮農友就有25位,學員主要從事雜糧、果樹、水稻、蔬菜為主,其中已取得有機驗證有12位。
本次訓練以有機病蟲草害及肥培管理應用為主軸,為了規劃完整及充實的課程,邀請有機農業產官學者授課,除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有機農業技術人員外,也特別邀請其他農業試驗改良場所技術人員、大學院校學者、農政單位官員及實務經驗豐富農友等授課,師資群陣容堅強。
課程內容精心安排,理論與實務兼具,在有機病蟲草害部份安排綠籬與有機農業環境建構、市售生物農藥介紹與生物防治、天敵昆蟲在蟲害防治應用、微生物對病害防治應用、雜草策略管理、病蟲害綜合管理等;肥培及資材管理部份安排微生物肥料介紹與應用、堆肥製作品質和施用技術、堆肥製作實習、有機資材使用規範等。
為了達到理論與實務學習目標,室內課程講師運用大量靜態的圖片、少量的文字簡報及搭配動態影片,方便農友學習及增進學習興趣。課程當中本場研究人員也提供有機資材、培養的病菌、罹病植株等實物,讓學員能清楚分辨植物病蟲害病徵危害情形及病菌實體。安排室內上課外,室外也融入實習及觀摩課程,如綠籬與有機農業環境建構實習、堆肥製作實習、有機農場觀摩等課程,讓學員做中學,發揮學習效益。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積極強化有機栽培技術研究及有機教育推廣外,更組成從生產到銷售及管理的有機農業技術服務團,提供本場學員結訓後完善的整合性服務,讓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為從事有機栽培農戶的有力後盾。
東部擁有好山好水,加上受到自然地理環境的阻隔,造就許多封閉的栽培環境,因此發展有機農業具備優良環境條件。截至今年102年7月,花蓮、宜蘭有機驗證面積1492.08公頃,佔全國有機面積26.09%,有機農戶有532位,佔全國有機農戶19.63%。為國內推動有機農業最成功的地區。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透過農民學院積極推廣有機栽培技術研究成果,提升農友有機栽培管理能力。本次參訓學員有30位,均為專業農民,平均年齡50.3歲,來自花蓮農友就有25位,學員主要從事雜糧、果樹、水稻、蔬菜為主,其中已取得有機驗證有12位。
本次訓練以有機病蟲草害及肥培管理應用為主軸,為了規劃完整及充實的課程,邀請有機農業產官學者授課,除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有機農業技術人員外,也特別邀請其他農業試驗改良場所技術人員、大學院校學者、農政單位官員及實務經驗豐富農友等授課,師資群陣容堅強。
課程內容精心安排,理論與實務兼具,在有機病蟲草害部份安排綠籬與有機農業環境建構、市售生物農藥介紹與生物防治、天敵昆蟲在蟲害防治應用、微生物對病害防治應用、雜草策略管理、病蟲害綜合管理等;肥培及資材管理部份安排微生物肥料介紹與應用、堆肥製作品質和施用技術、堆肥製作實習、有機資材使用規範等。
為了達到理論與實務學習目標,室內課程講師運用大量靜態的圖片、少量的文字簡報及搭配動態影片,方便農友學習及增進學習興趣。課程當中本場研究人員也提供有機資材、培養的病菌、罹病植株等實物,讓學員能清楚分辨植物病蟲害病徵危害情形及病菌實體。安排室內上課外,室外也融入實習及觀摩課程,如綠籬與有機農業環境建構實習、堆肥製作實習、有機農場觀摩等課程,讓學員做中學,發揮學習效益。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積極強化有機栽培技術研究及有機教育推廣外,更組成從生產到銷售及管理的有機農業技術服務團,提供本場學員結訓後完善的整合性服務,讓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為從事有機栽培農戶的有力後盾。
|
|
學員室內上課情形 | 綠籬區觀察綠籬植物及天敵昆蟲 |
|
|
本場植保人員提供實物輔助講解 | 安排有機農場觀摩及達人經驗分享 |
|
|
安排堆肥室參觀及堆肥實作 | 黃場長主持綜合座談 |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5%
我喜歡:16%
很實用:24%
夠新奇:3%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買米(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8/06
成為從事有機栽培農戶的有力後盾

帥哥爸(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8/05
很實用

小魚(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8/01
推廣有機栽培技術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