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蔬菜-甘藷

 
項目符號 葉菜類
項目符號 根莖菜類
項目符號 大蒜
項目符號 牛蒡
項目符號 甘藷
項目符號 芋頭
項目符號 洋蔥
項目符號 胡蘿蔔
項目符號 馬鈴薯
項目符號 茭白筍
項目符號
項目符號 蘆筍
項目符號 蘿蔔
項目符號 果菜類
項目符號 花菜類
項目符號 食用菇類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白鳥羽蛾
金花蟲
桃蚜
斜紋夜蛾
鳥羽蛾
麥蛾
猿葉蟲
跳盲椿
銀葉粉蝨
潛葉蛾
蝦殼天蛾
螟蛾
蟻象

蟻象 (Sweet potato weevil)

學名: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87頁。台中。412頁。)

生態習性:
  甘藷蟻象為我國甘藷最重要之害蟲,在澎湖及旱作地帶較為嚴重。在台灣地區年發生78代,周年以81月間以乾燥期間為發生盛期,37月間較少。以甘藷插植期而言,49月間插植者被害較嚴重,1011月間次之,12月間插植者較輕。老熟幼蟲在為害部位化蛹。成蟲通常以步行移動,很少飛翔,有假死之習性。

(陳文雄、張煥英。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314頁。葉瑩編。)

形態:

卵:

橢圓形長徑約0.6公厘,乳白色,在顯微鏡下,卵之一端可見到34個小突起。

幼蟲:

頭部淡褐色,體略帶紫乳白色。無腳,胴部各節有多數橫皺,體長約8公厘。

蛹:

裸蛹,翅鞘及腳等與體分離。全體乳白色,僅眼為褐色,體長約6公厘。

成蟲:

形態狀似螞蟻故有擬蟻象鼻蟲之稱。翅鞘黑藍色平滑有光,前胸及腳為赤褐色,頭部黑色。觸角黑色但先端部之棍棒狀為赤褐色,雌蟲之該部約佔觸角之三分之一,但雄蟲較長約有三分之二。口吻較前胸為長。體長約8公厘。

(陳文雄、張煥英。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313-314頁。葉瑩編。)

危害狀:
  成蟲喜棲息在暗處或葉蔓間,雌蟲交尾後由土隙間潛入土中,至主蔓或塊根表皮,以口器嚙孔,後插入產卵管將卵產於孔內,產卵後再以蛀孔時之嚙起物蓋之,一孔為一粒。孵化幼蟲蛀入主蔓或塊根內潛行嚙食,被害痕呈褐色且木栓化、具惡臭,俗稱臭香,被害塊根不能食。本蟲為害常由塊根頂部開始,其為害狀與緣葉蟲相反。

(陳文雄、張煥英。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314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一、

選擇砂土或砂質土壤,被害較輕。

二、

避免連坐,若需連作務必徹底清園,將前作之殘株集中燒毀,或浸水至少48小時。

三、

去除中間寄主牽牛花。

四、

加強期中覆土,避免塊根外露。

五、

使用性費洛蒙誘殺雄蟲,每分地設置4個,高度約葉蔓上10公分,有效期23個月。

(陳文雄、張煥英。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314頁。葉瑩編。)

六、

藥劑防治:

 

藥劑名稱

每公頃
使用量

稀釋倍數

()

施藥方法

注意事項

2.5%陶斯松粉劑

(Chlorpyrifos)

45公斤

 

將藥劑施於蔓葉間以毒殺成蟲,每710天施藥一次,連續三至四次。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88頁。台中。412頁。)

 

幼蟲 成蟲
(陳仁昭,1996,南部地區山地作物病蟲害圖鑑第一輯第14頁) (陳仁昭,1996,南部地區山地作物病蟲害圖鑑第一輯第14頁)
甘藷蟻象危害狀 甘藷主蔓及塊根被害狀
(顏福成,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21頁) (顏福成,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