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花卉-蘭花

 
項目符號

切花

項目符號

盆花

項目符號

香花植物

項目符號

觀葉植物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國蘭

項目符號

種苗

項目符號

草皮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小白紋毒蛾
介殼蟲類
赤邊燈蛾
斜紋夜蛾
蛞蝓與蝸牛
葉蹣類
臺灣花薊馬
騷擾性害蟲
蘭花薊馬
蘭金花蟲 
紅翅揹蝗
花薊馬
咖啡硬介殼蟲
黃片盾介殼蟲
椰子盾介殼蟲
長尾粉介殼蟲
太平洋偽葉蹣
蘭花薊馬 (Vanda thrips、Orchid thrips)

學名:Dichromothrips corbetti Priesner

  本種薊馬在萬代蘭與嘉德麗亞蘭花器上普遍發生,其危害狀與前述二種薊馬之狀況相同,成蟲與幼蟲成群在花瓣重疊處銼吸汁液,被害花朵有明顯褪色斑塊或褐變之條斑,致花朵失卻美觀與商品價值。

生態習性:
  
卵產於花瓣或莖葉組織內。幼蟲與成蟲均活潑好動,不停爬行吸食植物汁液。在溫暖季節而植株花葉部長期乾燥時發生較多。蘭花薊馬在台灣雖然早有記錄,但是一直密度極低。直到1990年在南台灣溫室栽種的嘉得麗亞蘭花首次發現有為害現象,而後來愈來愈普遍嘉得麗亞蘭花外也包括各種石槲與東亞蘭等,普遍出現於大規模的蘭園或私人庭院。

形態:
  
卵腎形,灰白色。蛹橘紅色,體背方具有翅芽。幼蟲淡黃色。成蟲身體為黃褐色,翅基部約三分之一透明,其餘部分淡褐色。

危害狀:
  
主要危害花、莖、葉。成蟲與幼蟲均為害開花期的花部,尤喜歡棲息於花心部或花瓣與花萼重疊處,被害花瓣產生灰白斑點。新芽或葉鞘夾層間也容易有幼蟲棲息。莖葉部被害後呈黃化枯萎現象。
  
其危害習性與臺灣花薊馬及花薊馬相似。蘭花開花期之花部經常被害,翻開花瓣重疊處有褪色或褐變之斑塊,即可發現為數不少之成蟲與幼蟲聚集在該處銼吸為害,被害之花朵失去豔麗色彩,影響美觀。

害蟲:

一、

分類:
 Thysanoptera (纓翅目)
 Thripidae (薊馬科)

二、

分佈:臺灣、印尼、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夏威夷、美國與波多黎哥等。

三、

寄主:各種蘭花植物,如萬代蘭 (Vanda)、石斛蘭 (Dendrobium)、嘉德麗亞蘭 (Cattleya)、堇花蘭 (Miltonia) 及腎藥蘭 (Renanthera)等。

四、 形態: 雌蟲體呈黃褐色,體長 1.5 mm,頭寬於長,剛毛短,觸角8 節,第 1-2 節顏色同頭部,帶有紅色素,第 3 節基部褐色,末端淡色,第 4-8 節褐色。前翅褐色,但基部透明。足褐色,脛節末端與跗節淡黃色。前胸密佈橫紋,背板中有 33-35 支短小剛毛,前緣與側緣剛毛短,後緣剛毛較長,後胸背板中央有網紋;前翅上脈基部剛毛 11 支,末端剛毛 2 支,下脈 14-16 支;第 8 腹節梳毛細長,排列緊密而整齊。雄蟲體長約1.06 mm,呈灰褐色。短翅型,前翅前緣剛毛 6 支,上脈剛毛 5 支,下脈剛毛 1 或 2 支;第 8 腹板梳毛細長,排列整齊;第 3-7 腹板有亞鈴形腺室。

發生生態:
  
本種薊馬在各類蘭花寄主之開花期普遍發生,成蟲與幼蟲對花部之危害嚴重且顯著,被害花瓣呈現褐色斑塊而凋謝,不但影響其美觀,也損及商品價值。

防治方法:

一、 當植株分株時摘除不必要的花穗,以免滋生薊馬。
二、 在花瓣開展前,在莖葉表面噴灑系統性殺蟲劑,降低薊馬密度。
三、 在開花期發生嚴重時可視情況噴施藥劑,但此時藥劑稀釋倍數應降低,以免施用藥液後在花部產生藥害。
四、 盆栽表面可施以殺蟲粒劑,使藥劑成份經由根部吸收後,再運行至莖葉部。
五、 於密閉溫室中使用殺蟲的燻煙劑或超微粒噴霧劑,並徹底地噴及花苞、新芽葉背等處使藥液能到達薊馬藏身的隱蔽處。
(王清玲、林鳳琪,1997,台灣花木害蟲第168頁)
   

成蟲
(王清玲、林鳳琪,1997,台灣花木害蟲第168頁)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0,植物保護圖鑑系列6,第85-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