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特作-竹類

 
項目符號 甘蔗
項目符號 竹類
項目符號 桑樹
項目符號 茶樹
項目符號 麻類
項目符號 棉花
項目符號 菸草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栽培管理
防治曆
栽培管理

  台灣過去較注重竹材的生產管理,對旬生產少予重視,各地栽培方式不盡相同,過去雖有林試所做過竹筍栽培試驗,但相關資料仍嫌不足。民國70年起各有關改良場所,開始進行有系統的栽培技術研究,茲將其研究結果簡述如後:

留母莖(竹)
  竹筍係由所留地下母莖萌芽生長而得,一般在10~11月進行竹叢整理時開始留母莖,並砍除多餘的老莖。無論是麻竹、烏腳綠竹或荖濃巨竹,一般均以留二年生及三年生的母莖為主,留母莖數愈多則產筍量有提高趨勢,但如留得太多,不但消耗土壤養分,且竹叢迅速擴大,造成竹園通風不良,不僅不便於管理,也不易採收,因此,留母莖數以不超過4株為原則。留母莖與生產之竹筍量,因不同年生之母莖及品種而有不同,麻竹、荖濃巨竹及烏腳綠竹等,大部分由二年生的母莖生筍,三年生母莖只留一支即可支應其他母莖初期之營養生長。但綠竹由三年生母莖所生的竹筍較多,所以應多留三年生母莖而少留二年生母莖而少留二年生母莖。留母莖數目多少,對竹筍的品質如筍色、苦味及重量則無影響。

覆蓋
  竹地下莖在土壤的分布一般均淺,其所生長之竹筍如不經覆蓋,出土後受到陽光照射筍籜會變綠色,使筍產生苦味,不適於食用。在竹筍栽培週程中,覆蓋是決定品質的主要因素。覆蓋方法中之土壤覆蓋可生產高品質的竹筍,但土壤覆蓋相當吃力且耗費人工,而土壤也不容易取得,替代覆蓋材料亟待研究開發。經試驗研究發現,利用甘蔗葉、稻草及粗糠(稻殼)等覆蓋可得較高品質之竹筍,如用甘蔗葉或竹葉後,其上再覆以黑色PE布或PVC布,不但會提高竹筍的品質,也有提早產筍的效果。

母莖(竹)高度
  竹的高度可達20公尺以上,在夏季產筍期間正值台灣颱風季節,竹叢常因強風搖動受傷或倒伏,導致產筍量大減,甚至無法正常產筍,成為栽培竹筍的一大烕脅。如竹的高度能降低,必可大大減少颱風的損害,但高度低後是否會影響正常的產筍量,經以麻竹為材料,於11月時將其株高分作下列三種處理:一是正常株高,二是切短1/3株高,三是切短1/2高度,調查翌年5月至11月的產筍量之結果,三種處理間並無差異,也就是株高切短1/2並不影響其產筍量,所以在冬季進行留母莖時,可同時將株高作切短處理。

竹苗繁殖
  竹苗的繁殖可採無性繁殖的分株法。枝條扦插法、埋桿平插法、鞭根移植法或有性繁殖的種子育苗法等。另外根據試驗結果,另有四種無性繁殖法其具可行性。

壓條法: 選取性狀優良,產筍量高及品質佳的植株,於5月將整個竹桿(莖)壓埋於土壤中,壓埋時竹桿基部稍加剁裂以利彎曲,壓埋後須加澆水,則每一竹桿的節部會長芽及生根,芽體的生長勢愈靠近竹桿基部則愈強,此等已長芽及生根的節位,可一段一段切取,再於苗圃假植集中培養,一次可獲得多數的竹苗。
組織培養法: 竹以組織培養繁殖,已由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成功,民國76年綠竹的組織培養苗,已正或移植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雲林分場(斗南)的竹筍園內,種植的生長勢強,無病毒病發生。
高壓法: 利用水草及塑膠布將竹節包緊,水草可保持水份,促使自然生根,翌年開春後即可取下種植。
扦插法: 將三年生竹桿每切成一段,扦插於塑膠盆內,注意澆水,一年後即可移植。 

  植物保護技術專刊系列3(竹筍篇),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