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鵝同精研社 / 品種選育 / 養鵝產業新思維:建立種鵝育種機制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養鵝產業新思維:建立種鵝育種機制
發文日:103/11/03
養鵝產業新思維:建立種鵝育種機制

圖、文/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 賈玉祥
依據九十五年農業統計年報資料,肉鵝年產值約二○億元,年產量約六五○萬隻,飼養戶約一千三百餘戶。目前國內除桃、竹、苗地區尚有飼養少數土鵝外,九十八%以上之肉鵝均為白羅曼品種。國內種鵝產業包括產銷班屏東、台南、朴子、嘉義、口湖、元長、四湖、仁德等計十二班,與分散屏東、水上、東勢等業者計一百五十餘戶。過去國內養鵝業者均為副業經營,養鵝業者之畜牧場半年飼養鵝隻,半年飼養番鴨,養鵝業者之經營端看產業環境,至八十八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開始推動優質鵝肉源頭管理機制,進行每週產蛋數與孵化數資訊佔建置作業,養鵝產業至此步入榮景,業者配合秩序產銷人人有錢賺。

唯九十二年間農委會輔導三場示範戶試行種鵝產期調節技術,結果成效良好並受種鵝業者青睞,養鵝產業掀起水簾環控鵝舍推廣風潮,目前業界已有數十場種鵝場應用本項技術,約四十餘棟水簾環控鵝舍;以本場為例水簾環控鵝舍母鵝平均產蛋數約六十餘枚,優於傳統飼養場所,據估計於非盛產季節約釋出百萬餘隻雛鵝,非盛產期雛鵝價格受到嚴重衝擊,鵝肉屬小眾市場,國內雛鵝價格九十五年間養鵝產業首度發生非盛產期雛鵝價格未大幅攀升之情形,至九十六年非盛產期雛鵝價格已跌至六十元內,顯見產期調節技術業成功應用於業界,目前通路業者已無須在盛產期大量凍存鵝肉供應非盛產季節消費者所需,消費者可全年品嚐新鮮鵝肉,惟水簾環控鵝舍之雛鵝價格已不敷成本,種鵝業者企需全面調整產銷計畫因應產業新環境。

由於養鵝產業九十八%以上之肉鵝均為白羅曼品種,過去種鵝肉鵝之劃分,是以市場價格好壞作為前提,當種鵝生產資訊出現警訊時,種鵝身價即等同肉鵝,且絕大多數種鵝業者並無生產記錄,亦無後裔性能資料,對於種鵝鵝隻之選留是以主、外觀為主,無從瞭解好鵝在哪裡,造成目前市場上相同品種大小不一之現象。另九十五年養鵝產業首度締造鵝肉出口日本實績,唯同一年度九月國際間飼料原物料高漲,養鵝成亦發生產銷失衡,致使鵝價低落,未來我國養鵝產業之發展應朝出口導向規劃,由於國內養鵝產業近幾年才由副業經營轉型為企業化生產,九十五年養鵝產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前提是在產業產銷資訊透明化,中華民國養鵝協會每週公布正確小鵝出雛數與種蛋入蛋數,在養鵝業者有秩序的自主調節下,種鵝業者利基方能出現,目前國內養鵝產業正處於調整期中,種鵝業者體認現階段養鵝產業環境之嚴峻,建立種鵝育種機制,提升種鵝業者育種技能為當前刻不容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