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鵝同精研社 / 產業概況 / 養鵝產業新風貌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養鵝產業新風貌
發文日:98/04/06
養鵝產業新風貌
圖、文/彰化種畜繁殖場 賈玉祥、粘碧珠

一、養鵝產業現況

依據2007年農業統計年報資料,肉鵝年產值約二○億元,九十七%以上之肉鵝均為白羅曼品種,年產量587萬隻,飼養戶約一千三百餘戶。白羅曼鵝主要飼養地區在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屏東縣、彰化縣等,華鵝則以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地區居多。過去國內養鵝業者均為副業經營,養鵝業者之畜牧場半年飼養鵝隻,半年飼養番鴨,養鵝業者之經營端看產業環境,1999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開始推動優質鵝肉源頭管理機制,進行每週產蛋數與孵化數資訊佔建置作業,業者配合秩序產銷,養鵝產業步入永續產業。
 

二、重點技術研發與推廣

(一)水簾環控技術成功應用於田間:2003年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以下簡稱彰化場)與大學教授組成工作團隊輔導民間三場示範戶推行種鵝產期調節技術,結果成效良好並受種鵝業者青睞,目前業界已有四十餘場種鵝場應用本項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國內消費者可全年嚐鮮鵝肉市場。

(二)北斗白鵝新品系:臺灣地區飼養白羅曼鵝占97%,多為自國外進口繁殖之後裔,1970年代彰化場分別自丹麥、美國進口白羅曼鵝,進行閉鎖選育,利用BLUP選育技術,經二十餘年努力,於2009年育成適應亞熱帶環境北斗白鵝畜試一號高體重新品系,擺脫業界對國外進口依賴,增加養鵝產業競爭力。
 

三、展望
未來我國養鵝產業之發展應朝出口導向規劃,由於國內養鵝產業近幾年才由副業經營轉型為企業化生產,在全球經濟不景氣衝擊下,臺灣養鵝產業越挫越勇,產業先進自發性參與種鵝性能改進行列,2008年配合政府政策進行臺灣第一次優良種鵝繁殖場評鑑,推動北斗白鵝繁殖供應體系,再加上現代化之環控鵝舍,在產官學一心下,養鵝產業將呈現健康、效率、永續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