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鵝同精研社 / 產業概況 / 臺灣的養鵝產業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臺灣的養鵝產業
發文日:98/03/27
933014132771
 
圖、文/彰化種畜繁殖場 吳國欽
鵝是草食水禽,由野雁馴化而來,屬雁鴨目鴨科鵝屬。配偶固定,喜歡在水中嬉戲配種,由於喙強而有力,有利於啄草,而且盲腸又很發達,可以消化纖維質飼料。臺灣養鵝最早為300多年前隨鄭成功自大陸遷台引進的華鵝,日據時代每年生產30~40萬隻,臺灣光復後增至183萬隻,民國50年到71年自147隻增加至176萬隻。另在60年代初期才自國外進口新品種飼養。之後,因社會轉型經濟起飛,飼養隻數快速増加,從民國73年352萬隻,到83年達高峰有852萬隻,此後則緩降。依據96年農業統計年報資料,全臺肉鵝年屠宰數587萬隻,產值約20億元,94年曾少量試銷日本,惟銷售市場仍以國內市場為主,目前臺灣地區飼養品種,其中白羅曼鵝占97%,多為自國外進口繁殖之後裔,本場以進口之白羅曼鵝選育,98年已育成北斗白鵝畜試一號高體重新品系。白羅曼鵝主要飼養地區在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屏東縣、彰化縣,華鵝則以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地區居多。

臺灣養鵝型態過去都為庭院式飼養,飼養隻數少,專供年節祭拜及平常宴客用,飼料以雜草、剩飯、及甘薯、玉米、米糠等副產物為主,目前則大規模集約飼養,並設置水池,少有放牧,飼料則以完全配合飼料飼養,青料很少利用,飼養規模以3,000~5,000隻最多,有少數專業飼養隻數達3~5萬隻者。近三分之一業者於非正常產季應用強制換羽、光照控制及環控鵝舍調整種鵝產期,同時肉商於盛產期低價購入鵝肉冷凍貯存,於高價時出售獲取利益,致使全年鵝價落差趨緩。養鵝研究單位包括國立臺灣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和私立東海大學,畜產試驗所及彰化種畜繁殖場等,渠等致力提昇臺灣鵝隻生產品質及飼養管理技術,並成立技術服務團,針對肉鵝場、種鵝場、孵化場、屠宰場等進行個案輔導評鑑,90年推動優質鵝肉生產體系及建立種鵝環控鵝舍生產模式。「優質鵝肉」至93年有3家優質屠宰場啟用,優質鵝肉供應中部興農超市29個賣場。95年起則以輔導優良種鵝場、屠宰場評鑑,並推動鵝肉產銷履歷制度為主,至97年優良種鵝場有9場,屠宰場有2場通過評鑑,另外,畜牧場有12場,屠宰場有3場通過產銷履歷認證,以上措施對提昇鵝肉安全衛生及屠體品質均具正面意義。
 
另外,政府於85年輔導產業於6個縣市成立的22個養鵝產銷班,及養鵝產銷督導委員會,則是以蒐集產銷資訊,解決產銷問題為主。至於輔導水簾光控種鵝舍目前有近40家運作生產。對產銷平衡已產生一定的作用。目前鵝產業團體計有中華民國養鵝協會、彰化縣水禽協會、雲林縣水禽協會、彰化縣家禽生產合作社、雲林縣元長家禽生產合作社等。其中元長家禽生產合作社,每年可以處理禽肉加工製品約35萬隻,已獲ISO 及HACCP認證,並朝向申請CAS認證目標邁進。鵝肉加工品包括:茶鵝、鵝排、鵝肉香腸、燒鵝腿、鵝臘肉、蔥油鵝、鵝肉乾等,產品具多元化,行銷通路遍佈全臺。養鵝協會更與各學術研究單位、餐飲業者合作製作鵝肉食譜,辦理競賽及促銷活動,以推廣鵝肉。在政府輔導及養鵝業者共同努力下,鵝肉市場價格更趨穩定,產品多樣又精緻,衛生又營養,已獲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