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飼糧 / 家禽腸道健康管理(上)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家禽腸道健康管理(上)
發文日:103/06/30

家禽腸道健康管理(上)

撰文者 林義福

在藥殘及抗藥性陰影下,抗生素在許多國家已禁止或漸不再使用於家禽生產用途,歐盟2013年起也禁止抗球蟲藥品用在動物生產上,現今家禽飼養在高密度環境下,如何做好家禽腸道健康管理益顯重要,換句話說,腸道要能有好的微生物相(microbiota)。

預防疾病之藥物,如抗生素及抗球蟲藥,進入腸道後與腸道微生物族群(微生物相)為對抗(working against)關係,停止使用藥物後,家禽腸道健康管理的重點要從對抗轉變成合作(working with)關係,做法上可使用益生菌(probiotics)及益菌質(prebiotics)。「益生菌」是指可改善宿主(如動物或人類)腸內微生態的平衡,並對宿主有正面效益的活性微生物,在腸道進行發酵,分解醣類,產生乳酸或醋酸,使腸內環境保持酸性,因而抑制腐敗菌的增生。主要為乳酸菌和部分酵母菌。「益菌質」是指可以刺激腸道裏的好菌生長的「食物」,這類的物質如我們常聽到的膳食纖維和果寡糖就是。益菌質物質能夠被有益菌利用產生有機酸,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有益菌生長,抑制壞菌數量使腸道更健康。兩者相輔相成。

許多因子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相,例如與親代隔離、統進統出生產系統、完全的清潔消毒、高飼料採食量、高蛋白質飼糧以及高飼養密度等,維持腸道生態穩定,才能確保腸道完整性及生長表現,在雛雞開始發育階段,微生物相之成熟及穩定尤其重要,要注意的是,密飼環境下會影響穩定的微生物相,此外,飼糧改變、緊迫及抗生素等亦會擾亂腸道微生物相,益生菌或益菌質即可用來穩定微生物相。

在腸道生態上,腸道的發育是非常重要的,消化吸收效率直接與腸道上皮黏膜細胞表面積及完整性成正比,上皮細胞內之微纖維(microfibers)以及細胞間的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組成腸道細胞支架(cytoskeleton),隔離宿主與消化管內微生物複雜環境。一連串的絨毛及微絨毛覆蓋上皮細胞表面,增加其表面積達近600倍,這可使水在腸道內潮湧,營養素吸收以連續性方式進行,阻止微生物棲息以及其有毒物質進入體內。

腸道微生物相及宿主間既複雜又融合關係對腸道正常功能相當重要,這種關係一旦破壞會刺激宿主產生保護反應,引起一連串作用,導致發炎及胃腸疾病。腸道微生物相組成受到負面之改變時,會使腸道功能惡化,並表現在飼料利用效率上,生產上受到長時間的影響。

飼料添加抗生素不當會引起微生物不平衡(dysbacteriosis),雖然家禽生產系統是統進統出(all-in-all-out),從腸道菌叢觀點而言,他們是連續的,禽舍內存活之腸道微生物族群從一批轉至下一批,變成下一批雞隻腸道菌群的種子菌群,雞舍菌群有時要數批後才會改變。

(參考資料:2013 Poultry International, 52(9):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