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飼糧 / 最適宜維生素營養之基礎觀念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最適宜維生素營養之基礎觀念
發文日:99/08/03

劉芳爵 譯

動物的維生素需要量是呈變動狀態,它會隨著動物新的遺傳型、較佳的生長性能、生產系統的發展以及維生素功用了解越多而改變,根據這些基本原則,表示維生素的推薦量和添加的準則必須時常更新,讓更新的維生素推薦量即是目前有效的添加量。更新推薦量是以長時間最適宜維生素營養(optimum vitamin nutrition)觀念為基礎,可以幫助營養專家在維生素的供應上不會有風險,確保動物利用飼糧所提供之營養,使其生長、健康、繁殖和育成率最有效率。

雖然營養成份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生素、礦物質和水都是動物維持生點功能所必需、不過;維生素在細胞層面有超過30項作用與代謝反應有關,同時對克式檸檬酸循環(Krebs-citric acid cycle)效率亦具有決定性。雖然維生素僅佔飼料成本不到3%,但是它卻涉及動物體100%的代謝功能。而且除了上述功能之外,維生素尚有其它的功能,如維生素會影響飼糧中其他營養成分的利用率,以及在動物免疫反應上扮演相當重要之角色。


畜牧場的生產力隨著育重、遺傳的發展、畜舍管理技術的進步而增加。不過,密集飼養系統亦會提高動物新陳代謝和疾病的壓力,造成對維生素不足的敏感性增加和次佳性狀表現,這顯示維生素的需要量必須增加。而且現在很多學者和營養專家普遍同意飼糧維生素最低含量只能防止發生維生素缺乏之臨床症狀,不能提供令人最滿意之動物健康和姓狀表現。另外,從一個生產地或畜群到其他生產地或畜群,最適宜維生素推薦量可能不同。影響因素之種類,從動物的遺因素可能單獨或綜合一起作用,而影響最適宜維生素推薦量。

現在,一些推薦量準則,可以從育種公司、國家研究機構和維生素供應商獲得,這些推薦量準則的發展有基礎上的差異。雖然歐洲的ARC和美國的NRC,定期會針對不同動物種類發表營養推薦量,由這些文獻得到之推薦量,通常對商業性生產者之動物飼糧配方而言是不夠,還為經由審議研究報告得到之飼糧維生素推薦量只能滿足動物避免發生維生素缺乏之臨床症狀,如NRC推薦量的建立是根據一些控制試驗報告的評論結果,因此並未將發生在商業畜群的緊迫因素計算進去,緊迫會影響營養需要量,但是NRC並沒有將與緊迫相關的維生素需要量考慮進去。不過目前從事現場工作的營養專家已經將緊迫和其他重要經濟的變數,計算到他們的配方中。比較NRC的準則和實際生產業者的維生素添加量,顯示兩者的差異持續擴大。根據遺傳、加工的變數以及肉品質等,營養專家持續調整維生素添加量,以獲取最佳的性狀表現和健康狀態。相反NRC維生素需要量準則,這四十多年來僅有些許的改變。


目前已建立之維生素需要量均為數十年前測定之結果,有很多種維生素需要量可能已不適用於現今之畜禽。事實上,大多數的營養專家都認同,現有之維生素推薦量,僅能防止畜禽發生維生素缺乏症狀,並不能完全滿足畜禽最佳的健康狀況和生長表現所需之維生素需要量,大部分的維生素添加量應高於現今NRC的推薦量5倍或10倍,其中差異較大發生在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B12、維生素B2如葉酸等,差異最小發生在維生素K3、泛酸、菸鹼酸和維生素B6。雖然如此,因為NRC和ARC及其他研究機構的推薦量準則,代表極大量有關動物維生素文獻,都具有非常好的基礎研究,因此這些準則可被運用作為建立最佳維生素營養觀念的基礎資料。

最佳的維生素營養觀念推行之目的,為了動物在商業性生產時有生存能力,提供飼糧全部已知維生素含量,保證推薦量是有效的飼料成本,俾供動物能有最佳的健康如生產力。維生素添加量必須達到最佳維生素營養的狀態,通常是超過防止發生維生素缺乏之臨床症狀之需要量,同時抵消動物緊迫的因子和飼養的限制因子,因此必須保證維生素的攝取量不會限制動物的性狀表現和健康。維生素的添加量需與生產成本效應配合恰當,亦即以達到畜禽最佳健康狀態和生產效率之維生素需要量,作為畜禽維生素最適宜之添加量。

有關最適宜的維生素營養觀念之說明如圖一所示,垂直軸表示:維生素攝取量對畜禽各項生產效率之平均值或健康反應(如生長速率、繁殖性能如免疫狀況) ,水平軸表示:飼糧各種維生素的總攝取量。第1.階段為維生素的攝取量在不足或即將發生維生素缺乏之邊緣狀態下,即維生素的攝取量比NRC的需要量低,於此際動物是處於有發生維生素缺乏症狀或維生素常調之危險狀況下。 第2.階段為次最適宜的維生素攝取量,即維生素的添加量通常與NRC之需要量相似,但是此時維生素的攝取量已經足以使動物避免發生維生素缺乏症狀。第3.階段為最適宜的維生素攝取量,因為此時維生素的攝取量,具備有抵消可能影響畜禽生產表現之負面因子,畜禽可以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態和最最理想之生產效率。第4.階段為過量維生素攝取量,雖然維生素過量仍A和維生素D可能對畜禽造成毒性問題,但是溜量盥加維生素對生產成本並不經濟。


大多數研究報告所顯示之動物最佳營養維生素需要量,通常是在好條件的大學設備處理下得到之結果,但是活在真實世界之業者,什麼是他們可以依靠,只有從大學裡控制良好狀況下得到的知識和從農場觀察所習得的經驗。因此目前一些新發表的資料,都是在大學裡控制良好的狀況下和當時的條件下之研究結果。最近研究包括有:Stahly等(1995)生長和肥育豬維生素B群的需要量,Bird和Boren(1999)維生素E對肉雞性狀和肉品質的作用,以及Svendsen(2000)生物素對乳牛性狀和蹄健康的影響。近幾年來,由於業者對嚴苛經濟條件如商業性農業引起一些興趣和創造力,在屠宰前不同期間將豬和家禽日糧中之維生素移除,研究的學者結論認為屠宰前七天停止供應家禽日糧維生素,是不會有害於經濟效應。

然而最近的研考證明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觀念,因此全部有關維生素營養的新發現,應該會反應在新出版的維生素準則上。最近一些維生素推薦量準則,敘述維生素添加量,認為在商業性的動物生產模式下,維生素的真正需要量是呈變動,這些可以幫助營養專家了解,動物個體釔間(相同品種和畜群動物)或時間的不同(相同農場),可能導致維生素維持量和最適量維生素需要量的改變。維生素添加量的範圍,主要根據大學如飼料業者的廣泛研究、已發表的維生素需要量及現場的飼養經驗以及抵消大部份影響動物性狀和健康所需要維生素含量。雖然如此營養專家認為極度飼料加工條件如蒸汽或機械的分力,會破壞維生素力價,因此維生素添加量必須高於其敏感量。


無論如何,飼料維生素添加量是以最適宜維生素營養(保持最安全如最經濟方式提供動物最適量維生素營養)供應時,可能是對生產者的一種保護措施,營養的負面因素影響最小(如飼糧組成中天然維生素含量和重要成分的含量不是固定)。因為動物生產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社會和消費者團體、動物性狀及畜產系統快速發展,維生素添加量應該以這些基本原則為基礎加以檢查。最適宜維生素營養的觀念,認為添加於飼料中的維生素成本,可以對抗維生素缺乏造成的損失危險和次佳的表現,因此當營養專家依循最適宜維生素營養的觀念,他們能確信維生素不會成為影響畜禽達到其最佳遺傳潛能之限制因子,更能使經營者獲取最佳的經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