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鮪魚的種類 / 鮪魚的種類 / 大目鮪 (Thunnus obesus)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大目鮪 (Thunnus obesus)
發文日:112/08/07

大目鮪 (Thunnus obesus)  (特徵:眼特大)

中文俗文:大目仔、大眼鮪、大目串、短墩、串仔、短鮪;英文名:Bigeye tuna

棲地分布: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其範圍涵蓋北緯40度-南緯30度間,唯地中海缺如。臺灣各地均產,尤以東部及南部產量最多。大洋中上層洄游性魚類。常依季節之變化而在水表層或躍溫層的水域活動,常出現水域之水溫約在13℃-29℃之間,常因水團溫度之改變而有垂直分布現象。一般深度為0-250公尺。

漁具漁法:一般漁法為延繩釣、圍網、刺網等。漁期:春末、夏、秋季為主。最大體長:230cmFL

 

       以前參考資料:在所有鮪類中,以大目鮪比較喜歡棲息於較深之水域,幼年魚多出現在接近水面處,絕大部分是由延繩釣所漁獲,其分布海域遍及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尤其是北太平洋海域最多。成長快,出生後一年即可長至55公分左右,2年可成長至75公分,3年可成長至100公分,其後,每年約可成長20公分左右。一般鮪延繩釣漁獲物之體長約50~150公分之間,尤其以70~120公分之間,也就是二歲至四歲魚之間較多。

       就太平洋的大目鮪而言,北半球的主要產卵期在每年的4~9月之間,赤道以南則在1~6月之間。產卵場則在偏東部太平洋海域的赤道反流區。產卵海域在北緯15度以南,孵化幼魚向北洄游至臺灣及日本附近海域,青少年期之大目鮪則在北緯25~35度之間形成良好的冬季漁場,成熟之後,則由日本外海南下向東太平洋洄游,此時體長約80~120公分左右。在赤道附近形成的產卵群,一部分由中部太平洋向東北太平洋洄游,主群則沿赤道附近海向東南太平洋海域洄游產卵。南太平洋群則在產卵孵化成長後,向南太平洋洄游,青少年期大約在南緯20~35度之海域棲息成長,成熟時再北上至赤道附近東部太平洋海域產卵。大西洋及印度洋的大目鮪,其產卵場也多在赤道附近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