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鮪魚的種類 / 鮪魚的習性 / 鮪魚台灣周邊海域分佈區域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鮪魚台灣周邊海域分佈區域
發文日:96/10/24

       鮪魚除了在世界各大洋都有分佈之外,在台灣的周邊海域也能見到它們的蹤影。在台灣的西南部及東部海域都可捕獲,如黃鰭鮪、大目鮪及正鰹等。為何台灣的附近海域可捕撈到鮪類?那就要先了解台灣附近海域的海洋環境。

       臺灣四海環海,北部、西部與大陸沿海之大陸棚相連接,西為台灣海峽,東部臨接太平洋,南部面向巴士海峽。海岸線長達1,600公里,有溫暖的黑潮及大陸沿海的冷水團流經台灣沿近海水域,帶來許多不同的魚類,其中包括鰹、魷類。因為台灣附近海域受四種海流及湧昇流的影響。各種漁業資源本來是很豐富的,但由於台灣的漁場沒有作資源的管理,如(1)作為魚類的生物餌料之仔稚魚大量被捕撈。魚類無餌料可攝食,當然就另外至其他海域追尋餌料,(2)此外,漁船的漁獲努力量(如包括下網的次數、船的船數及延繩釣的鉤數等)一直增加,(3)而且,拖網漁船所用的網具,目大愈來愈小,所捕撈的魚之大小,都逐年變小;使得台灣附近海域的漁業資源愈來愈少。而以前台灣的漁業資源豐富,是由於有先天良好的海洋環境,如有黑潮、大陸沿岸流、東北飄流、南西飄流及湧昇流,

1. 黑潮:在赤道海域挾高溫及高鹽分的海水,主流沿著台灣的東部海域再流向北方至日本海域,而其支流,是由台灣南端流入台灣西部的台灣海峽,在中國東海與黑潮主流會合,鰹、鮪、旗等魚類就是黑潮所帶來的。黑潮主流較為穩定,而其支流較會隨季節發生變化。

2. 中國沿岸流:此海流發生在中國大陸沿海,沿著大陸沿岸向南流下,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海流的勢力增強。夏季則為西南季風所抵銷,此海流帶來了鯧、白帶、鮸、鰻,鯛及蟹類等資源。

3. 東北季風流:在冬季東北季風期間,北部海域之吹送流會同南下之大陸沿岸流,經台灣海峽,與黑潮支流會合,流入南中國海。

4. 西南季風流:夏季時,西南季風盛行,黑潮支流北上經過台灣海峽,到台灣北方的東海,與黑潮主流會合。

5. 湧昇流:民國55年7月,美國的人造衛星拍攝台灣沿海的太空相片,顯示出東部及西南部沿岸各有一處顯著的冷水塊,此即為台灣海域存在著湧昇流的證明。湧昇流的形成,是由於(1)受離岸風吹送的影響,使沿岸的海水往外海方向流動,此時表層所缺的海水,就由層含有豐富營養鹽的海水往上補充,此乃為受風性湧昇流;或(2)在沿岸有潮流或海流直接作用之小島的流後方或海底有起伏之處上下混合,由於隨著局部的流況變化而產生渦流,發生水平渦流時,渦流的中心會產生湧昇流,發生垂直渦流時,渦流本身就會形成湧昇流,這些渦流總稱為地形性湧昇流;或(3)以各種人工構造物投入海中,在海中受流作用而產生的湧昇流,稱之為人工湧昇流。這些由層含有豐富營養鹽的海水,往海面湧昇上來,而海水中的營養鹽供給了植物性浮游生物(藻類)行光合作用,藻類成長增殖,可增加海中的溶氧量,增加海洋的基礎生產力,促使動物性浮游生物來此攝食藻類,也會吸引小型魚類來攝食動物性浮游生物,大型魚類如鮪魚就會來此攝食小型魚類,而形成一個良好漁場。例如投放人工浮魚礁,就是為了讓它形成人工的地形性湧昇流,所以它能聚集魚類,形成漁場。

       臺灣西南部海域每年9月起至翌年2月,有零星的鰹、鮪、旗魚洄游性魚類經過,經水產試驗所於該處海域投放入人工浮魚礁之後,將這些零星的魚類聚集在人工浮魚礁周圍,形成一個新的洄游性魚類的漁場,人工浮魚礁即成為鰹、鮪類休息及索餌之五星級大飯店。在台灣東部的綠島海域,經水產試驗所設置中層人工浮魚礁之後,亦成為中型鮪、大目鮪及旗魚類的漁場。因此,近年來的沿近海鮪魚大多是在人工浮魚礁的附近海域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