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保護資訊 / 作物整合管理 / 檬果白粉病(Powdery mildew)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檬果白粉病(Powdery mildew)
發文日:105/12/26
檬果白粉病(Powdery mildew)病徵及發生生態:
病菌主要為害花穗與幼果,偶而亦為害幼嫩枝葉。被害部呈現白粉狀,而後擴大佈滿整個花穗,白粉可被彈落,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罹病組織最後轉黑、壞疽,引起嚴重之落花及落果。本病害之初次感染源來自存活於地面上病組織中的病原。當每年春季,檬果開花時節,病原菌會形成子囊殼,成熟後會發射子囊孢子,感染檬果的花穗及幼嫩枝葉。子囊孢子發芽後形成菌絲,在寄主組織表面生長,並且侵入氣孔或皮孔,形成吸器,吸取寄主營養。菌絲在寄主表面形成分生孢子,外觀白粉狀。分生孢子是主要之傳播器官,靠空氣傳播,著落於其他健康花穗上,成為第二次感染源,蔓延十分迅速。感染部位之組織壞疽死亡後,掉落地面,病菌即存活其中。各栽培品種均易感病,臺灣南部地區發病較嚴重。
病原菌:
病原菌為Oidium manigiferae Bert,屬真菌中之子囊菌,為一絕對寄生菌,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檬果白粉病菌之寄主僅限於檬果,不會感染其他作物。
發生盛期:
日間高温低濕、夜晚低濕高濕季節。
最佳防治時期:
發生初期。
管理策略:
1、注重園區衛生,隨時清除罹病組織,以減少園區感染源。
2、適度修剪植株使通風、光照良好,可延緩病勢擴展。
3、管理園區濕度,白天適度噴霧避免過於乾燥,可降低白粉病傳播。
4、發生時依為害狀及生長期選擇登記藥劑加以防除。施藥時,可採用霧粒較細之噴嘴,可增加藥液霧滴之覆蓋率,並避免使用過高噴施壓力或用強力水柱,以免造成組織受損及嚴重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