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柑橘加值專區 / 中醫上的利用 / 橘子食療之古代文獻-橘白與橘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橘子食療之古代文獻-橘白與橘紅
發文日:99/08/26
節錄自:柑桔養生保健 作者:陳右人(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阮素芬(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橘:寬皮柑的一部份,可以用手輕易將果皮剝開的柑桔類,供作藥物中最重要包括福橘 (Citrus Tangerina Hort. Et. Tanaka),大紅密橘或朱橘 (C. erythrosa Tanaka),溫洲蜜柑(C. unshiu Marcor),椪橘(C. ponki Tanaka),黃岩蜜橘(C. subcompressa Tanaka),天台蜜橘(C. succosa Tanaka),乳橘(C. kinokuni Tanaka)。一般而言台灣盛產的椪柑(C. ponensis Tanaka)也屬於此類,但也有人將之列在柑的範圍內。

橘白與橘紅:橘皮除製成陳皮外又可分製為橘白及橘紅,橘皮去除外皮只留下白色部份稱為橘白,除去之外皮則稱為橘紅,古籍記載有:
橘白:
〈中國醫學大辭典〉:和胃,化濁膩。
〈本草便讀〉:味帶甘,其功固不如橘皮,而補脾胃藥中用之,自無燥散之咎。

橘紅: 〈中藥大辭典〉:消氮利氣,寬中,散結,治風寒痰嗽。噁心,吐水,胸痛脹悶。
〈醫學啟源〉:理胸中,肺氣。
〈綱目〉:下氣消氮
〈本草匯〉:能除寒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