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柑橘專業介紹 / 文旦產業與栽培管理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文旦產業與栽培管理
發文日:105/08/21

前言
麻豆文旦(Citrus grandis Osbeck cv. ‘Matou’ Wentan)或稱文旦,屬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屬植物,為一早熟優良品種,據文獻紀載係於清朝康熙40年(1701年)由福建漳州引入種植,至乾隆53年(1788年)由臺南廳安定里西堡人黃灌種植於安定地區,道光末年(1850年)再由麻豆堡郭藥(郭庭輝)分苗至尪祖廟庄(今麻豆區北勢里)種植,其栽植較原安定地區果實風味更佳,在日治時期,麻豆郭宅所栽培品質最好的文旦樹被選為「御用文旦」是供奉日本皇室的貢品,並獲頒日本天皇「一等賞」殊榮。因此這期間藉由高壓大量繁殖與栽培,進而擴及全鎮成為地方特產,後經地方人士協議命名為「麻豆文旦」,並為學術上品種名沿用至今。雖然文旦因風土適應性佳廣、管理容易、產量穩定等特性,產區分佈全臺各地,由於果實成熟期正值中秋節,為國人重要應景及送禮果品,隨著栽培面積逐漸增加後,為區隔其產區特色及差異性,常冠以地方產區名稱而成為商品名,如:「斗六文旦」、「鶴岡文旦」、「西湖文旦」、「八里文旦」、「冬山文旦」、「東河文旦」等,均屬同一品種。

品種特性
文旦屬中喬木,成株通常4~5公尺高,樹型開張,樹冠大。葉互生,葉大而厚呈橢圓形,葉緣較平整具大型翼葉,呈倒心臟形,葉面濃綠色、富光澤,葉片(葉身)與葉柄及葉柄與枝梢(莖部)連接處均具有離層。葉腋短刺,且葉柄、葉脈背面及幼梢具有絨毛。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淡黃綠色,表面具白色短毛。開花期於二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具有自交不親和及單偽結果的特性,不須經授粉、受精即能著果,種植切勿混植其他柑橘類果樹,尤其是白柚,否則易因雜交產生種子,影響果實之品質。春梢萌發及開花期間,植株有5~6成葉片掉落並更換新葉。花後至五月底有明顯的兩次生理落果。六月中旬後為果實肥大期。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採收,其糖度及果汁率最高,為採收適期。總之,果實生長發育由盛花後約23~25週成熟。果形呈圓錐形或洋梨形,果重500~900公克,果頂平坦,果面淡黃綠色,油胞明顯,果皮厚約1~1.5公分、瓢囊13~15瓣,瓢囊白色。果肉白色至淡黃綠色,亦有淡粉紅色者,柔軟多汁,糖度10~12oBrix,酸度0.4~0.6%。採收後置於陰涼處辭水一周,果肉風味口感更佳。

產銷概況
一、產區分佈及面積變化
麻豆地區為文旦栽培歷史最久產區,早期果園經營規模不大,多數利用庭院或村落間空地栽植。民國25~50年,種植面積維持200~400公頃,主要仍集中麻豆地區,佔50%以上。民國55~75年,面積增加至1千多公頃,隨著國民所得增加,消費能力提高,文旦價格穩定成長,又配合山坡地之開發,面積快速成長,產區亦擴及全臺,至民國86年達最高峰,種植面積6,973公頃(花蓮縣佔33%、臺南縣佔11%),總產量則以民國88年之89,617公噸最高,但因文旦的產期過於集中,國內消費市場並沒有隨生產量呈倍數成長,而出現滯銷情形,迄103年種植面積已降為4,253公頃(花蓮縣佔27%、臺南市佔22%),總產量為65,974公噸(臺南市佔33%、花蓮縣佔21%)。北部及東部產區種植面積明顯減少,而南部產區因產量及產值高,面積仍有逐年增加之趨勢。
103年文旦種植面積,以花蓮縣1,140公頃最多,主要分佈在瑞穗、壽豐、玉里、鳳林、富里等鄉鎮,然花蓮地區常受到颱風侵襲等因素影響,平均每公頃產量12公噸,低於全國平均16公噸。臺南市種植面積945公頃,僅次於花蓮縣,其中麻豆區種植面積758公頃,占80%,為全國最大的栽培鄉鎮,而鄰近的下營區是近年來面積迅速增加之新興區域,臺南地區平均每公頃產量為23公噸。另外,雲林縣斗六市,種植面積雖僅184公頃,栽培生產技術純熟、果實品質穩定,平均產量高達25公噸。其他重要的文旦產區包括:新北市八里區、宜蘭縣冬山鄉、嘉義縣竹崎鄉、苗栗縣西湖及南投縣中寮鄉等地。

二、生產費用與收益
文旦為多年生作物,需週年的管理及投入,根據農產品生產成本調查系統資料得知,近5年農家每公頃直接生產費用約23萬元,其中以人工費(包括自家工及雇工)佔總生產成本59%;肥料費18%;農藥費15%,每公斤生產成本約13元。每公頃粗收益約81萬元,農家賺款約69萬,各產區間農民收益差異性大,其中臺南市及雲林縣產區都超過100萬,其他產區農民收益則大多低於平均值;103年每公頃農家賺款以臺南市151萬最高、雲林縣147萬次之,臺東縣23萬最低。因各區栽培面積、管理及銷售方式,造成收益之主要差異性。由於消費者對高品質文旦的果品需求大,收益較高的產區多採精緻的栽培管理模式,如:麻豆區、斗六市等產區,平均農戶栽培面積僅3~5分,主要需投入之人力、肥料及農藥成本較高,栽培的規模無法大幅度增加。因此,思考如何提高果園自動化及省工化管理,如:灌溉、噴藥、搬運等,並配合有效的病蟲害防治策略及合理化施肥管理,才能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穩定產量及提昇品質的目標。

三、節氣長短對產業之影響
文旦為中秋節應景果品,每年中秋節的國曆日期不同,而一般多分佈在九月,僅極少數的年度延至十月上旬,且中秋節與白露相距日數,通常以三年為一個單位之變化趨勢,第1年相距日數最長為23~28日、第2年相距日數則為12~17日、第3年相距最短同日~7日。以民國95~97年間為例,95年相距28天、96年相距17天、97年相距7天。如節氣相距太短時,為求如期供貨,普遍會提前採收,則果實因生長日數不足而影響品質;如節氣相距太長時,為避免採後果實貯放時間過久,重量損耗過多,而延後採收,則果實易過熟。
四、果實品質之差異
優質文旦應具備條件:果肉Q軟有水份、質地細緻有光澤、風味酸甜適中、回甘力強、無籽。不同其他果品選購原則,文旦果實越大(超過15兩,即563公克以上),果肉質地較粗、水份少、風味較淡、貯運性越差;果實越小(不足10兩,即375公克以下),果肉質地細緻、風味濃郁、耐貯放,雖具高品質,但因果實過小、不易包裝及果肉率過低等缺點;文旦果實重量約10~14兩(375~525公克),其果實質地、風味、口感及貯運性相對較為穩定。

栽培與管理
一、掌握修剪適期、調控植株樹勢
文旦植株若放任其生長,易導致枝條基部(內膛)空虛及結果部位上升,管理操作不便,當逢颱風來襲時,易造成植株落葉、落果及果皮損傷。透過修剪改善透光性、矮化植株、調控生長,使光線得以均勻分佈於樹冠內,增加樹冠光截取及葉片光合產物之製造,並使結果層立體化。成年樹應加強夏季及冬季修剪管理,以維持樹型、增加光照與通風;一般成年樹進入盛果期樹勢生長較緩和,抽生夏梢量較少,如植株生長勢強而大量抽生夏梢,甚至抽生大量徒長枝,除預留更新母枝之用而加以短截外,其餘應剪除,以免影響樹型及果實品質;但若每年仍大量萌生夏梢則應檢討調整施肥量。冬季修剪應於低溫乾燥期間(12月中旬後至春梢萌發前)進行,時間不宜過早,以免修剪後氣溫高而抽生大量冬梢,減少翌年春梢開花。

修剪應注意事項如下:
(一)生長勢較弱之植株修剪後萌梢速度較慢,可提早或優先進行修剪,而植株生 長勢強則反之。
(二)加強剪除果蒂枝、乾枯枝、密生枝、病蟲害枝、重疊枝及纖弱等枝條,以減少無效枝梢及無葉花序枝之比例。
(三)過長、下垂、徒長及衰弱的枝梢,將之適度回剪、短截或疏除,以控制樹勢矮化樹型。
(四)強勢枝梢採誘引、拉枝,以減弱頂端優勢,或尋找替代性主枝進行修剪及矮化,以免造成樹勢生長過旺盛。
(五)大枝條修剪可分2~3年逐年分段實施,以免修剪量過多,影響植株樹勢及產量。
(六)為使衰弱株刺激恢復生長,應採短截修剪,將枝幹回剪以縮小樹冠並刺激枝條萌發,樹勢越弱則短截強度越強,並配合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並培育根群恢復樹勢。
(七)為避免影響花芽分化及果實品質,在12~2月前抽生出之新梢及花芽應進行疏除或剪除,以便於田間管理作業。

二、增加帶葉花序枝、以提高著果率
春、秋梢為文旦重要結果母枝,花序枝之形態,會影響植株結果率及產量。文旦開花以無葉花序枝比例最高,不同花序枝之結果率,以帶葉單頂花枝最高36.2%,其次帶葉花序枝28.6%,無葉花序枝最低3.7%;植株抽生帶葉花序枝越多,並配合營養管理,則可提高植株之著果率。文旦著果母枝粗細,則會影響果實大小及著果率,選留的著果母枝過於粗壯(超過1公分),雖可提高著果率,亦會增加果實重量,降低果品價格;選留越細著果母枝,著生之果實較小,雖果實品質較佳,然枝條過纖細而降低著果率;試驗調查顯示,選留約0.5公分枝條為著果母枝,其著果率及果實品質較穩定。為避免著果母枝過於粗壯,配合摘心及修剪技術,增加分枝數,並將密生枝、纖細枝等剪除,減少隔年無葉花的花量,調整增加生產中、小型果之比例。

三、瞭解植株生長狀況、合理化施肥管理
依果園環境及條件不同,施肥量多寡,應根據土壤與植體分析結果作為施肥增減依據。文旦開花期,為加速新梢生長、避免老葉大量掉落及降低畸形果比例,須加強營養及水份管理,必要時疏除早、晚花,促花期集中及養份利用,以免影響帶葉花序枝之著果率及降低生理落花、落果量。果實生育期視植株著果量多寡及樹勢強弱,調整氮、磷、鉀肥比例及微量元素之補充,以穩定並提昇果實品質。春梢及果實生長初期為以氮肥為主、中果期以磷肥為重,果實生長中、後期視節氣長短適量調整鉀肥用量。但應注意土壤理化性及元素拮抗性,以免影響植株吸收。於生理落果後應觀察植株樹勢,如葉色仍過濃綠,植株樹勢則過旺盛,除應控制氮肥施用及避免夏梢生長,以免果實與葉片競爭養份,造成果皮增厚、轉色不佳、糖度降低及影響貯運品質等。根群受傷或樹勢衰弱之植株,為快速補充樹體養份,採葉面施肥,如:速效性氮肥或胺基酸類液肥等,以補充吸收之不足。文旦採收後應儘速施用禮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使植株葉色及樹勢逐漸恢復,以利樹體養份蓄積。

四、培育健全之根系、培育健康的樹勢
文旦根群生長受苗木種類及栽培環境影響,樹勢衰弱之植株,多因根系生育不健全,根群吸收能力及對環境抵抗能力變弱,植株營養吸收及運送差,導致植株生育受阻。果園土壤必需具備良好的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以提供根群良好的生長環境;除可多施有機質肥料,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及增加緩衝力;應避免清耕及殺草劑之過度使用,建議果園採草生栽培,減少土壤侵蝕及肥料流失,又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增進土壤團粒構造及改善土壤生態環境等,並減緩土壤溫度急遽變化,強化植株根群活力及礦物元素吸收與運移能力。養、水分供應充足的土壤,根系分佈多且密,應配合基肥深層施用,誘引根系向下生長,以利調整根群分布及增加新根生長量。

五、適時供水、避免影響生長
為穩定產量與品質,針對文旦不同生育期,適時、適量進行供水。冬季期間須要低溫、適度乾燥以利花芽分化進行;若土壤過度乾燥則植株因缺水易造成嚴重落葉,然灌溉過多反易抽生大量冬梢,而減少翌年抽花量。春、夏期間必須補給土壤充足水分,以提供春梢生長、開花及果實生育之所需;尤其在六至七月間為果實急速生長期,若此時期缺水,細胞沒有足夠膨壓便不能延展,果實發育受影響,果球無法長大,嚴重時果實將會萎縮黃化;採收前一個月,生長逐漸趨緩,應減少或停止供水,可避免糖度降低。

六、控制病蟲害、維護樹體健康
為減少害蟲之危害及密度,適時進行病蟲害防治,以達事半功倍之效果。採收後為防止病蟲孳長及提供其越冬溫床,應加強田間環境衛生維護,並於冬季修剪後至春梢萌發前,進行病蟲害越冬防治;開花及幼果期應加強防治薊馬、紅蜘蛛等害蟲之危害;中果期至成熟前應加強銹蜱、介殼蟲類及東方果實蠅防治;枝梢生長期應注意潛葉蛾及無尾鳳蝶之幼蟲危害;並加強防治柑橘窄胸天牛、星天牛幼蟲囓食,以免造成樹勢衰退及死亡。

七、配合節氣長短、適時微調產期
由於國人對文旦之消費習慣仍以中秋節應景及送禮為主,生產的果品必須配合於中秋節前銷售完畢,以免影響果實品質及收益。每年氣候條件、植株生育等狀況不同,應充分瞭解植株生長特性、果園條件及透過栽培管理進行調整生產計畫。如當年白露離中秋節時間相距過長(2星期以上),調整至立春(國曆2月4日)後1~2星期供水,延後植株抽梢及開花期;若節氣相距時間較短(1星期以內),則須提早至立春前1~2星期供水,加速植株抽梢及開花;並配合調整肥料比例,提早或延後果實成熟期,以減少損耗及增加收益。

八、掌握採收適期、穩定果實品質
文旦之採收適期為盛花後23~25週,各產區受緯度、環境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影響果實成熟期,以南部產區最早、中部約較晚1~2星期、北部及東部約晚2~3星期。近年來溫度及肥培管理之影響,成熟及採收期有提前趨勢,以臺南麻豆區為例,從過去柚農普遍於八月下旬至九月初採收,近年來已提前至八月中至下旬採收,約提前1~2星期。建議應於盛花21週後(八月上旬)密切觀察及試吃,瞭解果實品質之變化,配合氣候條件,以掌握最適採收期,避免果實成熟度不足或過熟現象。果實採收時應在晴天露水乾後進行,以手摘取或採果剪採收時,應避免擦壓傷。採收後將果實放置於室內通風良好的環境,辭水一週,使果肉質地更柔軟、風味口感更佳。

結 語
文旦為廣受消費者喜愛的柚類品種,為強化產業之競爭力,果農除應瞭解品種特性之外,並強化栽培管理技術、適時採收,以生產高品質之柚果,供市場消費。每年應視節氣酌以調整栽培管理技術,生產最佳品質之果品,降低柚農銷售壓力,並以優質、安全及永續經營為文旦生產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