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鳳梨專業殿堂 / 牛奶鳳梨(台農20號)簡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牛奶鳳梨(台農20號)簡介
發文日:95/12/12
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 林榮貴

鳳梨(Ananas comosus L. Merr)為台灣重要的經濟果樹之一,光復初期鳳梨加工製罐及鮮果外銷賺取外匯,民國60年栽培面積高達1,7202公頃,栽培品種以開英種為主,生產之鳳梨除了國內鮮食消費外,大多加工製罐外銷;之後,由於工資上漲生產成本提高,外銷競爭力減弱,至民國72年栽培面積遽減到4,837公頃,生產之鳳梨僅供國內鮮食消費,不再製罐外銷,栽培的品種逐漸多樣化。日據時代末期,本會農試所嘉義分所育成的台農4號(釋迦)與台農6號(蘋果)陸續問世,民國75年鳳山分所育成台農11號(香水)接續登場,而後嘉義分所又育成台農13號(冬蜜)、16號(甜蜜蜜)、17號(金鑽)、18號(金桂花)、19號(蜜寶)等鮮食用品種。由於鮮食鳳梨逐漸為國人接受,因而栽培面積逐年增加,至民國92年已達11,402公頃,產量447,807公噸,主要生產區分布在屏東、台南、高雄、嘉義、南投等縣,以台農17號栽培面積最多,約佔50﹪。雖然鳳梨可利用人工催花處理調節產期,但受到台灣氣候條件的限制,冬季生產的果實酸度偏高,目前栽培的鮮食用品種中,台農13號及台農17號雖為適合生產3~5月的早春果,但6~7月的夏果品質卻不佳,因此選育夏果質優的品種為育種重要目標。

全文網址: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