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慶的團隊與宜蘭大學和聖母專校一同開發的銀柳面膜。

三星銀柳拚轉型!在地青農集氣研發銀柳面膜,立志重讓繁星閃耀國際

文/上下游實習記者廖芷瑩

一枝又一枝優雅又喜氣的銀柳,綻放時如繁星點點,是年節時花市的熱銷商品。銀柳因為諧音像「銀兩」,又能開出可愛的白色絨毛花球,在冬季深受消費者喜愛。銀柳的生產重鎮宜蘭縣三星鄉,約在40年前,民間就開始自行外銷銀柳,20年前農會大力推動國內市場,更舉辦盛大的銀柳節。

然而好景不常,中國銀柳的傾銷使三星銀柳大受打擊,而後又面臨產量下降、勞力老化的問題。直到近年農二代回鄉,發現銀柳產業需要改變,積極投入銀柳染材與化妝品開發,近期更推出大受好評的銀柳面膜「雪之柳」,可望開拓出銀柳的新契機。

三星地區農會外擺滿了花藝老師用銀柳創作的作品。(攝影/廖芷瑩)

銀柳之鄉的輝煌歲月

冬季尾、春季初,宜蘭縣三星鄉的農民們會忙著採收著土地裡一枝枝已落葉的銀柳,準備將它們送往全世界,開啟花卉貿易旅程。三星除了是著名的蔥蒜產地,更是台灣銀柳的重要培育鄉鎮,因此農民都驕傲地稱自己是在「銀柳的故鄉」。

「大概民國九十年左右,最興盛的時候,小小的三星,銀柳就有四個產銷班。那時光國外出口,就可高達45個貨櫃,每個貨櫃可收1.5公頃,等於我們外銷了七十幾公頃到東南亞地區。」林張發是三星農會推廣部主任,也是做銀柳推廣超過20年的老手,回憶過往三星銀柳的盛況,他笑得合不攏嘴。

林張發說明,銀柳的銷售分成國內與國外線,國內走花卉拍賣,或批發花商會直接收購;國外則是農會協助農民與花卉貿易公司溝通,經由中間商到東南亞市場。

最讓他驕傲的,無非是他的團隊於2004年到2006年間,在台北、台中新光三越,和國際花藝教育研究文教基金會合作,一起策畫了廣達三百坪的銀柳展覽,吸引許多民眾與媒體的目光,更一舉打開了國內市場,讓銀柳正式成為「新年熱銷商品」。

林張發提到:「當時有分岔又長的銀柳可以走外銷,但短的、直條的銀柳,農民都會燒掉。我們看了也是覺得很心疼,所以希望想辦法推動國內的銷售。」種植銀柳二十幾年的三星花卉產銷班第一班班長簡桂賢補充:「我們都說那拿去燒蕃薯啦!」燒蕃薯的銀柳,在地方單位用心推廣下,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花卉商品,更在花藝老師的創作下,躍上許多媒體版面,成為年節寵兒。

三星農會花卉產銷班第一班班長簡桂賢(中),三星農會推廣部主任林張發先生(右)及專員李侑龍(左)。(攝影/廖芷瑩)

銀柳怎麼變少了?國外傾銷、人口老化困境

然而,三星銀柳的銷售並非一帆風順。嶄露頭角後,做花卉銷售的商人看到銀柳的市場潛力,就在中國成都試種銀柳。簡桂賢指出,中國上百公頃的銀柳大規模搶佔市場,讓台灣的銀柳銷售遭受擠壓。林張發也說,後來因政府補助經費有限,專屬銀柳的大型展覽推廣活動只好縮水,改為與蔥蒜合併行銷。

另一個銀柳的困境,是勞力短缺的問題。簡桂賢表示,銀柳的栽種期約一年,前八個月都可以一個人完成施肥及防治蟲害,但最後採收期——約在過年前一個半月——則需要大量勞力,才能完成剪枝、挑選、分級、包裝及出貨。「銀柳最多的成本就是人工,我爸爸、媽媽、老婆、兒子女兒和媳婦,都是我的工班。」

銀柳是一個重勞力的作物,目前沒有機器可協助採收,在農村人口外流的情況下,加上許多人選擇種植可大批耕作或領補助的稻米,越來越少人投入銀柳產業。

林張發點出另一個因政策而壓縮特色產物的原因:「蔥和銀柳,都是可以輪作的作物。現在水稻的生產因為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許多人都種植水稻,連青蔥的種植面積都下降,」他對於銀柳的未來感到有些憂心,「我們三星農會,希望多元,多元才可以有外銷。」

銀柳產業面臨中國進口貨傾銷和人力老化困境。(攝影/廖芷瑩)

年輕商二代與農二代產銷聯手創新局,銀柳面膜打頭陣

除了農會外,在地的明慶農產運銷合作社,也從事三星地區的銀柳收購、契作及外銷多年。「我爸爸(沈森永)在宜蘭還沒有可以兌換外幣時,就在收美金,開始從事銀柳外銷產業了。我們都帶著錢,坐貨車到台北換幣耶!」老闆沈明慶說起自家從事國際花卉的歷史,故事源源不絕。

沈明慶除了以森永貿易有限公司的名號走跳國際貿易市場外,本行其實是在地的立大農業資材行老闆,認識種植各種作物的在地農民,因為看到國際貿易的可能,約在1986年左右投入銀柳出口。近年,沈明慶卻看到銀柳產業逐漸陷入困境,毅然申請設立運銷合作社與宜蘭縣三星鄉花卉產銷班第15班,希望結合年輕農民的力量,升級且發展更全面的銀柳產業。

「如果我們沒有嘗試,那花一定就還是花。」沈明慶認為,銀柳必須脫離單純的第一級產業,拓展年節以外的市場,因此他與屏東科技大學的木材科學與設計系、宜蘭大學的實驗室,以及花藝老師合作,冀望銀柳跳脫傳統的銷售模式。另外,他也聘用設計人才做網路行銷,希望銀柳能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中。

沈明慶號召青農團隊與宜蘭大學和聖母專校一同開發銀柳面膜和各種新產品。(攝影/廖芷瑩)

幾年的實驗與開發後,明慶合作社已經可以全株利用銀柳:花苞能融入藝術創作或文創商品;花枝和樹葉可以當染材,染色是清淡又喜氣的紅色,非常受人喜愛;至於農民平時需多花錢處理的土裡殘枝,其實有機會被開發成貓砂、芳香用品,還有化妝品等商品。

近幾個月推出的「蘭陽美人——雪之柳植萃淨白保濕面膜」也是一個亮眼新品。沈明慶提到,他們與宜蘭大學和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合作,萃取銀柳的花苞,發現中間含有豐富的類黃酮及總酚,是抗氧化的關鍵,因此能成為肌膚美白與保濕的關鍵元素,再加入宜蘭蘇澳冷泉萃取物和其他花卉純露後,研發出這款獨特的保濕面膜。

「以前都沒有人要做這個事情,那我就一個個成分慢慢化驗。要做這個面膜,我前面燒好多錢⋯⋯今年恰巧有拿到中小企業的創新研發補助(SBIR),所以我們持續進化。」他認為,在新創補助及團隊的堅持下,才能一起看到銀柳的改變。

已上市的雪之柳面膜(左)及銀柳鋼筆(中),和現正開發中的銀柳萃取液(右)。(攝影/廖芷瑩)

產銷班青農同心協力,立志找回銀柳榮光

明慶所設立的第15班產銷班,班員共有30位左右,45歲以下的青農佔了三分之一,在三星是非常特別的組成。班長吳旻恆也十分年輕,今年才28歲,但種植銀柳已經有八年的經驗,老師就是他的父親——在地種植銀柳的好手吳慶鐘。他們延續多年累積的銀柳種植基礎,邁步嘗試新的銷售模式。

吳旻恆表示,青農們通常是銀柳農二代,因為從小到大看父母輩種植,深知獨自做銀柳轉型非常困難,所以當明慶提出要一起產業升級時,青農們也想一同努力。「當初明慶來找(青農們),因為銀柳種植人口老年化嚴重,所以希望與青農合作,一起爭取政府的資源。」在地方銷售商人與農民的協力下,銀柳產業出現了改變的契機。

在他們的粉絲專頁「三星銀柳鄉」上,可以看到明慶和青農們帶著銀柳產品到各地市集擺攤,他們盼望著,銀柳花蕊能因大家的集氣,一起度過產業的寒冬,從台灣走向更寬廣的產銷世界。

三星花卉產銷班第十五班班長吳旻恆,希望能和故鄉青年找到銀柳的新方向。(攝影/廖芷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