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生物】下海請避開牠們|水中危險

最後更新於: 3rd-5-2023

無論是休閒自潛、還是輕鬆浮潛,都可以帶給我們無比的樂趣,但如果一不小心過程中碰到牠們,可能就會讓人樂極生悲,說的是海洋中的「劇毒生物」

海洋中生活着各式各樣生物,有的美麗可愛,但有的卻劇毒無比,而一旦你被牠們的毒針、毒刺、毒牙所傷,你將開始痛不欲生的毒性發作過程,若然處理不當,牠可以直接送你到『天國』的懷抱。

水下毒物何其多,以下擇要介紹一些海中較為常見或有代表性的有毒生物,部分含有致命劇毒,如果你很常下海潛游,不想紅着臉下海,卻鐵青着臉上水,那今天來花點時間認識一下牠們的存在吧,了解牠們的習性、毒性和中毒後的應對方法,或者可以在那一天助你脫險或防範也說不定。

石頭魚 Stonefish

毒性:●●●●○

石頭魚 Stonefish

簡介:
石頭魚」屬於毒鮋科的毒鮋屬品種(學名:Synanceiidae),只會出現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中,背部帶有13支毒刺,表皮的斑紋質感如同蟾蜍,非常善於偽裝,是夜行性的魚類。由於牠們常伏於棲于岩礁或沙地上一動不動,以模仿石頭的方式等待獵物出現,因而獲得其名「石頭魚」。

「石頭魚」是眾多有毒魚類中,其毒液所含的神經毒素最強,一旦被毒針刺中,毒液便會透過背鰭底部的腺體分泌,再通過其背鰭注射進動物的體內,而傷者會在短時間內受到毒性的影響而開始感到惡寒、發熱、噁心等症狀,並在這些症狀過後出現其他心血管問題的中毒跡象。

「石頭魚」的毒針背鰭非常尖銳且強硬,能輕易的刺穿潛水衣物裝備,而一般在進行岸潛時比較容易被牠所刺中,原因是在下海或上岸時,岸潛人士往往要在淺水區徒步走一小段路,而這會大大增加機會踩中藏匿於岩礁上的「石頭魚」,這時如果沒有穿上較強防護性的潛水鞋,就很容易被牠的毒針直接插進腳底。

石頭魚 Stonefish
偽裝石頭能力高超
毒針藏於背鰭中
石頭魚 Stonefish
若不細心觀察難以看出是魚
石頭魚 Stonefish
品種顏色會根據環境改變

毒性可引發症狀:

  • 休克
  • 劇痛
  • 低血壓
  • 發冷發熱
  • 皮膚紅腫
  • 出現血尿
  • 強烈痛楚
  • 吞嚥困難
  • 心律不正
  • 心肌缺血
  • 呼吸困難
  • 四肢喪失行動能力

等等。

急救方法:

  1. 用攝子移除肉眼可見的毒針
  2. 以肥皂和淡水清洗傷口
  3. 消毒傷口
  4. 把傷口浸泡在 40-45°C 熱水中/用裝有熱水的膠塑膠袋熱敷傷口
  5. 盡快送往有解毒劑的醫院接受治療(避免進一步的毒性損傷

影片講述 -石頭魚

箱形水母 Box Jellyfish

毒性:●●●●●

箱形水母 Box Jellyfish

簡介:
箱形水母」(學名:Chironex fleckeri),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北沿海水域,經常性漂浮在昆士蘭海岸

箱形水母」外表有一個半透明的方形箱狀身體,並帶着多達60條觸鬚,每條長約2-3米不等,全身可重達兩公斤。較其牠水母不一樣的是,牠們帶有真正的眼睛,能分辨到光點,而不是單單像只能感受到明暗的一般水母。同時牠們可以透過兩側噴水口來控制方向和移動,打破了一般只能隨水流漂的習性,這意味牠們可以主動向某個方向特定移動,比如追向獵物。而「箱形水母」的移動速度可達每分鐘60米遠。

「箱形水母」讓人類的致命率甚至比鯊魚還要高,那是因為在牠們的每條觸鬚裡,都帶有達數十億根計的毒刺細針,而且毒液強效,一旦皮膚被牠螫傷,會馬上出現鮮紅絲狀傷痕,毒液最快可以在2-3 分鐘內入侵到心臟,令其不能正常向身體供血而壞死。一隻「箱形水母」的毒液可以足夠殺死60個成年人,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生物。

由於「箱形水母」會出現在深或淺水區域,觸鬚長且身體透明不容易被發現之餘,侵略性亦非常強,所以每年都會發生許多被牠螫傷的個案出現。如潛者穿著短袖的潛水衣下海,會增加皮膚受螫的機會面積。

箱形水母 Box Jellyfish
能主動改變方移動方向
箱形水母 Box Jellyfish
半透明身體
箱形水母 Box Jellyfish
因潮汐漲退而進入紅樹林區
箱形水母 Box Jellyfish
觸鬚長2-3米

毒性可引發症狀:

  • 刺痛
  • 劇痛
  • 心跳加速
  • 心律不正
  • 心臟衰竭
  • 皮膚出現血紅絲狀傷痕

等等。

急救方法:

  1. 不要擦傷口(防止觸鬚傷及其他位置
  2. 使用醋淋灑傷口30秒以上(殺死觸鬚
  3. 用鋏小心移除肉眼可見的觸鬚(防止受到二次傷害
  4. 冰敷傷患處(減低痛楚
  5. 盡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避免進一步的毒性損傷)

影片講述 -箱形水母

刺冠海膽 Diadema Setosum

毒性:●○○○○

刺冠海膽 Diadema Setosum

簡介:
刺冠海膽」(學名:Diadema setosum)又名為魔鬼海膽海刺海針等,夜間性動物,是冠海膽屬下的一種海膽。在日本牠們會被稱為『岩隱子』,是因為在日間牠們常藏於石縫和卓形珊瑚的底部。此種海膽的表面為紫黑色,有5個白色斑點,而棘刺則長達 30cm,所以很容易辯認,可謂是在海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

「刺冠海膽」的棘刺非常脆弱,而且帶有毒性,所以一旦被刺中,棘刺便會輕易的折斷在體內,並向身體釋出毒素,令傷者感到劇烈的疼痛。雖然牠們的毒性不算特別強烈,但亦曾有案例有市民在踩到海膽後,出現了致命性的感染,並因感染擴散而引致胸以下的身體部位癱瘓。

「刺冠海膽」並不會主動攻擊任何人,而且牠們很容易被看見,一般不手多亂摸,是不會受到牠們的傷害。如果能練好中性浮力,更可以防止身體因為浮力控制不當而壓到在海床上的牠們。在淺水區徒步移動時,亦或是盡量穿上潛水鞋作保護,避免踩中牠時,棘刺直接插進腳底。

在海中很常見
刺冠海膽 Diadema Setosum
棘刺非常密集
刺冠海膽 Diadema Setosum
淺水水域也常見
刺冠海膽 Diadema Setosum
棘刺長而幼

毒性可引發症狀:

  • 劇痛
  • 傷口紅腫
  • 肌肉麻痺
  • 呼吸困難

等等。

急救方法:

  1. 用鑷子/針盡可能移除所有明顯可見棘刺。
  2. 把傷口浸泡在加有醋的 40-45°C 熱水中/用裝有熱水的膠塑膠袋熱敷傷口
  3. 如在數日內仍感到不適,請到醫院接受治療。
刺冠海膽 Diadema Setosum

影片講述 -刺冠海膽

刺魟 Stingray

毒性:●●●○○

刺魟 Stingray

簡介:
刺魟」(學名:Dasyatidae),又被叫做魔鬼魚,體型可達2米寬、4米長,尾鞭細長,尾部更帶有1-2排的鋸齒形毒刺,喜歡隱藏在沙泥之中。「刺魟」均分佈於暖温帶和熱帶水域,是底棲性動物,常常把軀體埋於淺灘。

「刺魟」的毒刺由象牙質軟骨組成,亦因為帶有鋸齒狀,被刺傷時的破裂性可帶來強烈的劇痛,但更具危險的是牠使用毒刺時的穿透力,「刺魟」是目前所知體型最大的有毒魚類,所以力氣相當巨大,大得足以把尾部毒刺釘入木船之中,己故著名的動物紀錄片主持”鱷魚先生”-Stephen Robert Irwin,在一次拍攝「刺魟」時,便因為被牠的毒刺刺穿心臟而死亡。

「刺魟」一般不主動襲擊人類,只有當牠受驚時才會發動毒刺攻擊,而受驚可來自人類的觸摸、踐踏、靠近等,所以為免受到牠的「招待」,盡量不要貼近海床游動,與海的底部保持距離,在淺灘徒步時,亦可以用掃移的方式行走,有助驅趕隱伏於沙泥中的牠們。

刺魟 Stingray
喜歡埋在沙中
刺魟 Stingray
尾部毒刺相當粗
刺魟 Stingray
常出現在淺灘
刺魟 Stingray
毒刺帶有鋸齒

毒性可引發症狀:

  • 劇痛
  • 嘔心
  • 嘔吐
  • 痙攣
  • 休克
  • 呼吸困難
  • 肌肉麻痺
  • 血壓下降
  • 傷口紅腫

等等。

急救方法:

  1. 拔除或剪斷毒刺
  2. 以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3. 再把傷口浸泡在 40-45°C 熱水中 30-90分鐘(破壞毒性物質
  4. 馬上到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和治療(避免傷口感染惡化
刺魟 Stingray

影片講述 -刺魟

海蛇 Pelamis Platurus

毒性:●●●●○

海蛇 Pelamis Platurus

簡介:
海蛇」(學名:Hydrophiinae屬於海蛇亞科之下,品種多達50多種,而當中只有一種沒有毒牙,其他的一般都據有劇毒,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中。

牠們的軀幹後部略側扁,尾部扁平如槳,用以強化在水中的游動。而海蛇大部分頭部偏小,體形不大,少有長逾2米。海蛇一次潛水憋氣主要在30-60分鐘之間,在一些水温比較冷的地方可以憋氣長達5個小時。主要是因為牠們已進化到可以讓皮膚參與呼吸作用,增加水下的停留時間。

「海蛇」與「眼鏡蛇」都是具有較短前溝牙的毒蛇,兩者有着密切的親緣關係,所以「海蛇」的毒液成分有點類似「眼鏡蛇」的神經毒,但特別的是,「海蛇」的毒液對人體損害的主要部位卻是隨意肌,而不是神經系統,因此其毒性發作需要一段潛伏期,被咬的人一般都不會有疼痛感,而在被咬的 30分鐘甚至3小時內,都可能沒有明顯的中毒症狀,然而這很危險,容易使人麻痹大意。而實際上「海蛇」的毒素被人體吸收可以非常快,被牠咬傷的人,可能在幾小時至幾天內死亡。

雖然牠們一滴毒液便足夠殺死 3 個成年人,擁有很強致人於死的能力,但大部分「海蛇」都極其温馴,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多數是受到騷擾才會發動襲擊。所以在遇見海蛇時,請尊重牠們的生活空間,避免不必要的滋擾而引發牠們的動物本能。

海蛇 Pelamis Platurus
海蛇普遍為黑白間紋
海蛇 Pelamis Platurus
毒牙極為之短小
海蛇 Pelamis Platurus
偶然會上岸
海蛇 Pelamis Platurus
一般很膽小

毒性可引發症狀:

首30-60分鐘
  • 酸痛
  • 昏睡感
  • 肌肉無力
  • 牙關緊閉
  • 說話困難
  • 行動困難
  • 眼瞼腫脹下垂
  • 脈搏微弱而節律不齊
3個小時後
  • 出現血尿
  • 面色青紫
  • 皮膚濕冷
  • 呼吸衰竭
  • 呼吸肌麻痺

等等。

急救方法:

  1. 坐下並靜止、減少任何移動(減低毒液向全身擴散速度
  2. 用繩子或鞋帶綁紮傷口靠向近心藏方向的位置(阻斷毒液經靜脈和淋巴回流入心
  3. 用大量清水長時間沖洗傷口(沖走海蛇口腔內留下的表面細菌
  4. 使用拔火罐或口吸方式把傷口處的毒液吸出(如口吸,請檢查口腔有否傷口,避免間接中毒,並切記要邊吸邊吐
  5. 馬上到醫院注射血清(避免進一步的毒性損傷

影片講述 -海蛇

織錦芋螺 Cone Snail

毒性:●●●●●

芋螺 Cone Snail

簡介:
織錦芋螺」(學名:Conidae),又名雞心螺,外殻有不同色彩和花紋,貝殼前端尖瘦,後方粗大,呈現出倒錐形狀,就如同雞的心藏和芋頭一樣。

「織錦芋螺」喜歡温暖水温,所以牠們常見於赤道海域附近的珊瑚礁。牠們會把身體埋藏於沙礫中,並利用長管狀的喙,向目標發射連接齒舌的『魚叉狀毒針』來捕捉獵物。

「織錦芋螺」毒針中的毒液含有過百種不同成分,牠們可以自行根據使用情況來組合毒素的組成成分,比如用作防衛或捕獵配方。根據記錄,目前有約30多人死於「織錦芋螺」的毒針下,而大多被「織錦芋螺」攻擊的受害者,死前並無表現出特別痛苦感,因為牠們的毒液與河䐁和藍圈章魚的神經癱瘓毒素相似,如果受到牠的襲擊,人體有可能因為被毒素麻痹了神經而感受不到痛楚,繼而無知覺地死去。

「織錦芋螺」因為漂亮的外殻花紋而常常被人在海裡拾起,而事故往往就是在這個剎那間的動作發生。而一些「織錦芋螺」更被稱為「雪茄螺」,因為當你被牠的毒針刺中後,大概只剩吸一支雪茄的救援時間了,所以為了珍惜生命,請不要亂拾起海中的任何生物,因為你不會知道這當中藏着多大「最後一次拾起」的可能性,即使細小的生物也有牠嚇人的致命毒性威力。

芋螺 Cone Snail
外殻美觀
芋螺 Cone Snail
呼吸器和毒針長管
芋螺 Cone Snail
長管中的毒針
芋螺 Cone Snail
顯微鏡下的毒針

毒性可引發症狀:

  • 虛脫
  • 傷口腫痛
  • 肌肉麻痺
  • 視力模糊
  • 呼吸麻痺
  • 心藏衰竭

等等。

急救方法:

  1. 使用拔火罐或口吸方式把傷口處的毒液吸出(如口吸,請檢查口腔有否傷口,避免間接中毒,並切記要邊吸邊吐
  2. 馬上到醫院治療(避免進一步的毒性損傷
芋螺 Cone Snail

影片講述 -織錦芋螺

棘冠海星 Crown of Thorens Starfish

毒性:●●○○○

簡介:
棘冠海星」(學名:Acanthaster planci),或稱魔鬼海星,外號珊瑚殺手。表層佈滿有毒棘刺,觸手可以多達23條,移動速度每分鐘約20米。由於牠們以珊瑚為主食,所以常現身於珊瑚礁或附近的沙地。「棘冠海星」一年可以食掉30多個珊瑚,聽似不多,但由於牠們的繁殖速度極快,令牠們的數量足以威脅到珊瑚礁的生態運作。

「棘冠海星」的毒棘帶有神經毒,雖然毒性未到很強,但如被刺中仍可以引起長時間的強烈痛感。同時棘刺容易折斷,一旦毒刺斷於身體內,容易造成傷口感染,引發傷口潰爛。

「棘冠海星」的數量有上升的趨勢,因此在海裡遇上的機會極高,下潛時要多注意手腳擺動的位置,以防觸及牠們的毒刺。由於牠們殺死過多的珊瑚,令一些潛友開始主動出手清理牠們,以減少對珊瑚的破壞。在處理時,請務必配戴有防性的手套,以免因接觸到毒刺而受傷。

棘冠海星 Crown of Thorens Starfish 4
所到之處的珊瑚皆亡
棘冠海星 Crown of Thorens Starfish 4
毒棘密集
棘冠海星 Crown of Thorens Starfish
常伏於珊瑚礁上
棘冠海星 Crown of Thorens Starfish
觸手之多成就牠的移動速度

毒性可引發症狀:

  • 劇痛
  • 傷口潰爛
  • 傷口紅腫
  • 手腳麻痺
  • 身體無力

等等。

急救方法:

  1. 移除肉眼可見的毒針
  2. 使用肥皂和淡水清洗傷口
  3. 消毒傷口
  4. 把傷口浸泡在 40-45°C 熱水中/用裝有熱水的膠塑膠袋熱敷傷口
  5. 建議前往醫院接受檢查(避免進一步的毒性損傷
棘冠海星 Crown of Thorens Starfish 4

影片講述 -芋螺

海毛蟲 Bristle Worm

毒性:●●○○○

海毛蟲 Bristle Worm

簡介:
海毛蟲」(學名:Ciliophora),遍佈地中海、大西洋東北部、太平洋東北部、日本,包括東海、台灣海峽、福建等海域,體型略為寬扁且狹長,全身佈滿有毒剛毛,喜歡藏匿在淤泥或沙中,夜間會游至水面捕捉浮游生物,牠們並無眼睛,移動主要靠蠕動身上的剛毛來產生推動的水流。

「海毛蟲」的毒性剛毛遍佈全身兩側,而且容易在刺中目標後脫落,所以一旦不小心碰到牠們,基乎是百分之百會受到刺傷,並在皮膚上留下數以百根剛毛。剛毛上的毒液主要會讓人體皮膚產生過敏性的反應,嚴重者或會出現休克而引致生命危險。

由於一般的長䄂防曬衣比較單薄,所以「海毛蟲」的剛毛基本上很容易就可以穿透而刺傷皮膚。當然,如果穿上防寒衣下海,也會有所幫助阻隔牠們的剛毛,因為防寒衣材質上比較厚身。但最直接的建議還是當遇見了,趕快游開,以避免受到刺傷。

海毛蟲 Bristle Worm
多在沙床發現蹤影
海毛蟲 Bristle Worm
剛毛細而密
海毛蟲 Bristle Worm
蠕動靈活
海毛蟲 Bristle Worm
剛毛細而密

毒性可引發症狀:

  • 灼痛感
  • 起水泡
  • 傷口紅腫
  • 傷口潰爛
  • 皮膚痕癢
  • 過敏性反應

等等。

急救方法:

  1. 用攝子先移除肉眼可見的剛毛
  2. 再用黏膠帶重覆粘貼傷口(黏除肉眼看不見的剛毛
  3. 使用3:1 的阿摩尼亞清洗傷口
  4. 用酒精消毒傷口
  5. 如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請前往醫院接受治療(避免進一步的毒性損傷

影片講述 -海毛蟲

藍圈八爪魚 Blue-ringed Octopus

毒性:●●●●●

藍圈八爪魚 Blue-ringed Octopus

簡介:
藍圈八爪魚」(學名:Hapalochlaena),又叫藍紋章魚藍圈章魚。主要生活在太平洋西岸地區水域,由日本至澳洲間的海域都會出現,特別是在潮退後的淺灘上,常發現牠們的身影。

「藍圈八爪魚」身體呈灰黃色,而且身形極之細小,僅有約15mm身長,當遇到騷擾或攻擊時,身體會變為鮮黃色,並在皮膚表面顯現50-60 個鮮豔的藍色圓圈,以警告其他動物自身含有劇毒,如繼續騷擾會以有毒的喙反咬對方。(毒素在唾液中)

而確實,「藍圈八爪魚」是地球上十大含劇毒動物之中排行第三,牠所帶有的有毒素是一種稱為TTX(Tetrodotoxin)的極為穩定有毒物質,它能在聶氐200度的高温下,依然不受破壞,毒性強烈度比眼蛇的毒液還要高出20倍,一旦被咬,可在2-3分鐘內癱瘓傷者的呼吸肌,繼而令其窒息缺氧死亡。一隻細小「藍圈八爪魚」的毒量足以殺死26個成年人,而目前世界並未研究出合適的解毒劑對應,送往醫院亦只能盡力唯持傷者的呼吸運作和主動推送空氣給他的肺部,以避免傷者缺氧。

雖然「藍圈八爪魚」的嘴巴鋒利,能直接咬破厚厚的防寒衣,但牠們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可是依然有不少案例顯示多人死於牠們的劇毒下,主要原因是人們主動拾起或踐踏到牠們,繼而被咬。在水中行動移動時,應多加注意旁物,如果遇上了「藍圈八爪魚」,千萬不要被牠們美麗的藍圈圖案過度吸引,而做出觸碰的愚蠢行為。

藍圈八爪魚 Blue-ringed Octopus
冷靜狀態
藍圈八爪魚 Blue-ringed Octopus
生氣狀態
藍圈八爪魚 Blue-ringed Octopus
憤怒地移動中
藍圈八爪魚 Blue-ringed Octopus
可自行控制皮膚色素轉變

毒性可引發症狀:

  • 噁心
  • 癱瘓
  • 震顫
  • 不協調
  • 說話困難
  • 視力模糊
  • 四肢無力
  • 呼吸肌麻痺

等等。

急救方法:

  1. 以清水清洗被咬傷口
  2. 使用直接按壓法(減低毒液流向心臟的速度
  3. 着旁人準備呼吸機/面罩復甦器(應對可能隨時發生的呼吸窒息
  4. 立即送往醫院接受治療(避免進一步的毒性損傷
blue ringed octopus on tumblr

影片講述 -藍圈八爪魚

獅子魚 Lionfish

毒性:●●○○○

獅子魚 Lionfish

簡介:
獅子魚」(學名:Pterois volitans),也叫蓑鮋,肉食性魚類,胸鰭和背鰭由多根含有毒腺的放射狀棘條所組成,原生在印度洋,但有傳在1992年間,幾隻「獅子魚」從佛羅里達州的水族館中被釋放到大海,由於獅子魚在其他海域的天敵不多,而且每4天便可以產一次卵,並每次多達3萬顆,令牠們的身影自此迅速蔓延到其他各大海域,威脅當地生態平衡。

「獅子魚」的毒刺平時由一層薄膜所包裹着,當遇到危險,毒鰭會立即全部竪起以作防衛,毒刺此時便會破膜插出,而當牠們感到威脅越加強烈時,便會主動撞向目標,讓毒刺插入對方的身體使其中毒。「獅子魚」的毒性僅次於刺魟,所以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並非必然至命性,但一旦被牠所傷可能會引起劇痛和抽,潛者或因此而溺水死亡。

「獅子魚」常藏匿在礁石的底部和縫隙中,魚肚貼近石面,而毒鰭則會向外伸展,由於牠們對自身的防禦能力很有自信,所以甚少會躲避靠近的生物,下潛游經礁石時要多加警覺,一不小心便很容易被牠們長長的毒刺刺傷,如被刺中,痛感一般可持續數小時至數日不等,並普遍在數日內康復。

獅子魚 Lionfish
放射性魚鰭
獅子魚 Lionfish
重量可達2kg
魚鰭甚美卻充滿素腺
獅子魚 Lionfish

毒性可引發症狀:

  • 傷口呈現青色
  • 傷口起水泡
  • 傷口紅腫
  • 劇痛
  • 抽搐
  • 麻痺
  • 休克
  • 發燒

等等。

急救方法:

  1. 移除肉眼可見的毒針
  2. 使用肥皂和淡水清洗傷口
  3. 消毒傷口
  4. 把傷口浸泡在 40-45°C 熱水中/用裝有熱水的膠塑膠袋熱敷傷口
  5. 如仍感到強烈不適,請到醫院接受治療
獅子魚 Lionfish
獅子魚數量嚴重威脅海洋生態,各地潛友開始主動清除牠們。

影片講述 -獅子魚

僧帽水母 Portuguese Man O' War

毒性:●●●●○

僧帽水母 Portuguese Man-of-War

簡介:
僧帽水母」(學名:Physalia physalis),又稱葡萄牙戰艦,外貌通透並呈藍紫色或粉紅色,身體有一個裝着一氧化碳和空氣的氣囊(鰾),形狀就似僧人頭上所戴的帽子,用作漂浮於水面,而牠們的觸鬚全面帶有毒刺細胞,並可長達30米。「僧帽水母」並非一個獨立生物,牠們其實是由4種水螅體所組成,而每一種水螅體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例如:作充氣的標、消化食物、生育、防衛等,分工甚為完善,但每一種水螅體不能夠分離獨立生存。

「僧帽水母」的毒素被定性為神經毒素,毒性與眼鏡蛇不分上下,如被牠們的觸鬚蜇傷,會產生如觸電般的刺痛感,當毒素進入淋巴後,更會引起強烈劇痛。牠們的刺細胞亦會令人體引起一連串的皮膚過敏反應,嚴重者可以至死。「僧帽水母」的毒液呈酸性,所以如果用一般應對被水母蜇傷的方法淋上醋作處理,會適得其反,加強毒液的毒性,令中毒跡象加速顯現。

僧帽水母 Portuguese Man-of-War
觸鬚可長達30米

由於「僧帽水母」沒有主動移動能力,只能隨水漂流,所以經常會被海浪沖上沙灘,而且每次數量都會數以百計。被沖上岸的「僧帽水母」乍看如同塑膠袋一樣,但如果在岸邊發現牠們,請勿徒手觸碰,因為即使是己死的「僧帽水母」觸鬚也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一旦在水中遇上,請立即小心游離牠們的附近,因為長達數十米的有毒觸鬚說不定已在你的身旁飄揚着,此時如果強烈的攪動水流或會引起觸鬚的擺動繼而被觸及蜇傷。

僧帽水母 Portuguese Man-of-War
僧母水母會定時翻身,以保持鰾身的濕潤度
僧帽水母 Portuguese Man-of-War
沖上沙灘後如同塑膠袋
僧帽水母 Portuguese Man-of-War
通過歡察僧帽水母,可知道水流方向
觸鬚最長達30米,平均10米

毒性可引發症狀:

  • 劇痛
  • 眩暈
  • 痙攣
  • 抽搐
  • 噁心
  • 腹瀉
  • 痕癢
  • 丘疹
  • 低血壓
  • 視力模糊
  • 心律不正
  • 肢體麻痺
  • 過敏性併發症
  • 皮膚浮現血紅色鞭痕

等等。

急救方法:

  1. 移除肉眼可見的觸鬚
  2. 使用大量海水清洗傷口15分鐘(切忌淋醋
  3. 冰敷傷口(抑制腫脹和疼痛感
  4. 立即到醫院接受治療
僧帽水母 Portuguese Man-of-War

影片講述 -僧帽水母

海蘋果 Sea Apple

毒性:●●○○○

海蘋果 Sea Apple

簡介:
海蘋果」(學名:(Pseudocolochirus),主要分布於馬達加斯加、紅海、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北部及菲律賓水域。牠們屬於海參綱的棘皮動物,外表呈鮮豔的橘紅色,形狀如卵形,常黏附在岩礁或沙礫上,並以多條樹枝般的攝食觸手捕撈浮游生物作食,乍眼有如長在海中的蘋果,所以被冠以「海蘋果」之名。

「海蘋果」的內臟和一般海參一樣都含有毒素,但表皮的外壁則是少有據毒液的一種,如果赤手觸摸會令皮膚出現過敏性皮膚炎,輕則痕癢刺痛,重則可致潰瘍。同時許多人也知道,當海參受到騷擾或捕食者的攻擊時,牠的肛門會噴出有毒的黏性內臟來驅趕敵人,但「海蘋果」不會,取替的是更可怕的大招-釋放化學毒液。

當「海蘋果」感到更深的威脅時,會把有毒的海參素釋放到水中,讓圍繞牠兩米半徑內的海水都充斥毒性,毒害範圍內停留的所有生物,有如水中毒氣彈,如果被這些含有毒素的海水流進眼睛,很大機會致盲,這麼兇猛的大絕招讓牠們有「毒蘋果」之稱。

一般「海蘋果」在受到外在刺激時會有兩種反應,第一是縮小身體:減低可被攻擊的面積。第二則是身體膨脹:增加水流的受面面積來漂離危險地。而毒素往往就是在第二種反應時被同時釋放出來,所以一旦你在水中看見牠們的體型突然變大了,請機智的馬上游開牠們的附近,而且盡量不要在牠們的附近做潛鏡除霧動作,因為難以知道這裡的海水有沒有參入牠們的毒素,以免「被」盲。

海蘋果 Sea Apple
比起蘋果,感覺更像花瓶
海蘋果 Sea Apple
嘴邊的捕撈觸手
海蘋果 Sea Apple
這回叫「海橘子」|毒氣快要爆炸沒異
海蘋果 Sea Apple
體長約10cm

毒性可引發症狀:

  • 炙痛
  • 痕癢
  • 丘疹
  • 潰瘍
  • 皮膚過敏
  • 皮膚發炎

等等。

急救方法:

  1. 使用大量清水清洗觸碰位置
  2. 如毒素進入眼睛則用大量生理鹽水一邊沖洗,一邊輕眨眼睛(眨眼有助排出眼中污物
  3. 冰敷傷口(抑制痕癢或炙痛感
  4. 如仍感到不適/感毒素曾流入眼睛,請到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
海蘋果 Sea Apple

影片講述 -海蘋果

火珊瑚 Fire Coral

毒性:●●○○○

火珊瑚 Fire Coral

簡介:
火珊瑚」(學名:(Milleporidae),廣泛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水域,屬於千孔珊瑚科旗下的一種,雖然無論名字和外觀都與珊瑚有聯繫,但實際上牠們並非是珊瑚,而是更較為接近水母和海葵這一類水螅體動物。「火珊瑚」外表呈黃綠或者褐色,主要以分枝式生長在岩石和珊瑚之上,由於牠們亦有鈣化的骨骼所覆蓋身體,所以常被誤以為是珊瑚而誤觸。

「火珊瑚」的鈣骨有成千上萬的觸孔供水螅蟲藏身,牠們全都含有與水母相似的有毒刺細胞及可伸縮的觸手,而在鈣⻣的表面還會有一層非常纖細而且呈透明狀的絨毛,在水中難以讓人察覺,一旦潛者觸及絨毛,便會觸發水螅蟲的捕獵和攻擊本能,刺傷靠近者並向其釋放毒素,傷者觸及的皮膚部分會出現火般的炙痛感(被稱為火珊瑚的原因)或過敏性出疹,導致淋巴腺腫大。

火珊瑚 Fire Coral 6
觸碰絨毛可觸發螅水蟲伸出有毒觸手攻擊

除了毒刺細胞的傷害外,「火珊瑚」鋒利的骨鈣骨亦很容易擦損潛者的皮膚,令其容易受到細菌感染,為了避免發生以上的傷害,中性浮力的掌握和一整套的潛水衣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岩石和珊瑚,「火珊瑚」也可能依附在其他甲殻生物之上,如老海螺,所以還是老話一句,别徒手亂摸海裡的東西,這可以讓你避過很多不必要的損傷。

火珊瑚 Fire Coral
支狀火珊瑚 (兩叉千孔珊瑚)
火珊瑚 Fire Coral
片狀火珊瑚 (板葉千孔珊瑚)
火珊瑚 Fire Coral
外觀如同一般硬骨珊瑚
火珊瑚 Fire Coral
絨毛非常纖細

毒性可引發症狀:

  • 炙痛
  • 痕癢
  • 丘疹
  • 紅腫
  • 傷口流膿
  • 皮膚過敏
  • 皮膚發炎

等等。

急救方法:

  1. 用海水沖洗觸碰位置(切忌使用淡水,會引發殘留的刺細胞釋出更多毒素,增加痛感
  2. 使用攝子移除可見的殘留物
  3. 用醋酸擦拭傷口(中和毒性
  4. 保持傷口乾爽(如傷口出現水泡或膿泡,切勿刺穿
  5. 如受傷面積較大或出現嚴重過敏,請到醫院接受治療
火珊瑚 Fire Coral
火珊瑚遍佈多個水域

影片講述 -火珊瑚

河豚 Pufferfish

毒性:●●●●●

河豚 Pufferfish

簡介:
河豚」(學名:Tetraodontidae),俗稱雞泡魚,生活在各大海水或淡水等水域。部分品種在皮膚上帶有棘刺,這些品種可被稱為「刺豚」。雖然絕大部的「河豚」外表都渾圓可愛,但牠們體內卻充滿劇毒,而毒素可根據不同品種而出現在不同身體部位,有的在皮膚、有的在肝臟、有的在血液、有的則是全身等。

河豚由於游泳比較笨拙,所以游速不快,因而容易成為獵物目標,為躲避獵食者的攻擊,牠們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防衛機制。一旦碰上危險或受到驚嚇,牠們會快速的吸入空氣或海水到具有極強延伸性的胃中,讓身體快速膨脹成比原身體大數倍的球形,以此嚇退掠食者。

「河豚」的體毒是一種極強的神經劇毒素,它的毒性大概是氰氧化物(山埃)的1200倍,毒素來源主要是在牠們攝食的動物中,含有大量產毒所需的細菌所致。一隻「河豚」所含的毒素足夠殺死30個成年人,但留意的是,被「河豚」咬到是不會中毒,只有食用牠們才會引起中毒。無奈現今大家為了食用美味的「河豚」,都在想盡辦法去除牠們體內的劇毒後作烹調,但一旦食到毒素去除不乾淨的「河豚」,可在10分鐘就出現中毒病徵,並在6小時內使人中毒身亡,而目前,並無有效的河豚毒解毒劑可以化解毒素。

由於「河豚」品種奇多,毒素所在的身體部並非一般大眾了解,為了避免因食用而中河豚毒,請避免購買來歷不明的河豚,或自行加工處理河豚成食材,而自潛漁獵人士亦要多加留意,以免狩獵到不必要的「毒品」回家。

順帶一提的是,河豚毒素並非只有「河豚」才擁有,這種毒素亦會出現在鰕虎魚、貝類海產、加州蠑螈、鸚哥魚、斑蟾屬蛙類、藍紋章魚、海星、神仙魚和扁蟹等其他動物身上。

河豚 Pufferfish
正常狀態
河豚 Pufferfish
防衛狀態
河豚 Pufferfish
花紋多變
河豚 Pufferfish
防衛狀態
河豚 Pufferfish
品種奇多
河豚 Pufferfish
刺豚的刺可強化防衛效果

毒性可引發症狀:

  • 癱瘓
  • 眩暈
  • 嘔心
  • 嘔吐
  • 腹瀉
  • 抽搐
  • 上腹痛
  • 低血壓
  • 心律不正
  • 呼吸困難
  • 四肢無力
  • 說話困難
  • 面部或手腳麻痺

等等。

急救方法:

  1. 立即送往醫院接受排毒治療(避免進一步的毒性損傷

【想了解更多關於不同品種的河豚和牠們的毒素,可以參考這由臺灣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出版的『 吃河豚風險大 』圖鑑手冊。】

河豚 Pufferfish

影片講述 -河豚

恆之有效的防範

如果目前還未有遇到以上的「毒」攻擊,先說聲恭喜,但請別心存僥倖而大意,因為只要你仍會下海自潛、浮潛、徒手潛、漁獵或什麼都好,那你還是會有機會成為下個受害者。

為了避免遭到任何海裡危險生物的刺傷或咬傷,請注意以下幾點:

  • 不要觸碰不熟悉的生物
  • 對顏色鮮豔的生物要有警覺性
  • 避免在混濁的水中激烈活動
  • 注意中性浮力的控制(還沒掌握的可以看這篇文章
  • 與海洋生物保持適當距離
  • 避免徒手伸進泥沙或石縫中

希望你的海一次比一次下得安全:)

作者 - Author

🇭🇰 JM CHEUNG

雙板滑雪教練 X 自由潛水教練 & 比賽裁判
NZSIA
| AIDA & Molchanovs | AIDA
“享受雪地上的刺激;淘醉水面下的寧靜。”

冬天為「白雪」獻身,夏天為「大海」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