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芷妘看上丹參的療效和稀有性,決定捨科技業投入種植。(攝影/曾怡陵)

用本土丹參補一補!優質安全完勝中國貨 桃園丹參姐姐葉芷妘,揪青農打團體戰

文/曾怡陵

輕輕拍掉泥土,用水沖洗後的丹參露出艷麗朱紅的根部,宛如珊瑚。每年11月到隔年農曆春節左右,正是丹參產季。《神農本草經》將丹參列為可多服久服的上品中藥,對月經失調、失眠、心血管等疾病都具有療效。

但是台灣中藥材的丹參大多從中國進口,易有食安疑慮。人稱「丹參姐姐」的葉芷妘,過去任職新竹科學園區時因緣際會認識丹參,食用後發現身體變好,遂決定回桃園中壢老家,用有機方式種植丹參,並成立品牌「草本誠食」。她希望種植最新鮮安全的本土丹參,除了自己研發滴雞精、茶包,還有餐廳用她的丹參煮雞湯,也有業者用來研發機能貓食。

葉芷妘看上丹參的療效和稀有性,決定捨科技業投入種植。(攝影/曾怡陵)

從稀有作物著手,找到創業的藍海

葉芷妘第一次聽聞丹參,是一家新創公司老闆說自己「吃了丹參爬樓梯不會喘」。當時她受失眠等問題所苦,對丹參的療效半信半疑,「是不是真的這麼神奇?我決定實驗看看,經痛、手腳冰冷等問題有沒有改善?」結果療效明顯,她覺得丹參具有推廣的潛力,於是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若無法靠丹參創業,屆時再重回科技業。

2017年,葉芷妘參加第三屆桃樂農計畫,開始認真學習務農,2021年,她的先生張絜威也離開科技業,加入桃樂農的行列,成為葉芷妘的「技術總監」,主責田間管理,業務則由葉芷妘負責。

葉芷妘分析,台灣種植丹參的農民並不多,「各種產業都有紅海跟藍海,你要做紅海,就是拚面積、規模,我們拚的是特殊性和安全性。我想要提供消費者更安心的選擇,並透過有機栽種,讓土地變得更好。」

張絜威過去為假日農夫,而後離職全心務農,與太太葉芷妘一起在中壢種植丹參。 (攝影/曾怡陵)

國產丹參有前途嗎?價高但很有競爭力

以2021年為例,台灣進口丹參140.7公噸,全數來自中國大陸。考量進口中藥材時常有農藥殘留及炮製時二氧化硫過量等狀況,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2005年開始進行丹參的栽培繁殖試驗,並輔導農民種植,花蓮因此成為台灣丹參的主要產地。

花改場研究員張同吳表示,國產丹參品質優良,生鮮價格500元/公斤起跳,雖較100、200元/公斤的進口乾燥丹參高,但以花蓮四鄉鎮種植的丹參與進口品相較,花蓮的丹參酚酸B含量為進口的2.5倍以上,參酮IIA含量為進口的16倍以上。張同吳說:「我們丹參的有效成分高出很多倍,廠商也不用運費、倉儲等各方面成本,其實很有競爭力。」

張同吳表示,丹參適合陽光充足、環境濕潤的地方,全台都可種植。不過法規限制,經過乾燥、切片等加工的中藥材只能由擁有藥證的中藥商販售、進口,因此一般丹參農只能販售生鮮品或加工品,產業發展極受限制,多供貨給餐廳、生技公司或自營宅配。不過生技公司單次採購量龐大,動輒幾噸,台灣小農難以滿足需求。若小農間能集結合作,以機械化耕種降低成本,並且共同行銷,把餅做大,才是對的方向。

國產丹參的有效成分含量皆優於進口丹參。 (攝影/曾怡陵)

零經驗務農,從採種到病害都是大考驗

不過在打團體戰、把餅做大之前,丹參農卻面臨種子取得不易的困難。

張絜威說,種丹參的農民少,種子購買不易。他們在花蓮不斷拜託農民,也經由花改場的協助,才取得種子。他說:「網路也有人賣種子,但你孵得出來嗎?之前有朋友想種,上網買了一百株苗回去種,不到一個月全掛了。」

張同吳表示,丹參種子若未陰乾、在4°C冷藏環境貯存,容易死亡。加上丹參的種子小,外觀難辨,「網路上賣的是不是丹參種子?是個問號,如果很便宜,那就是騙人的。」種子難尋,加上想掌控品質,張絜威夫妻決定自己採種,以植株強壯程度作為採種條件,來孕育健康的子代。

為了種出友善土地又安心的丹參,夫妻倆不撒農藥、使用有機肥,也靠木黴菌強化丹參的體質。木黴菌是一種有益微生物,透過不同種類的木黴菌,可以達到防治病害、促進作物根系發育、幫助作物抵抗逆境等目的。

「直到現在,還很難突破的是根腐病。」張絜威說,只要大雨一來,土壤裡的病菌會跟著水到處跑,體質弱的丹參容易受到感染,甚至死亡。他目前只能透過採收後的翻耕、日曬消毒來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也挖深排水溝渠,避免排水不良而營造有利於線蟲危害的環境。如今多變的天氣,更考驗農民的應對能力。

為了保持丹參的完整性,手工採收時必須輕輕扒去泥土。熟手採收約10分鐘,新手會耗上半小時。(攝影/曾怡陵)

研發滴雞精和沖泡茶飲,還有貓食業者來合作

採收後的丹參需要冷凍貯存,常有消費者抱怨,放冷凍放到忘記煮,於是張絜威和葉芷妘研發出常溫丹參滴雞精。因為對美味的要求,他們來回調整了四、五次才做出滿意的成品,最後開發出濃稠黏唇、口感像濃縮雞湯的滴雞精,也適合蒸蛋、煮粥、當湯底。

除了自有品牌的滴雞精,草本誠食與福壽實業今年合作推出使用牧草雞以及有機丹參的滴雞精。不僅讓企業落實ESG理念,也讓更多人認識丹參。此外,夫妻倆還開發多款丹參沖泡飲品,無咖啡因的選項適合不易入睡的年長族群,加入包種茶的含咖啡因茶飲則適合年輕族群。

熟客的累積多半來自實體展售,葉芷妘回憶創業前兩年常跑餐廳、飲料店推廣丹參,但一般人不熟悉,推廣不易。現在她不再大海撈針,而是善用農糧署、水保局等單位舉辦的展售會,增加曝光機會。寵物餅乾品牌「貪貪」也是逛展時認識丹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等特性,因而推出丹參機能貓食。

草本誠食開發出桂花、仙草、枸杞等等五種口味的丹參茶飲。 (攝影/曾怡陵)

揪青農打團體戰,伸出回饋社會的手

草本誠食對丹參的用心被許多人看見,有大學老師為了支持,邀他們到校演講,葉芷妘也邀請師生到農場體驗。當她發現學生「指著玉米說是南瓜」時,決定開放農場作為食農教育場域,讓從沒下過田的孩子能夠好好認識土地。

說到品牌的未來,除了繼續推廣,讓更多人認識丹參,葉芷妘也希望創建青農基地。她描繪著願景:「青農可以加入我們合作社,每個人種植自己擅長的作物,一個基地裡就可以舉辦各種不同的食農體驗,而不是一個人要種好多作物,也可以彼此支援農務,這才叫團結。」

葉芷妘表示,目前他們正在打造的團隊人員已齊備,只是桃園農地面積瑣碎,要整合一塊一至兩甲的農地相對困難,只待尋覓到適合的土地,就可以把基地建構起來。現在已經有青農跟著他們一起耕作,他們也會視其需求提供協助,「缺資金就幫忙找資金,缺老師就幫忙找老師。我們曾經也接受過別人的幫助,所以現在行有餘力也幫助別人。」

「我們沒有很大,但不一定要到很大才可以伸出那隻手。」她認為在農業裡要打的是團體戰,也歡迎更多農民一起種丹參,合力把丹參推廣出去。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