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鮪魚、鮪漁業資訊區 / 水試所_「鮪」相關研究 / 「生魚片之王」太平洋黑鮪產卵洄游特徵 水試所首度解密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生魚片之王」太平洋黑鮪產卵洄游特徵 水試所首度解密
發文日:112/09/20

「生魚片之王」太平洋黑鮪產卵洄游特徵 水試所首度解密

2022-12-08 12:00 聯合報/ 記者 彭宣雅 /台北即時報導
From: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823614

       農委會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運用衛星遙感記錄技術,解析「生魚片之王」太平洋黑鮪的棲息溫度、深度與地理位置等訊息,揭開其產卵洄游與生態習性的奧祕。

       根據衛星資料顯示,太平洋黑鮪日夜移動行為具顯著差異,夜間喜棲息於約200公尺以內的溫躍層,白天則多半在300至500公尺深的海域活動。此研究成果為全球首度記錄太平洋黑鮪產卵洄游行為特徵,可做為漁業管理資源評估的重要參考。

       水試所表示,全世界黑鮪共有三種,包括太平洋黑鮪、南方黑鮪及大西洋黑鮪。其中太平洋黑鮪廣泛分布在太平洋溫帶海域,是鮪類中首屈一指的巨無霸,最大體型超過4公尺、700公斤,壽命長達40歲以上。

       水試所說,太平洋黑鮪3歲魚即可達性成熟,其主要產卵場有二,其一為西北太平洋菲律賓海之沖繩延伸至台灣東部海域,產卵季節為4月中旬至7月初;另一為日本海南部,產卵期為6月中旬至8月初。

       水試所表示,在日本海南部孵化的太平洋黑鮪幼魚,有兩種方式往東太平洋洄游,分別為經由往北穿越津輕海峽至親潮與黑潮交會區,以及往南經日本與南韓間之對馬海峽至東海,往東沿著日本沿岸黑潮往北,最終皆抵達親潮與黑潮交會區,再順著黑潮延伸往東太平洋方向洄游;經過1到2年大尺度跨越太平洋洄游至下加利福尼亞進行攝食及成長;幾年後再進行跨越太平洋洄游,回到西北太平洋台灣東部及日本海進行產卵。

       水試所表示,為進一步解明太平洋黑鮪的產卵洄游特徵與生態習性,水試所嘗試衛星標識放流試驗,歷經5年的努力,在2021年5月成功將彈脫型衛星標識記錄器配置於3尾太平洋黑鮪成魚,這些標識器分別歷經53天17小時、13天4小時及60天16小時後彈脫,累計資料記錄時間達127天13小時,記錄範圍從台灣東部外海經日本沖繩島至北海道南部海域,直線移動距離長達3000公里以上;太平洋黑鮪日夜移動行為具顯著差異,夜間喜棲息於溫躍層(約200公尺)以內的水層,白天則多半活動於較300至500公尺深的海域。

       水試所表示,由於太平洋黑鮪成魚個體大且力道強,在揚繩起鉤搏鬥的過程延繩釣組隨時有斷線的風險,要將活體引導至海面進行配置衛星標識器難度相當高,但東新港籍鮪延繩釣漁船仍盡力協助這項研究,表示感謝。

圖1 農委會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運用衛星遙感記錄技術,解析太平洋黑鮪的棲息溫度、深度與地理位置等訊息,揭開其產卵洄游與生態習性的奧祕。圖/水試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