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農業與中醫藥產業在地化發展 天明製藥攜手財團法人中華天然藥物安全推廣基金會舉辦臺灣清冠一號藥材種植本土化發展論壇

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讓人類面臨嚴重威脅,雖然多家國際大藥廠紛紛推出疫苗注射,但臺灣研發的清冠一號、清冠二號的臨床基礎,讓臺灣中醫藥臨床發展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為降低對海外中藥材與天然物之依賴,衛福部提出中醫藥振興計畫,鼓勵農民栽種藥用植物,兩項發展在臨床與在地化種植有如雙火車頭,為國人與全球提供重大改變。
 
由衛生福利部、農業委員會擔任指導單位,財團法人中華天然藥物安全推廣基金會、天明製藥公司共同籌備的「臺灣清冠一號藥材種植本土化發展」論壇,10日下午在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行,
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在臺灣清冠一號、藥材在地種植等主題共同探討,期以產官學研多方努力下受惠民眾,同時深入了解臺灣全新供應鏈的發展。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廖家慶博士、農委會苗栗改良場副研究員廖久薰、桃園區改良場助理研究員林禎祥、衛福部中醫藥司科長謝采蓓、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副所長邱文慧、財團法人國際醫學科學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介甫、農委會花蓮改良場研究員張同吳、財團法人國際醫學科學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董事林哲安、中華天然藥物安全推廣基金會秘書長林南海、中華民國中藥公會全國聯合會進口工作委員會葉政黌委員、中華民國中藥公會全國聯合會進口工作委員會吳長興委員,共同出席論壇。
 
財團法人中華天然藥物安全推廣基金會董事長王伯綸指出,藥廠最擔心的是遇到原料來源不足從而產能失調,導致供需失衡。過去臺灣使用中藥材幾乎是國外進口;臺灣清冠一號的生產在今年(2022)即出現中草藥材來源不足的問題。天明製藥經查詢主管機關衛福部曾提出中醫藥振興計畫,鼓勵農民栽種藥用植物。順利在今年下半年採購雲林生產的薄荷及魚腥草近10噸。
 
王伯綸強調,這樣的措施是雙贏,不僅即時進入製程趨緩國內清冠一號缺藥狀況,更加強中草藥在地化生產的契作規模。未來仍會持續編列預算進行在地草藥輔導種植,企業與政府一同努力帶動草藥農業產業轉型。
 
王伯綸指出,企業家就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整合出產業鏈平台,研擬標準化且安全有效的產品,創造市場價值。這是今年六月,在清冠一號原料短缺下,率先採購雲林生產的薄荷及魚腥草的天明製藥公司(股票代號6659)與在地農業生產進行契作輔導合作,透過天明製藥的中藥製程標準作業,進一步提高臺灣農產品、天然物的附加價值。
 
財團法人中華天然藥物安全推廣基金會長期關注中草藥物、製劑、檢驗等議題,因應全球ESG發展,政府、企業與民眾日漸重視永續城鄉、健康福祉、負責的生產關係等重要指標。
 
本次活動邀請包括: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科長謝采蓓,主講「臺灣中醫藥振興計畫」、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副所長邱文慧,主講「臺灣清冠一號、清冠二號臨床療效與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改良場研究員張同吳,主講「臺灣中草藥種植與利用:以黃芩為例」、桃園區改良場助理研究員林禎祥,主講「臺灣中草藥種植與利用:魚腥草為例」、苗栗區改良場副研究員廖久薰,主講「臺灣中草藥種植與利用:桑葉為例」、財團法人中華天然藥物安全推廣基金會秘書長林南海博士,主講「發展推廣:財團法人中華天然藥物安全推廣基金會發展計畫」。
 
期望藉由該論壇的舉辦,讓民眾對政府臺灣中醫藥振興計畫的政策背景與「臺灣清冠一號」、「臺灣清冠二號」的臨床療效進展進一步了解;同時透過邀請全台各地改良場進行中草藥種植專題演講,讓天然物與中藥材種植本土化的同時,確保種植品種符合藥材與藥廠規範,讓農民與藥廠企業願意投入,創造中醫藥加值的微笑曲線。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