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世界.一|當外國人也勤學「望聞問切」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我平日的養生方法已融入到生活中,早上會吃五穀粥,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根據天氣冷熱和情緒的變化,我會為自己沖調不同的茶,例如陳皮、玫瑰等。」德國中醫教師Tim Vukan表示。
近年,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醫藥,有的會選擇中醫作「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還有像Tim這樣學習中醫,甚至有的進修成為中醫師。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西藥稀缺、世衛「背書」、長新冠後遺症等,皆為中醫藥發展創造大好良機,長遠或助中醫藥趁機走出世界,有望成為全球醫療系統中的一員「新貴」。
《香港01》分別和德國中醫教師Tim Vukan及澳洲中醫師Giles Sadler傾談,了解兩位外國人的中醫之路與及他們對中醫藥在世界範疇發展的看法。
此為「中醫藥在世界」專題系列之一

80後的Tim Vukan生於德國漢堡,自小對李小龍和中國功夫感興趣,18歲開始在德國學習詠春拳,其後曾數次來香港跟本地詠春師傅學武,他表示:「在學功夫期間,我還對針灸、推拿感興趣,因每次訓練結束後,師兄弟之間會互相推拿按摩,學習如何保持身體健康,不僅是為了打鬥,同時是為了健康和強壯。」這些詠春師傅不僅教他詠春,還會教推拿、打坐、太極等,他認為通過這些動靜結合,可以讓身心都保持在一個愉悅的狀態。

2004年,24歲的Tim隻身從德國前住中國河南鄭州的少林寺習武,他不久便意識到那裏的訓練非常艱苦,每日練習7個小時,而眼前的路是繼續習武成為武術家並參加比賽,惟他發現這並非其想要做的事。於是,他開始走遍大江南北,先後去過南京、武漢、廣州、杭州、昆明等地,其中對杭州和昆明最感興趣,尤其著迷於後者的民族文化和醫學系統。

Tim Vukan自小便對李小龍和中國功夫感興趣,還曾數次來港學習詠春。(受訪者提供)

他分享萌生讀中醫的念頭時說:

有次在廣西陽朔,我時常看到路邊有人賣中草藥,開始對這些特別好奇,經常請教人這些中草藥的用途。我開始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系統地學習中醫知識。

翌年,Tim順利取得浙江中醫藥大學的入學資格,正式開啟了其漫長的學習中醫之路。他先在該校學習一年普通話,然後是五年的本科和三年的中醫研究生課程。2015年,他順利畢業後在當地一家中醫門診工作,同時擔任母校的外教。

他表示:「這真的是我想要研究的,因為它是另一種維持健康的方法,能照顧你的身體和心靈,且有許多方法可以應用在自己身上,如食療、草藥、針灸、按摩療法等。」

這位德國人早於2008年還創建了中醫網站,提供英文、德文和中文的教學課程,希望能將中醫文化推廣到全世界。他希望讓大家對中醫有一個入門的理解,故日常授課總會強調與生活聯繫起來,避免讓大家以為中醫是騙人的,從而增加公眾對中醫的認識。其中,英文課程的學生更是來自世界各地,如美國、瑞典、法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他坦言:「我熱愛中醫,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正確地瞭解中醫,感受中醫的魅力,這是我一生的志向。」

疫情之前,Tim一直在浙江中醫藥大學任教,主要教授本科生醫學英語,如英文醫學術語,以及如何在臨床上應用,也會任教針灸等不同類型的中醫科目。他認為隨着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移居中國和亞洲國家,未來對醫療的需求將會更大,故希望留在中國支援內地學生中醫醫學英語方面。

如今,深耕中醫學17年的他深感自己的生活經已和中醫密不可分,同時視杭州為其第二故鄉,他期望內地當局盡快放寬入境限制,好讓他在今年稍後有機會再次回到中國生活和工作。

Tim Vukan現時專注教學,希望更多人能正確地瞭解中醫,感受中醫的魅力。(受訪者提供)

因運動勞損而成為中醫的澳洲人

另一位外國人中醫Giles Sadler,他是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獲得人類生物學和中醫應用科學學士學位。畢業之前,他曾在一家大型中醫醫院作密集式實習,現時為AHPRA註冊為針灸師、中草藥醫師和藥草師,亦是中醫師專業協會AACMA的成員。

畢業後,他在澳洲珀斯開設自己的中醫診所,提供專業的針灸、中草藥、艾灸、拔罐和按摩等治療,也會為弱勢群體提供免費治療。由於Giles自身的運動和體能訓練背景,令他對治療運動損傷和肌肉骨骼疾病均具專業知識,還擅長處理女性健康以及治療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他強調,中醫採用平順、和諧的方式來對待日常生活。

其診所名字叫Moxa Punk,是中醫灸法(moxibustion)和龐克文化(punk)的結合。Giles指出,美國社區也有針灸群體會使用acupunk,其中的「acu-」即針灸(acupuncture),旨在努力在一個許多人負擔不起傳統藥物的國家提供負擔得起的治療,這也是他認同的崇高事業。

Giles Sadler在珀斯開設自己的中醫診所,提供針灸、中草藥、艾灸等治療。(受訪者提供)

自小,Giles便喜歡作智力和身體上的鍛鍊,在接觸道家哲學後使他對中醫理論產生了興趣。而刻苦的體能訓練和接觸性運動(contact sports,如足球、籃球、美式足球、欖球)讓他了解到針灸的功效,並因而對其運用產生了興趣。他認為正是自身的這些經歷,讓他自然地一步一步走進中醫的領域,是其個人務實的態度使然。

他又向記者補充表示,成為中醫的這條路與他的體能訓練不無關係。隨着年齡的增長,他的體能訓練變得越來越簡單輕鬆,也開始轉移練習合氣柔術,至今已20多年。他坦言:「過去艱苦的訓練對我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故很想知道如何讓身體能夠支撐下去。」

圖為內地中醫藥市場至2023年的增長預測,可見外界看好行業在疫下的發展。(Statista)

「遍地開花」成萬億全球產業

上述兩位外國人的中醫路固然有他們的背景原因,惟世界各地對中醫的興趣提升卻並非特例。自新冠疫情以來,中醫藥成為越見商機的行業。鑑於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加上傳統西醫藥物變得稀缺和昂貴,許多國家的病患,尤其是相對貧窮的國家,紛紛轉向服用更廉價的中醫藥等傳統草藥,來治療糖尿病、癌症以及長新冠等疾病。今年3月,世衛的報告也為中醫藥「背書」,認為中藥對治療新冠輕症病例有益,可降低轉為重症的比率、縮短病毒清除時間,改善相關患者的臨床預後(Prognosis)等。

據中國內地商務部去年的數字,中醫醫療機構遍佈全球160多個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泰國、印尼、法國、俄羅斯、美國、古巴等,這些國家的部分醫院均選擇性設有針灸、推拿、中醫科室或疼痛門診。舉例,德國約每15,000人中就有一間中醫或針灸診所;美國則約有8000多家針灸診所,全美排名前3的頂尖醫院克利夫蘭醫院(Cleveland Clinic)亦開設了中醫門診。

今天,中醫藥還在古巴、印尼等地也取得不錯的發展。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趙靜教授表示:

印尼作為華僑最多的國家,具有良好的中醫藥發展基礎。過去的幾十年,隨着慢性病發病率的增加,印尼政府加強了對傳統醫學的支持。
中醫藥如今已是價值萬億港元的產業。(Getty)

這個擁有數千年歷年的傳統醫學,現時還發展成一個價值1,300億美元(約1.02萬億港元)的全球產業。近年,澳洲塔斯曼尼亞(Tasmania)亦有農業學者,展開長達十年的研究工作,以了解人參、桔梗和紫蘇等藥用作物在當地種植的可能性,想要在這個新興行業分一杯羹。這多少反映出該行業的發展前景備受看好。

此外,世衛近年還先後發布和通過傳統醫學的全球戰略和決議文件,標誌着中醫藥業界迎來發展的新階段。近年,隨着一帶一路的建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國內中醫藥機構在相關國家建設了30個高品質中醫藥海外中心,在國內建設了56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可見中醫藥在國際間的發展潛力不少。

在疫情下,我的確見到不少新冠病患接受中醫治療後,迅速康復甚至身體變得更加健康,我真的認為中醫還有許多空間可以作出貢獻。
德國中醫教師Tim Vukan

疫情真是中醫發展良機?

面對新冠疫情的契機,Tim認為世界各地的確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接受中醫。他指出,無論身在何地的人,都得面對防疫封城、被迫留在家中、無法上班、社交聯誼等問題,這很容易令人出現抑鬱、焦慮、驚恐發作、壓力大等精神障礙。還有新冠感染者也要面對治療或疲倦、痰多、呼吸不順等長新冠後遺症問題,感覺生活質量變得不一樣。面對這些情況,由於西醫未必總能提供藥方和治療,故他表示:「人們開始尋找別的東西,尤其是那些他們可以自己做的,他們可以在家中做到的。」

中醫藥能否借助疫情進一步走出去?(Getty)

他強調,西醫固然是非常好的醫療系統,惟有些時候並不足夠。Tim指出,中醫不僅針對特定的疾病作出治療,還有「治未病」(即西醫的預防性治療)的重要功能,可以單單從身體反映出來的疲勞、胃口、睡眠質素、情緒等情況,從而作出相關的跟進治理,他說:「中醫不僅可以解釋某些西醫無法處理的症狀為什麼會發生,還可以提供個人化治療。這就是我認為人們正在接受並嘗試中醫的原因。」

在新冠疫情下,Tim還認為世界各地的人普遍感受到疫情的影響、焦慮、憤怒、抑鬱、生病、無助等,因此有更多的人會開始尋求健康之道。而疫情正好向世人展示出,在西醫之外也有其他治療的方案,或者是與中醫相結合的選擇。他強調:「在醫療市場已有訴求,雖然我不會說中醫僅因疫情才有發展,但這的確是個機會,畢竟若非人們在疫情中經歷種種健康問題,他們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尋求其他的解決方法。」

Tim以自身的中醫經驗總結說:「在疫情下,我的確見到不少新冠病患接受中醫治療後,迅速康復甚至身體變得更加健康,我真的認為中醫還有許多空間可以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