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際鮪魚資源管理趨勢 臺灣積極養護鮪魚資源
文|賴品瑀 圖|游忠霖(大山影像工作室)
來源:
漁業推廣月刊 426期 111年3月
https://wm.coa.gov.tw/preview_fa/view.php?theme=Fisheries_Promotion_Monthly&subtheme=&id=420
臺灣擁有1,100餘艘遠洋漁船遠渡重洋,作業水域遍及世界三大洋區,漁業種類包含鮪延繩 釣、鰹鮪圍網、魷釣(兼營秋刀魚)及拖網等四大類。其中延繩釣船與圍網船隊的實力讓臺灣 成為世界鮪魚產業舉足輕重的一員,近年平均產量約80萬公噸,產值約438億元。 鮪魚這個全球最受歡迎魚種之一,成長、生殖、死亡、分布及洄游等生命過程與海洋環境密切 相關,漁場變動與近年國際對鮪魚資源、漁工人權的加強管理,促使臺灣鮪魚產業面臨轉型挑 戰,「白浪滔滔但我們不怕!」憑著拼勁與韌性,遠洋漁業仍有信心,航出一片永續新海。
從幫日本企業打工到擁有強大的遠洋海 捕實力 被作家海明威譽為「魚中之王」,鮪魚有 高蛋白、低脂、低熱量三特色,且鮪魚魚肉中 脂肪酸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所含氨基酸齊 全,並含有維生素、豐富的鐵、鉀、鈣、鎂、 碘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因其營養健康而 受歡迎,大目鮪、太平洋黑鮪及南方黑鮪等供 餐廳料理及生魚片食用,長鰭鮪、正鰹等製成 罐頭。 大目鮪和黃鰭鮪主要分布在熱帶海域,俗 稱「海底雞」的長鰭鮪主要分布在溫帶海域, 單價較高的黑鮪則分南方黑鮪與北方黑鮪兩個 不同魚種,一南一北分布在溫帶水域,太平洋 黑鮪是臺灣中小型延繩釣季節性捕撈的高經濟 魚種,南方黑鮪則是臺灣印度洋大型鮪延繩釣 主要捕撈魚種。 一出海便要數月,讓遠洋漁船始終蒙著神 秘色彩,然而我國遠洋漁船約1,100艘,每年 漁獲配額約9萬公噸,遠洋漁業產量其實佔全 臺灣漁業總產量的50%以上,其中八成仰賴 外銷並以日本、美國市場為主。 臺灣漁業從戰後的沿近海拖網漁船開始發 展,再有為了日本生魚片訂單而航向遠洋的鮪 釣船,後逐步發展成大型鮪釣船,並加入了魷 釣、秋刀魚遠洋船,同時圍網船隊也在1980 年代開始出現。 從幫日本企業打工走到國人自行成立貿易 商與船隊,並遠征大西洋、北太平洋、西南大 西洋等漁場,臺灣遠洋漁船一步一腳印地邁向 世界鮪魚產業舉足輕重的一員。 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執行長張正昇回 顧,約1970年代左右的全盛時期,臺灣設立在國際各漁港的「海外基地」,曾經一度達 到6、70站,提供遠洋漁船休息、補給、整補 與船員上下岸等服務,而目前整併至剩下32 點,可見當時盛況。
接續文章請點擊上列來源,或下載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