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海濱植物 / 蜘蛛蘭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蜘蛛蘭
發文日:111/09/22

蜘蛛蘭

學名︰Hymenocallis speciosa (L. f. ex Salisb.) Salisb.

科名:石蒜科(Amaryllidaceae)螫蟹花屬(Hymenocallis)

英文名稱:Spider Lily 

中文別名:螫蟹花、水鬼蕉、引水蕉、允水蕉、鬱蕉、水鬼蘭、蜘蛛百合、螃蟹蘭、螯螫水仙、螯螫草、蟹爪仙人掌、海水仙。

分布:多生長在路旁、庭院及邊坡等潮濕地

形態:多年生常綠球根草本植物,具有粗大球形鱗莖。葉多數叢生,無柄,葉片劍形,基部抱鱗莖,肉質,長 40-70 公分,寬 2.5-6 公分,先端急尖,基部漸狹,全緣,深綠色,兩面光滑無毛,多脈。聚繖花序生鱗莖葉腋,花莖高 30-80 公分,扁平,實心,粉綠色,多數,依序開花;外苞片長 5-7 公分,基部極闊;花 3-8 朵,聚生花莖頂端,幾無梗,花筒部細長,花冠白色,無柄,6 枚展開或略外翻,花被管圓柱形,纖細,長短不等,長者可達10公分以上,花被裂片線形,雄蕊著生於花被管喉部,花絲基部合生成為杯形體,或闊漏斗形,長約2.5公分,有齒,花絲分離部分長3-5公分,花藥丁字形著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約與雄蕊等長或更長;雄蕊 6 枚;子房下位,卵形,柱頭頭狀。果實為蒴果,肉質,球形,具三稜。花果期夏、秋間。

繁殖方法:種子與分株繁殖。

利用部位:全草。全株有毒,慎用。

效用:舒筋活血、解毒消腫。

原產於西印度群島。在台灣及中國的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均有人工栽培。1910 年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進台灣種植。其葉片多數叢生茂盛,花形特殊別緻,多用於庭院佈置、花壇植栽,在各地庭園、校園、邊坡等常見,適合作為美化環境觀賞植物,可作盆栽、花壇栽植或綠籬及切花花材。蜘蛛蘭(Hymenocallis speciosa)屬名來自希臘語hymen(薄膜)及kallos(美麗的)兩詞,意即具有美麗的膜,雖稱它為蜘蛛蘭,但卻不是蘭科植物,而是石蒜科(Amarylliaceae)。花綠白色,具有香氣,由於其花朵性狀特殊,其花瓣細長,且分的很開,極像蜘蛛的長腿,而在下部具有被膜連成為杯狀或漏斗狀副冠,整個花朵中間的部分則可被看作是蜘蛛的身體,花形像螯蟹腿、蜘蛛腳,故亦有螯蟹花、水鬼蕉之稱。

一般容易將蜘蛛蘭與文珠蘭混淆,可從葉片與花形區分。蜘蛛蘭的葉片平展有光澤,先端稍尖;文珠蘭葉片較寬,呈波浪狀。蜘蛛蘭的花瓣細且長,其花瓣基部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杯狀結構,文殊蘭則無此特徵。這是二者之間最明顯的區別

其性味辛、苦、涼,有小毒,以葉入藥,中藥名為水鬼蕉。全草或鱗莖含有石蒜鹼(lycorine)、多花水仙鹼(tazettine)等生物鹼,若誤食會引起嘔吐、腹瀉、腹痛及頭痛等症狀。於夏、秋季採葉,洗凈與切碎鮮用。具有舒筋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抗癌之功效,外用治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扭傷腫痛、癰疽瘡腫、痔瘡等症,以搗敷方式或烤熱纏裹處理。現代研究其鱗莖含有生物鹼,如水鬼蕉鹼(pancratistatine),水仙克拉辛鹼(narciclasine),7-去氧水仙克拉辛鹼(7-deoxynarci-clasine),7-去氧-反式-二氫水仙克拉辛鹼(7-deoxy-trans-dihy-dronarciclasine),水鬼蕉種鹼(littoraline),多花水仙鹼(tazettine),漳州水仙鹼(pretazettine),石蒜鹼(lycorine),高石蒜鹼(homolycorine),石蒜倫鹼(lycorenine),O-甲基石蒜倫鹼(O-methyllycorenine),小星蒜鹼(hippeastrine),山蒜胺(lycoramine),去甲基海邊全能花定鹼(demethylmaritidine),網球花胺(hae-manthamine),條紋鹼(vittatine),4,5-二氫雙色水仙鹼(4,5-dihy-drobicolorine),6α-去氧-8-氧多花水仙鹼(macronine)及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酚(secoisolariciresinol)等成分。

蜘蛛蘭適合栽培在日照充足與溫暖濕潤之環境。繁殖多用鱗莖分球繁殖,亦可播種繁殖。其生長環境需光照、溫暖濕潤,較不耐寒,喜肥沃之土壤,可用腐葉土盆栽。夏季須置於半陰涼處,生長期要適當澆水與施肥。

 

參考資料:

(1)邱年永 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 水鬼蕉 P274 台北南天書局

(2)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p405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3)中文百科在線

(4)花卉百科園https://www.hhbky.com/yanghua/zhiwuzhishi/23483.html

(5)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