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結合台灣藜、藜麥優勢 屏科大「屏科1號」不易倒伏、籽實大

屏科1號外形已偏向父本的藜麥,但成份分析卻兼具所長,甚至部分必須胺基酸高成份是高過藜麥及紅藜。(記者陳彥廷攝)

屏科1號外形已偏向父本的藜麥,但成份分析卻兼具所長,甚至部分必須胺基酸高成份是高過藜麥及紅藜。(記者陳彥廷攝)

2022/06/21 17:16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台灣長期糧食綜合自給率偏低,最大缺口是雜糧作物,國產雜糧產量不足,需從國外大量進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系歷時6年進行「藜麥」和「台灣藜」雜交與選拔,今年成功培育出結合兩者優點的「屏科1號」,明天收割,屏科大說,未來獲得品種權後,更能投入大量生產。

俄羅斯入侵世界重要糧倉烏克蘭,封鎖港口,黃豆、小麥及玉米「黃小玉」價格飆漲;而全球極端氣候對農業生產環境、農產品質都造成很大影響,這些都嚴重影響糧食安全。

屏科大農園生產系榮譽教授謝清祥、助理教授林資哲長期關注台灣特有的「台灣藜」,著手投入研究。聯合國定2013年為「國際藜麥年」,讓世界關注藜麥的生物多樣性和營養價值,提供糧食和營養安全,而台灣特有種「台灣藜」與藜麥同為藜屬,台灣藜俗稱「紅藜」或「djulis」,是台灣原住民傳統的糧食,經研究,在必須胺基酸及抗氧化能力上更勝於藜麥一籌,但有「易倒伏」及「籽實太小」的弱勢。

林資哲說,藜屬植物分布廣泛,演化歷史悠久,遺傳組成相當複雜,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藜麥具備「籽實較大」、「生產時間短」優點,屏科大研究團隊透過「藜麥」和「台灣藜」種間雜交,增加品種間的遺傳多樣性,選拔培育出不易倒伏、籽粒大顆且產量高的新品種,費時6年,現已培育到第9代,綜合兩者名稱,又可稱為「台灣藜麥」。

「尚未發現國際上有藜屬間的種間雜交文獻」,林資哲轉述謝清祥說法,原來,農園系進行新品種培育,全部靠的是烈日下耕種、調查的真功夫,經過雜交的作物反而有兩種必須胺基酸比父本及母本的藜麥、紅藜含量來得更高,產量可達到紅藜的1倍,完全不見以往雜交可能會出現弱勢,再加上不易倒伏、籽實大的優勢,出現「雜交強勢」特性。

林資哲說,在烈日下辛苦種了6年,用扎實的時間培育出來,與屏科大從屏東農專開始升格為科大後,不管遇到任何艱困事宜都「不怕苦不怕難」的研究與實作精神相互呼應,經評審委員審查正式命名為「屏科1號」,感謝謝清祥教授及喬靜農、巫金松兩位同學一起努力來為台灣雜糧作物有更一步的創新與研究。

屏科大明天舉辦收割典禮,割下命名後的首批「屏科1號」,林資哲說,原定5月就要採放,但因為去年種較慢,5月又碰上連日大雨和烈日交替天氣,春收作物只好夏天再收,但這也驗證新品種的強勢,因為以往要是單純的紅藜,遇到這種雨勢,只怕已倒伏所剩無幾,但這批屏科1號全部挺了下來,顯見體質符合台灣的水土氣候。

屏科大說,台灣長期糧食綜合自給率偏低,最大缺口就是雜糧作物,國產雜糧產量不足,需從國外大量進口,「屏科1號」的誕生不只解決問題,更對應到SDGs2-消除飢餓目標,已申請屏科1號品種權,未來更能投入大量生產。屏科大是農校老品牌,以改善農業生產與環境危害兩者間牴觸為己任,將持續與農民、全民站在同一陣線,為國人食安健康打造安全的未來。

屏科大農園生產系6年磨一劍,選拔培育出台灣專屬的「台灣藜麥」,圖為助理教授林資哲。(記者陳彥廷攝)

屏科大農園生產系6年磨一劍,選拔培育出台灣專屬的「台灣藜麥」,圖為助理教授林資哲。(記者陳彥廷攝)

農園生產系謝清祥榮譽教授(左3)、助理教授林資哲(左4)與學生團隊合影。(記者陳彥廷攝)

農園生產系謝清祥榮譽教授(左3)、助理教授林資哲(左4)與學生團隊合影。(記者陳彥廷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