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蘭是什麼?能吃嗎?」若是套用網友常見的玩笑話這樣問,要回答起來石斛蘭到真的能吃。「石斛」此一中文名稱最早的記載就是出現於南北朝時陶弘景校訂的神農本草經,由此可知在亞洲,石斛最早就是用來當作中草藥而被人使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記載:「石斛名義未詳。其莖狀如金釵之股,故古有金釵石斛之稱。今蜀人栽之,呼為金釵花」、「石斛叢生石上。其根糾結甚繁,乾則白軟。其莖葉生皆青色,乾則黃色。開紅花。節上自生根須。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掛屋下,頻澆以水,經年不死,俗稱為千年潤」。由此可知石斛在明代已經有被人栽培的紀錄,當然那時候種植石斛主要是為了藥用。
石斛蘭 (Dendrobium)為附生或岩生性蘭科 (Orchidaceae)植物,是蘭科當中的大屬之一,具有上千種原生種,台灣亦有原生種的石斛分佈。石斛蘭不但原生種類繁多,園藝品種更是繁多,花色多樣,且觀賞性十足。除了部分石斛蘭被認為是上品藥材以外,更多種類的石斛蘭被當作園藝花卉來欣賞、栽培,在產業上也極具經濟價值與發展潛力。
石斛蘭的生命力強健,能適應台灣熱帶、副熱帶氣候的風土,十分適合在台灣種植。此外,由於台灣過去蘭花產業多集中發展蝴蝶蘭,石斛蘭算是新興領域,不過前景仍十分看好。原因在於石斛蘭在生產與栽培上比蝴蝶蘭更加容易,而其花色變化亦不遜於蝴蝶蘭,若能加以發展育種並打入市場,則能帶來更多元、更新穎的觀賞性與栽培的趣味性,有望部分取代千篇一律的蝴蝶蘭盆花。
石斛蘭屬於複莖類的蘭花,這點跟蝴蝶蘭也很不一樣。蝴蝶蘭是單莖性蘭花,不會像石斛蘭一樣長出新的假球莖枝條,形成一整叢枝聚集條叢生的樣態。蝴蝶蘭沒有假球莖,文心蘭則與石斛蘭一樣具有假球莖,但文心蘭的假球莖屬於異源細胞假球莖,每枝枝條的假球莖只有「一個」膨大的節,但石斛蘭則為同源細胞假球莖,每枝假球莖具有「兩個以上」的節。文心蘭的花序為總狀或複總狀花序,由假球莖基部抽出花梗。石斛蘭的花則分為「春石斛」與「秋石斛」兩類,春石斛的花會沿著假球莖莖節的位置一一開出,使得一整枝條都開滿了花,算是一種開花型態非常獨特的蘭花。不同於春石斛,秋石斛則會在假球莖的頂端開出一枝總狀花序。而蝴蝶蘭則是從主莖基部抽出花梗,亦為總狀花序。
春石斛
花從假球莖節位上開出。
秋石斛
花梗從假球莖頂上抽出。
蝴蝶蘭
單莖性蘭花,花梗從主莖的基部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