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黃耆──你所不知道的考據與最新研究

    近些年來,黃耆是臺灣民間及中醫療院所使用量排名第一名的中藥藥材,根據中華民國關稅總局統計資料,中國大陸是主要的黃耆原料供應國家。
    黃耆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藥,台灣市售習稱北耆或白皮耆,其正品為豆科 (Leguminosae) 植物膜莢黃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或變種植物蒙古黃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var. mongholicus (Bunge) Hsiao的乾燥根,二者皆屬於黃耆正品的基源。藥品名稱為北耆 (Radix Astragali);歷代諸本草皆有收載與增著,並沿用迄今之重要藥材。
    但是臺灣習慣用的是黃耆的替用藥材「紅耆」 (或稱「晉耆」,Radix Hedysari) 係豆科岩黃耆屬 (Hedysarum) 植物多序岩黃耆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根,根皮紅色,較甜,因此台灣人較喜愛,所以臺灣每年自中國進口的黃耆藥材約有 85%為不同屬的多序岩黃耆。
    黃耆自古為補氣諸藥之最,又為內託癱瘡聖藥,而紅耆則外用敷腫毒。台灣市售品卻以紅耆代替黃耆使用,直到近年才分別被正名。臺灣中藥典已分別收載之,黃耆、紅耆為同科不同屬之兩種藥材,不論在外觀、成分、藥理活性、臨床療效等方面都有相當大之差距,本文比較正品黃耆及台灣所用的晉耆 (紅耆) 在藥材性狀、成分、臨床運用加上目前本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成果,做更進一步的深入之探討。
一、成分分析及現代藥理研究:
內蒙黃耆及膜莢黃耆所含有之四大類成分即:
1. 氨基酸類 (amino acid);
2. 類黃酮素類 (flavonoids),包括有 kaempferol (山奈酮)、quercetin (槲皮酮)、calycosin (毛蕊異黃酮)、isoflavan (異黃酮)、pterocarpan (紫檀烷)等;
3. 皂甙類 (saponins )、黃耆皂甙 (astragalosideⅠ,Ⅱ,Ⅲ, Ⅳ);
4. 多糖體類 (polysaccharides)、黃耆多糖 (polysaccharides [astragalan Ⅰ、Ⅱ、Ⅲ])  等多糖化合物。
    有關黃耆的現代研究包括有加速傷口修復機制、免疫調節作用、改善糖尿病腎病變、抗癌作用、輻射防護作用、預防氣喘等請參考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中藥新知介紹之黃耆資料 [2]。從藥理作用更顯示有利尿、降壓、強壯、抗炎、強肝等作用及提高和促進機體之免疫功能,綜合這些療效如改善老人和虛弱體質的病人而言,黃耆絕對是理想之養生保健性生藥之一。
    多序岩黃耆 (紅耆) 因同樣含有氨基酸類 (amino acids),還有比前述內蒙黃耆及膜莢黃耆更具強力殺金色葡萄球菌作用物質,但其成分有些與膜莢黃耆與蒙古黃耆不同。岩黃耆屬的紅耆成分缺二甲氧基紫檀烷、二甲氧基異黃烷和毛蕊異黃酮等三種異黃酮與四種黃耆皂甙 [1],但紅耆含高量的芒柄花素 (formononetin)  [9]。
    以常見的女人補養中藥煎劑「當歸補血湯」(含黃耆和當歸藥材) 之水提取物進行黃耆及紅耆之三種生物活性比較:促雌激素性 (estrogenic)、促紅血球生成性  (erythropoetic) 及促成骨效果 (osteogenic),結果含黃耆的當歸補血湯表現比含    紅耆的當歸補血湯在化學成分方面含有較高的各種活性化學物質,除了芒柄花素以外;且在三種生物活性仍以含黃耆的當歸補血湯較好 [9]。
    對免疫的促進作用,類似的研究亦報導以黃耆優於紅耆,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類黃酮與皂甙不盡相同 [5]。但很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紅耆的萃取液被證明可以促進週邊神經再生 [7,8],此一作用在黃耆還沒有類似的報導。
二、黃耆目前本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
    黃耆運用在很多的中藥複方方劑中,在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以下簡稱「本所」) 中風研究團隊以台灣中醫院中風病人使用量第一名的中藥複方「補陽還五湯」來做研究。
    補陽還五湯其中最主要君藥便是黃耆,也是補陽還五湯劑中最主要的藥物 (佔八成以上),使用正品黃耆和台灣常用的紅耆熬製的補陽還五湯在缺血型中風動物研究結果有很大的差異。以晉耆熬製的補陽還五湯其提升中風鼠存活率效果優於以北耆熬製的補陽還五湯多二成以上,經三批重複中風動物實驗 (n=30) 結果都如此。
    取市售三家補陽還五湯科學中藥重複上述中風動物實驗,發現以北耆製成的科學中藥 (經HPLC驗證確實含北耆的指標成分黃耆甲甙 [astragaloside IV] ) 治療中風老鼠的效果,遠不如用晉耆 (不含北耆的指標成分 astragaloside IV) 製成的科學中藥;且本研究之補陽還五湯 (用晉耆) 對中風動物的中樞保護作用便是啟動內生性神經再生機制  (Wang et al., 2010)。
    本文研究團隊就此發現在學術討論會中與中國醫藥大學蘇奕彰教授討論,他亦提出其臨床使用經驗也是晉耆補氣效果優於北耆;至此,動物研究與臨床觀察不謀而合。本研究團隊確實發現晉耆無北耆的有效成分如黃耆甲甙 (astragaloside Ⅳ),但卻有許多北耆所沒有的其他有效成分,暫時命名為Y化合物及其衍生物Y1-3 (本所專利研究申請中) 。
    據考察,在1998年曾有台灣學者發表 「晉耆是偽藥」, 引起晉耆市價崩盤。稱其為偽藥的理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的黃耆是北耆 (膜莢黃耆、蒙古黃耆),因在大陸廣泛使用的是北耆。雖1963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僅收載黃耆來源為膜莢黃耆及蒙古黃耆;然時至1977年版收載黃耆來源為膜莢黃耆、蒙古黃耆及多序岩黃耆 (後者稱為紅耆)。到了1985年版,更將黃耆與紅耆分開收載。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仍同時收載黃耆與紅耆,規定黃耆須含黃耆甲甙 (astragaloside-IV) 不得少於0.04%,毛蕊異黃酮葡萄糖甙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不得少於0.02%;對紅耆則無有效成分鑑定標準 (2010版中國藥典)。
    依照本國學者張賢哲教授考據歷代本草記載,漢《名醫別錄》:「生蜀郡 (今四川成都) 山谷,白水 (今四川廣元縣),漢中 (陝西南鄭) 」。南北朝陶弘景之《神農本草經集注》:「第一出隴西 (甘肅),洮縣 (甘肅臨潭),次用黑水 (甘肅張掖河)  宕昌  (甘肅宕昌),又有蠶陵 (四川松潘) 白水者  (今四川廣元縣)…」。從產地考證即可明顯知道在南北朝時代,最好及次好的黃耆,產於古之隴西、洮縣、宕昌 (今甘肅的臨潭、宕昌)。而今之臨潭、宕昌為今之晉耆主要產地;再從植物品種產地來考證,今之北耆產於山西、內蒙古。
    關耆產於東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所以古《本草》陶弘景所述黃耆之第一最好道地藥材品種,產於今之甘肅臨潭的品種就是晉耆,絕非今之北耆、關耆。古時中原河洛民族生活富裕,社會文化高,用上等的道地藥材即晉耆。台灣的中藥商,是迄今保存河洛文化最完整的族群,也一直保存河洛民族用晉耆為道地藥材的習性,數百年來一直用晉耆為主。
    從晉字來考查,古代秦置「晉州」,故治在今甘肅皋蘭縣西,此藥來自晉州,故以「晉耆」為道地藥材名;再從臨床療效來求證,時間是藥材最好的驗證者,功效差的藥材品種,自然就被淘汰,黃耆是最常用的中藥藥,在台灣中藥市場,晉耆、北耆兩者部有,以河洛中藥文化對道地藥材高品質的要求,在台灣已用了幾百年,但台灣都喜好用晉耆,晉耆若沒有實際「補氣」功效,不可能存在重視道地藥材的河洛中藥文化的台灣市場中。張教授從以上之論證推論說:晉耆是黃耆的偽藥,是很大的錯誤 [3]。
三、結論:
    過去對於黃耆的科學研究以北耆為主 (PubMed資料庫至2014年約370~657篇),對晉耆研究相對較少 (PubMed資料庫至2014年約23-52篇)。依據台灣專家考據及中醫臨床教授、醫師經驗與本所動物研究顯示,晉耆是台灣民眾愛用的補氣中藥黃耆的替用品,實有其歷史傳承、臨床實證基礎與科學證據;有關北耆與晉 (紅) 耆更進一步不同藥效的驗證,須待更多的中醫藥轉譯研究包括動物實驗與臨床試驗來加以檢驗。
參考文獻
1. 林義恭等,膜莢黃耆的農藝性狀調查與活性成分分析,台灣農業研究,55(3),p190-200,2006。
2.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圖書館編輯,黃耆的藥理成分研究新知,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2011。
3. 張賢哲與蔡貴花,中藥炮製學,黃耆,p225-229,中國醫藥大學印行,台中市,1993。
4. 2010 版中國藥典,第一部,黃耆(p284),紅耆(p142)。
5. Liu J, Hu X, Yang Q, Yu Z, Zhao Z, Yi T, Chen H. Comparison of the immunoregulatory function of different constituents in radix astragali and radix hedysari. J Biomed Biotechnol. 2010;2010:479426.
6. Wang HW, WangYH, Liou KT, Lu CK, Lin YL, Huang ST, Tsai YH, Cheng YC, Lin HJ, Shen YC. Deciphering the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 an integrative neurofunctional and genomic approach in ischemic stroke mice, J Ethnopharmacology, 2011,138:22-33.
7. Wang Z, Zhang P, Kou Y, Yin X, Han N, Jiang B. Hedysari extract improves regeneration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by enhancing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PLoS One. 2013 Jul 3;8(7):e67921.
8. Wang ZY, Zhang PX, Han N, Kou YH, Yin XF, Jiang BG. Effect of Modified Formula Radix Hedysari on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during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2013:647982.
9. Zhang WL, Choi RC, Zhan JY, Chen JP, Luk WK, Yao P, Dong TT, Tsim KW. Can Hedysari Radix replace Astragali Radix in Danggui Buxue Tang, a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for woman aliment? Phytomedicine. 2013 Sep 15;20(12):1076-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